第五题作业: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反思1

第五题作业:开展主题研修,撰写教学设计与反思

关于古诗词的教学反思

想起批阅学生周记,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陈老师,说句您不要生气的话,我总觉得最近诗词你上得太乏味,总想打瞌睡。《长相思》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同学们有很多没有您那样喜欢王崧舟,也难达到您欣赏水平。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敞开心河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伤感,也有些埋怨。

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班长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

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很小的时候过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 1

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虽未经风雨,仍是被那种忧伤的气氛年感染----考虑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映衬着历史的雕梁画栋时,耳畔仍会不知不觉地响起这首歌。后来,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后主李煜于国破后所填的词《虞美人》,道不尽对故国的思念。这是我接触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间在当年众多咿咿呀呀的所谓“甜歌”中,竟有着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今下,周杰伦的Fans五湖四海。他的歌在他刚出道时比较是用说唱方式唱的,第一印象就是快、模糊。但却令绝大多数青少年们喜爱,记忆最深的就是那首〈双截棍〉,这首歌中用了一些中国的古典乐器,其中运用了反复、衬字的手法。他的很多歌也用了这两种手法,如飘移、霍元甲等等,更值得一说的是〈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和〈菊花台〉,这四首歌都是很古朴,复古气息很重。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最后对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于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看些什么书呢?我们经常看到有老师从学生那里没收到动漫、武侠或者言情一类的书。他们没有太大的 2

兴趣也没有大块的时间来读长篇名著,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局限在这类书中。这些书在学生眼中可谓图文并茂,情节引人入胜,通俗易懂,携带方便,便于隐藏,而且一个中午就能读上一本,所以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市场。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厄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3、“学古典诗词落伍了,不够现代”。古典诗词不是外语,而是我们民族古代的语言形式。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没有它,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不好好学习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我们就愧对于祖先,愧对于血管里流动的中华民族的热血。但学生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喜欢流行歌曲,却不知有许多歌词都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所以他们会觉得学古典诗词是“落伍”,跟不上时代。

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从语言的范例中学习语言,能丰富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 3

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教学古典诗词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能力。

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既然同学们如此喜欢流行歌曲,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体现在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

比如流传颇广陈小奇创作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化用了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我们看它的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现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涛声依旧》

可以看出在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仍有《枫桥夜泊》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昔日旧情的怅惘,意外重逢的感慨,相忆与期待,思念与 4

无奈,在反复的倾诉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悱恻缠绵。语言是地道的歌词的语言,句式是地道的歌词的句式,虽然某些表述如“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打无眠”引入了通感手法而与诗颇为接近,但整体而言则是歌而非诗。

这就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们耳膜的被我们忽视的流行歌曲,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如果教师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感受,或许在正确理解并践行新课标之后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不可否认,这也正是解决问题的源泉所在,源活则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课标精神,才能解决好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无成就、学生学无兴趣的问题。

5

 

第二篇:古诗词作业反思

古诗鉴赏类作业阶梯式设计的一点尝试

小寨初级中学 林琳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瑰宝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长期对它的阅读、感悟、咀嚼、体味和深思,既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借此对学生进行一种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使之用诗意点缀生活,提升气质,美化心灵。正因如此,我省中考近几年一直关注这种类型的试题,书上、网上的赏析方法也是铺天盖地不胜枚举。但我个人认为古诗鉴赏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依赖教师在有限课堂空间内对赏析技巧的讲解,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还得从行之有效的作业设计入手。于是从今年接手新初一后,我开始尝试设计一系列古诗鉴赏类的作业,由兴趣到积累,由积累到提炼,由提炼到创造,层层深入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阶梯式作业模式。

一、选诗配画,激发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每个人大脑里都装着很多自己学过的古诗,从背诵的角度来考查问题都不大;但若直接就从鉴赏的层面来出题,恐怕没两下这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都说“兴趣是学习的向导”,为了学生不再一开始就被诗歌鉴赏类的知识和试题吓着,我的第一次古诗鉴赏类的作业题目就是“选诗配画”。我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歌配画,然后下一周进行交流评比展示。经过学生两天的思考与创作,我在周一收获了很多绘制精致、构图新巧,色彩绚丽的作品。利用早读时间,我和学生一起按组欣赏班上同学的作品,同学们一边朗读诗作,一边对眼前的画作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说画面选取了诗歌中的哪些物象,画面的色彩和诗人的心境是否统一等等。短短的二十分钟的交流转瞬即逝,同学们都有意犹未尽之意。于是我们分组推荐出许多优秀作品,把它们展示在班级后面的宣传栏里,这样大家随时都能欣赏品评一番。很快我就在他们的随笔中看到了一些反馈信息,几个学生在记录自己初中的新鲜生活时都提到了这次的诗配画创作,认为这次的作业形式和讲评形式让他们第一次发现透过画居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诗歌,从而对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古诗词作业反思

古诗词作业反思

古诗词作业反思

古诗词作业反思

二、抄默诗作,畅谈感受

诗配画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学生对诗作的理解感悟能力。但尽管如此,这项作业也还是有局限性的,即不能作为周内的常规作业长期布置。因此,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探究诗歌的热情,我在紧接着的五个星期中,每周布置两次附录诗歌的抄默作业。与以往的抄默作业相比,这项作业多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即无论字数多少、无论理解是否正确,都鼓励他们根据自己读背的过程,写写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形式不限,内容不限。

在后来的批改中,我看到他们一般关注的是对诗歌大意的翻译或诗人情感的分析。如一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有的学生从中读出的是看到涧边幽草的悠闲恬淡,有的学生从中感受的却是“野渡无人”的淡淡寂寞之意。对此,我不做正确与否的评价,只是据其书写程度,认真程度来划分等级,其目的就是鼓励他们尽可能多读多记,自己动脑子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解读,并自由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