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古典诗词教学的反思

关于自己古典诗词教学的反思

大峪三中 郑倩倩

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教师这个职业一直都是我的理想。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经常设想当我走上讲台后怎样怎样做。而当我真正走上讲台,才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别很大。为此彷徨过,迷茫过,失落过,也激动过……一路走来,有失败,也有成功。但相比初出校门的我,收获和成长是显见的。下面就这一年半教学中有关诗歌鉴赏方面的一些反思做以下总结。

去年我接触的是毕业班,这届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频繁的换语文老师,学生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尤其是古代诗词的学习,很多需要自己的背诵默写的东西都不会,感觉压力也很大。刚接触他们,我就要求他们每天自发地背诵一首古诗,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可是学生的自制力和主动性是极其出乎我的意料的。一段时间下来没有收到任何的效果。这时候我的帮带师傅陈校长的话提醒了我,让学生多接触古典诗词,用古典诗词来给作文增加亮点。有用了学生才会有意识的去积累去记忆,否则干巴巴的学生是没有一点兴趣的。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引入许多古典诗词,并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喜欢的诗词。

关于古典诗词的教学,在去年的上半学期我主要是用自由灵活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让他们愿意去

接触古典诗词。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做基础,在下半学期我就开始结合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来处理古典诗词了。开始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比如锤炼字词、修辞手法、表现方式、意境、情感等等。此外,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并不是读不懂,而是读出感觉了却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来表达。于是我就把一些诗歌鉴赏中的一些常用语传达给学生,比如:意象宏阔、基调昂扬、雄浑瑰丽(边塞诗),质朴自然、清新洗练、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田园诗)等等。期末复习的古文知识卷子上的诗歌鉴赏题有五首诗歌,结合这五首诗歌,我对诗歌的几个主要类型:咏怀古迹诗、闺(宫)怨诗、边塞诗,做了系统的分类讲解。给学生总结了各类诗的特点和常见的分析角度。这样学生在遇到诗歌鉴赏题时不至于无法入手。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学生在课外寻找阅读资料和古典诗词来为作文提供素材的能力很差。那就利用好教材吧!其实教材本身也是一个大宝库。就古典诗词而言,初中语文的教材里也有许多很好的资料。此外,在教材基础上,我还给学生补充了许多相关的诗词和一些小典故,学生很感兴趣。这样学生学到了东西、扩展了知识面,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并不是硬塞给学生的东西,而是他们自己主动学习吸收的。

最后的中考中学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尤其是关于诗词鉴赏方面的,心里也是很欣慰的。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还没有完

整的系统的讲解,学生反映出来的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对于古典诗词的运用也还很不够。

今年我接触了初一年级的新生,我已经开始培养他们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并有了一定的收益。现在初一学生对古典诗词已经产生了兴趣,并且开始积累了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做到了“人无我有”,这就是一个进步,一个好的开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尝试,不断改进,让学生真正做到“人有我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古典诗词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

 

第二篇: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想法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想法

珊瑚中学 戴静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而,诵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杨艳娇老师的这节《诗经》鉴赏就带给我很好的启示。联想到我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主角之一是个封建王朝末期的读书人,出场时常常听到他在吟唱《诗经》,那种忘我投入的感觉到让我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我想,一个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怀可以通过诵读很好的表达出来。杨老师这节课,通过和着曲唱的形式,非常有韵味。不禁让我想到: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根据自己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就能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只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欢乐,让他们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就能扎扎实实积累语言、积累文化,促使他们在思想情操上受熏陶,形象思维、创造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配乐朗诵、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均为较好的读诗方法。阅读古诗的兴趣非先天生成,要靠培养。我们教师可以在激发求知欲上下功夫,辅之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总之,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文化含量极高,我会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不断实践探索,为青少年的语文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