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电阻》教学反思

庆安县第四中学刘明

电阻实际上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本身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为了更好的改变电阻引入滑动变阻器。它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

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是引入红军长征时的故事,九零后远离了战争,已经成了很难感动的一代,他们相信历史的真实,对其艰难也能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交流所知道电流所走的路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样对电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朗读,理解诗词的艺术性,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反复诵读。

在课堂上多次变化了教学手段:问答:你知导体越长电阻怎样变化吗?让学生联想红军长征时的路线的艰难, 引入学生探究。学习滑动变阻器时引入国民党反动派利用美国支援的飞级大炮的人为制造的围最堵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改变电阻。这样既学习了新知识又让学生们回忆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结束课时,让大家们齐唱长征歌曲,让学生与诗句产生共鸣,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回顾这节课,没有因为文章短而减少流程,没有对付,

而是依然突显学生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篇: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一、课前

课前,老师先让大家欣赏一段歌曲,看看你能想到些什么?

师:你都想到了什么?

生1:长征

师:你想到了长征,很好,注意把话说完整

生2:我想到了长征的艰辛。

生3:我想到了长征的路很远。

生4:我想到了长征的路走得艰难,但不把它们当回事。

师: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长征。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长征,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好,开始上课!

上课!

二、导入新课,交流资料,指导正音,感知大意。

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长征的资料,把你交流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1:生读材料 师:这是长征的原因

生2:简介

生3:《金色的鱼钩》故事

生4: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的故事

师:看来,同学们找的资料真多。老师也找了一点资料,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出示图片,简介长征。)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心情格外激动,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学习这首《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自评:这里没有对七律这种诗体的简介。也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背诵前让学生自己发现律体诗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提示:自己读自己的)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下面请大家们把这首诗读给同位听,不认识地教教他。 生:合作读。

师:读得真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老师合格吗?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指一生读:逶迤 磅礴 岷山 五岭 只等闲 腾细浪

师:这错误吗?

生1:磅礴读成Bang 师:自己改过来 出错的学生自己读。

生2:五岭 师:两个三声字连在一起怎么读? 出错的学生自己改过来。 生3:腾细浪 rang 应该是Lang

指出错的孩子再读这个词。

再找一人读这些词。

师:我们把这些词放回诗中,你还认识吗?

指一生读。

师:你读得真棒!谁能像她一样读得正确流利?再加一个小要求,要注意停顿。 指生读。

师:读得不错。请同学们再自己读一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词是不懂的?

生:读诗。

师:谁能把你的点滴的体会来跟同学交流一下。

生:我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体会到了红军是什么困难也挡不住的。 生:我知道了红军翻过了好几座,好几条河。

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万水千山。

师:真棒!红军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么你们能从诗中找一下,作者都选取了哪几座哪几河作为代表呢?

生: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桥(订正:大渡河)、岷山

师:五岭指的是一座山吗?

生:不是,是五座山岭。

师:那么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逶迤

生:磅礴

生:只等闲

师:逶迤不是很明白。书上说:“五岭逶迤”,看这幅图,什么样子? 生:连绵起伏的样子。

师:你真会学习!五座山岭连绵起伏,用诗中的词来说,就是——逶迤。 师:再看这幅图。图中的乌蒙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这座山很大。

生:这座山挺陡的。

师:山这么大,这么陡,占地面积这么大,用诗中的词就是——磅礴。在字典中有两个解释,应该选取哪一个呢?(第一个)。那你们能用第二个解释组一个词吗?气势——磅礴。

师:作者选取了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千里岷山做为代表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万水千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逶迤的五岭山脉。

三、学习诗文,感受红军的大无畏和豪迈乐观的革命气概。

(一)学习三四行

1、指导学习第三行。

(1)指名二名学生读。

(2)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在红军眼里,五岭山根本算不了什么.

师:那算不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细小的波浪。

师:五岭逶迤,可在红军眼里就是一些细小的波浪。你过这样的小河,会害怕吗?(不会),相反你会觉得很轻松,哪一个字能体会出来?

生:腾。因为就像腾云驾雾一样很轻松。

师:是呀,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就是一些细小的波浪,就像腾云驾雾一样轻松自如。让我们一起读出红军的轻松。

生:齐读。

师:范读。

生:再读。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学到的方法来体会一下这句话该怎么读呀?

2、学生自学第四行。

生:高大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是路上的一些小小的泥丸一样。

师:可以读出来吗?

生:读。

师:谁还想再来试试。

生:读。

师小结: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没有阻挡住红军前进的脚步。那么来到万水,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学习五六行。

1、师:谁能先自己试着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有难度。

2、指导学习第五行。

(1)“暖”字写出了什么呢?

师:出示图片,读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沙江很难过。

师:是啊,金沙江很难过,很险。可红军战士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呢?请同学们读下面的故事。

生:自由读。

生:红军战士很聪明。

生:红军战士不费一枪一弹,很轻松。

师:是啊,金沙江那么险,但红军战士却轻松地巧渡金沙江。所以我们说:金沙水拍——云崖暖。暖的是什么?(是人的心)

指生读。

(2)自己试着理解第六行。

师:看到“寒”字,你猜发生了什么?

生:可能牺牲了很多人。

师:出示图片,底下是湍急的水流,两岸是悬崖陡壁,要想过大渡河,只能走这十三要寒光闪闪的铁链。本来桥上是有木板的,可是敌人已经提前拆除了。看到这铁链,你有什么感受?

生:红军要过大渡河太难了,只能靠这十三根铁链。

生:让人看着很寒心。

师:心惊胆寒。让我们回到当时,去看看红军战士怎样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放视频。

师:你想说什么?

生:红军战士过河太难了。

生:我想对牺牲的战士说一声:谢谢!

师:谢谢。是他们用生命做代价为我们打通了北上的道路,是他们用生命做代价为我们建立了新中国。

师:当我们看到这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我们说——生读。

师:当我们看到在这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上,红军战士奋勇向前,我们说——生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

师:一寒一暖,一悲一喜,无不向我们昭示着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万水千山都是——

生:平平常常的小事。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只等闲。

师:只等闲什么意思?

生:平平常常的小事。

师:面对着逶迤的五岭,我们说——生读。

师:面对着磅礴的乌蒙山,我们说——生读。

师:你体会到红军战士怎么样?

生:我体会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红军战士豪迈乐观的精神。师:板书。

师:齐读一二行。

生:齐读。

师生合作读三至六行。

(四)学习第七八行。

师:红军战士穿越万水千山,终于胜利就在眼前,让我们翻越最后一座茫茫雪山。出示最后两行。

师:谁来读一下?

生1:读

师:谁想再读?

生2:读。

师:这句诗应该怎么读?

生3:应该读得高兴。

师:为什么?

生:马上要胜利了。你读出来吧。

生4:读。

师:这里的三军指什么?

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师:古代有左军、中军、右军,现在有海陆空军,我们就用三军来代表所有的军队。

师:胜利就在眼前,高兴地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小结。

师:想不想听一下谱上曲唱出来的歌?要求是:只能听,闭上眼,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放歌曲《七律·长征》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军过连绵起伏的五岭时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这战士在大渡河上面的铁索上艰难地爬行着。我想说:谢谢你们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新中国。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军坐船渡过金沙江的场面,他们脸上都带着笑容。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你的想象,带着你最想说的话,齐读《七律长征》预备齐!

生:齐读。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两个作业,你可能选择一个去搜集资料完成。第一:在长征途中遇到了万水千山,不仅环境险恶,而且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但在这首诗中,毛泽东同志对敌人却只字未提,这是为什么?第二个作业:继续搜集有关毛泽东的诗词,继续感受他做为诗人的情怀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下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