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 教学反思

《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这是一篇诗歌,通过课文的学习,意在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七律 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我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了影片《万水千山》,让学生了解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故事,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同时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背诵,理解诗句内容,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在感受乌蒙山的高大和过乌蒙的艰难时,我通过和学校周边的山峰作对比,让学生结合爬山的感受来体会爬乌蒙的劳累,接着又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战士们爬乌蒙山还要背武器和军需物品,还要面临追截的敌人,就更加艰难了。在学生阅读感受后启发学生思考“战士们怕吗?他们是怎么看待的?”紧扣“走泥丸”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感受人物心理来理解感悟“暖”和“寒”。 教学完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一些长征,丰富学生的积累,我让学生课后搜集长征故事朗读,开展《长征故事交流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感受到,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还是兴趣不太浓厚,诗歌的理解只是看一些参考书机械地背诵,对于诗歌的内容不是真的理解,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发挥的不太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汪朝霞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看到课题时,感觉难以下手。长征的历史距离现在太远了,要让现在的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感受红军不怕困难、无畏乐观的精神,进而受到感染、启发,有点难度。因此在前一天我播放了关于《长征》的纪录片,学生们看的很认真,还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我觉得有点感觉了。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具体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先让播放和诗句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五岭和乌蒙的气势,再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总体来说,两个词可以概括我的感受:感动和回味。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课时,我看到了令我激动不已的一幕幕:课堂上,全班学生都深深地沉浸在文本里,他们发言是那么富有激情,他们朗读是那么充满感情,他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情到深处,我还看到了许多双噙着泪光的眼睛,听到了他们深情的声音??

虽然我上课节奏很紧凑,很想一节课上完全诗,但因为我准备的内容太多,其实是需要两课时才能上完的,所以,随着下课铃响,只能无奈地结束在再次朗读中。当我请孩子们起立离开教室时,我看到了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一幕,他们围到了我身边,激动地谈着自己的感受。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在第二节课时,虽这节不是我的课,但我接着上完了这首诗。看到他们全体起立背诵全诗时激情满怀、壮志凌云的样子;听到有的孩子稚气地说:红军战士真的太伟大了??我知

道长征精神已经深深震撼着他们幼小的心灵,《长征》这一课已经深深烙印在他们心里,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看着教案,回想这节课,我觉得我主要做了:

1.资源整合 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开课前,我播放了一段《长征》的纪录片给他们看,片中雄浑的歌声,悲壮的画面,立刻把大家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我请他们观看了一段电影《飞夺泸定桥》的图片,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从他们的发言谈感受可以看出来。

还有那配合诗内容,随着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展示的一张张图片:逶迤五岭、磅礴乌蒙山、金沙江、终年积雪的岷山??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

开课不久,我播放了朗诵范读,用范读的激情感染学生;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带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情景理解感受朗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背诵??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3.利用资料 巧解难点

我通过 “资料袋”,巧妙地将学生陌生的时代背景、七律的特点、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情况穿插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诗的理解减缓坡度,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年代,走进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

回味着这节课,欣慰之余也生几许遗憾,我想如果以后有机会再上这课,我一定会修改一些环节,努力压缩,让精华凝缩在四十分钟里,仅用一课时,使这首诗的教学一气呵成,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