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课《青春舞曲》教学反思

上传: 孙瑞瑞 更新时间:2012-5-19 11:01:00

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加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也就要求教师重视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审美能力。然而,怎样有效地展开音乐欣赏课却困扰着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文艺,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设计过于传统,很难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这个度呢?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理解能力不同,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来体现音乐作品的真正魅力。短暂的四十分钟使学生体会音乐的内涵和音乐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和听赏名优教师们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展示中的几点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商榷。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对作品掌握得十分透彻,反复钻研教材,音乐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不可缺少的。课堂是学生的,整节课也不能使师生之间成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在课堂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着美好的寓意。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唱的积极主动,教师教的愉快轻松,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 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变得更丰富多彩。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学生热爱音乐,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第二篇:《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第1课时

教学理念: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产生喜欢民族音乐的情感并能懂得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2、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与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在聆听、模仿、讨论、探究中自主学习歌曲,并能积极参与弹、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

(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2、 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奏)歌曲。 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并能在欣赏中辨别出来。 教学分析:

这是一首d小调、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旋律活泼 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

本节课定位于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以蒙古族民歌《牧歌》进行导入,通过聆听、分析、模仿、评价、演唱、吹奏、舞蹈等等音乐活动体验和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了解。

教学重点:在听、唱、跳、奏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1、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

1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演唱、吹奏歌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手鼓、新疆帽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听vcd音乐《爱我中华》进教室。

一、复习导入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形成了反映自己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歌。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数民族民歌中的蒙古民歌《牧歌》,下面我们用口风琴来吹奏一遍,重温一下。(学生吹奏)

3、学习了这首歌曲,谁来谈谈你对蒙古族民歌的认识或体会?比如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特点?

4、小结:《牧歌》是根据蒙古人在放牧时的情景而创造的,它的节奏比较松散、自由,速度缓慢,旋律舒展、优美,展现了草原牧区的美丽、辽阔。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对蒙古民歌的复习和巩固,再次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为下一学习环节作铺垫。

二、了解民俗,提高学习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少数民族的民歌,请同学们听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2、小结:这首歌曲情绪热烈、欢畅,速度较快,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这种风格的歌曲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叫《青春舞曲》,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人热情奔放的性格。

3、你们去过新疆吗?(请有去过的同学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

4、新疆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还被誉为“瓜果之乡”,盛产的水果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还有西瓜、苹果、樱桃等。

(出示多媒体课件)

5、新疆又是一个歌舞之乡,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丰收时节,他们就用歌舞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学生观看DVD歌舞片段,随着音乐学跳新疆舞)

创设情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

2

了解新疆的一些风土人情,学跳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新歌

(一)模唱旋律,解决难点

1、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青春舞曲》,旋律十分欢快、活泼,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用“啦”哼唱旋律,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2、分析歌曲节奏:(出示多面体课件)

用得最多的节奏型是那个?附点出现了几次?

难点练习 X

3、再次“哼唱”旋律。(这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唱的时候第一拍要强一些,把欢快的情绪表现出来)

聆听、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解决节奏难点,为下一学习环节

作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小组用口风琴自学。(自学会演唱和吹奏)

2、检查各小组自学情况。(学生相互评价)

3、难点练习:别的那哟哟?别的那哟哟?(“别”字语气稍微加重,要唱得连贯,老师范唱)

4、分析歌词: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作者用轻松、俏皮的语言告诫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努力学习。

5、 齐唱(速度快些,唱出积极、乐观、欢快的情绪)。

6、齐奏(老师示范难点部分的旋律)。

7、学生自由选择演唱、伴奏、舞蹈等形式表现歌曲。(各小组加入口风琴和铃鼓伴奏、舞蹈组戴上新疆帽子)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利用学具乐器口风琴进行学习,通过唱、跳、奏、评等多形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把学习推向高潮。

(三)作者介绍:(出现多媒体课件)

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王洛

3

宾先生。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着地热爱西部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五百多首西部民歌,被人们誉为“西部歌王”。这首《青春舞曲》就是经他改编的。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在世界舞台上也大放异彩。他比较著名作品还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出示课件)

四、拓展练习(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由点歌)

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少数民族民歌中的蒙古族和新疆民歌,感受了

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下面听辨一组歌曲:哪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哪首是维吾尔族民歌?

通过歌曲点播这一有趣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两种民歌风格掌握的情况和熟

悉更多民歌,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美,创造美。

五、课堂小结:

民族音乐有着它独特的音乐魅力,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喜爱和多唱民

歌,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六、器乐合奏:《爱我中华》

最后让我们用手中的乐器(口风琴和打击乐器),共奏一曲《爱我中华》!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歌曲学得较快,同学们背唱了歌曲《青春舞曲》,

掌握了新疆民歌的情绪及风格特点。通过演唱、器乐伴奏、舞蹈创作等形式,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同学们非常积极勇跃参与。我体会最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美、创造美。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