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王国主题反思

《动物王国》主题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的朋友。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孩子们会为了观察蚂蚁搬家而看得入神,会在动物园里流连忘返,这是因为在孩子们小小的内心里,始终有一种对动物的亲密。为此,我们选用了《动物王国》这个主题,希望通过创设环境,引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使他们了解更多动物奇闻、趣闻,知道动物的一些特殊本领。那么如何将这个主题与创意美术相结合呢?创意美术又如何在主题背景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呢?在这个主题开展之前,我就和配班老师一起把整个主题的教案进行了一下梳理,并且做了一个大概的计划。

一、 创设环境,激发幼儿探索

1、家园配合,共创动物乐园

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可以自主探索、研究学习的环境,我们需要大量的动物图片。于是我们发动家长,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书籍以及玩具等。因为动物比较生活化,所以基本上每个幼儿都来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图片、图书,我们把图片布置在了主题墙上,供孩子们观察。把图书投放到了图书角,每天早晨孩子们总喜欢一大早就三五成群的聚集在那一起探讨,发现自己从没看到的动物,然后兴致勃勃的说个不停。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居锦懿带来的动物世界的VCD,课余时间,我们会让幼儿欣赏。一个个活生生的动物突然出现在了孩子眼前,教室仿佛成了一个动物园,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着动物的秘密。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孩子们在整个主题的开展中,特别是语言、科学活动中,有话可说,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区域互动,做中学

在布置主题墙的同时,我们老师还十分注重区域角的设置,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如在益智角中,我们设计了动物棋、动物拼图、动物迷宫、毛毛虫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可以了解数字的排序,加减,动物的基本知识。在美术角中,我们老师给幼儿准备了多种废旧材料及美工材料。幼儿不仅可以选择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用橡皮泥捏动物,还可以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动物。多种美术表现手法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求,也大大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在表演角中,我们还让幼儿自己制作了许多动物头饰用来进行角色表演,并且配合狮王进行曲,更利于发展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而在图书角中,我们不光投放了幼儿带来的各种有关动物的图书,我们还把幼儿在课堂中根据故事续编和创编的小书《小猴出租车》《会想办法的乌龟》《小猫的故事》也放入了进来。一方面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图书编讲故事,另一方面幼儿还可以根据他人的图书编讲故事。

二、 将创意美术融入其他领域,为主题教学服务

如何体现主题背景下的创意美术呢?我觉得单单靠美术课这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体现在各个环节领域中去。为此,在实施这个主题时,我们把整个主题的课进行了一下梳理,做了一些预设。同时,在老师教学活动中,又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了一些活动。整个主题下来,我发现孩子们收获了,我也收获了。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能用语言,老师要求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他们可以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绘画进行另一种语言的

表述,这种特殊的文字符号让孩子们学的更加快乐,同时他们在创作绘画时,学会了交流,学会了欣赏,也学会了将绘画注入新的生命,那就是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不再是老师强调的技能和模仿。而老师在此中也发现原来无聊,枯燥的活动,利用了绘画的方式后,这种动静交替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其次,因为我们老师还需要及时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一些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平时需要多关注幼儿,多善于发现,因此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最佳方式。

语言延伸活动

创编故事:《小猴出租车》

活动目标:1、根据小猴出租车的故事,幼儿续编故事。

2.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小猴出租车》故事书

3、幼儿根据图书内容讲述故事,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猴出租车故事、纸、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小猴出租车》

师:你们还记得上次《小猴出租车》的故事吗?里面都有那些小动物上车?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解决的?

2、幼儿续编故事

师:如果你是小猴出租车,你想还会有哪些动物会坐你的车呢?那么都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3、教师交待要求,幼儿制作故事书

师:请把你们的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一个乘客一副画,画面清楚大方。

4、幼儿根据自己制作的图书讲述故事

师:谁能把你的小书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5、将图书投放到图书角

社会延伸活动:

保护动物

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人与动物及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探讨保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

2、能够绘画的形式制作保护动物的标记。

活动准备:

1、参观动物园中的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2、学习故事《大熊猫生病了》。

3、设置“动物医院”的场景。

4、邀请1名教师扮演“动物医院”的医生。

5、一些珍稀动物被伤害的照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引起动机

1、小朋友还记得故事《大熊猫生病了》吗?我想到动物医院去看望大熊猫,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我们可以给大熊猫带去什么礼物?

二、 探望“医院”里的动物,了解它们受伤害的原因。

1、看看,医院里有哪些动物?这只大象为什么要住医院呢?

2、这只小鸟的腿怎么了?

3、咦,医生在做什么?小海豚得了什么病?

三、 讨论:我们怎样保护动物和环境。

1、为什么小海豚的生命会那么危险?

2、大家看看这张照片上的鱼,你知道它的身上贴着什么吗?这些油污是从哪里来的?

3、这么多油污流到大海里,海里的鱼会怎么样?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4、你知道大熊猫最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吗?为什么现在大熊猫越来越少呢?你有什么办法保护它们吗?

5、象、大熊猫这样越来越少的动物,我们把它叫什么动物?你知道还有哪些珍稀动物吗?

6、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越来越少?如果我们的地球上没有了这些动物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7、希望以后不再有这么多动物要住医院,而是快快乐乐地生活在动物乐园里好吗?

四、幼儿制作保护动物的标记

师:请你制作保护动物的标记,让更多的人来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美术活动:五彩的恐龙蛋

活动目标:1、能够利用废旧报纸,用颜料平涂的方式制作五彩的恐龙蛋。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设计各种花纹的恐龙蛋

活动准备:颜料、笔、报纸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入主题

师:你们见过恐龙蛋吗?它什么样的?

2、幼儿观看恐龙蛋,了解制作方法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恐龙蛋,你们看?

它是用什么制作的?为什么有颜色?

3、幼儿自己制作恐龙蛋

4、幼儿作品展示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恐龙蛋。在健康活动《寻找恐龙蛋》中,幼儿就可以利用自己制作的恐龙蛋进行游戏了,他们将自己的恐龙蛋藏在了相近色的物品里来迷惑他人,使游戏变得趣味无穷。看来,五彩恐龙蛋的制作给原本的健康活动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

 

第二篇:大班主题活动二《动物王国》

主题名称:动物王国

主题说明:

动物是幼儿成长中的亲密伙伴,与幼儿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之初,几乎总是听着动物的故事、抱着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看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成长。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与关注。然而,仅仅和身边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还不足以满足大班幼儿,他们需要对动物王国有更主动地探究与更全面的了解: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有哪些趣事发生在它们身上?我们怎样照顾与保护他们?......这些关爱生命的情怀,将在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生活在远古时代,已经消逝的恐龙,以其神秘感紧紧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对恐龙时代的无尽遐想能满足幼儿创意想象的乐趣;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种种猜测可以发展他们的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对恐龙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探索,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资料查阅、交流讨论、艺术创作、合作建构的有益经验。同样,存在于幼儿真实生活中的鱼类,也能激起他们的探究热情。通过饲养、观察、实验,他们将试着去揭开一个个关于小小鱼儿的秘密,关于鱼类的认知也将逐渐清晰。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能获得有效的观察记录方法、概括分类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探究态度,形成保护鱼类生存环境的环保意识。

那么,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对动物的某一外形特征或某一生活习性话题展开交流吧!当他们探讨着:动物如何睡觉,如何吃东西,为什么有好看的花纹等问题时,他们就会发现并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动物物种的繁多。在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将得到发展。  

主题目标:

●动物的秘密(1周)

1、了解动物外形、食物、粪便等外在显形的特征和生存环境,萌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2、借助艺术作品,来表达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消逝的恐龙(1周)

1、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比较、测量、讨论等方式探索恐龙,获得对恐龙外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认识。

2、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恐龙的认识和感受。

●多姿多彩的鱼(1周)

1、了解不同种类鱼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特殊本领等,形成鱼类的基本概念。

2、运用多种形式自主表达对鱼类世界的了解与关爱,萌发对鱼的兴趣。

环境创设与区域设置:

环境创设:

主题墙:

创设“动物王国”的主题墙饰。布置《你知道吗?》、《我喜欢的动物调查表》专栏,张贴幼儿收集的有关动物的图片资料,比如“恐龙世界”、“我最喜欢的鱼”和以及幼儿的作品“我喜欢的动物调查表”。

展示区:

1、提供搜集的《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并帮助幼儿解决在探寻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

2、师幼共同收集的有关动物的资料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进程布置成“动物王国”、“恐龙世界”专栏。

区域设置:

美工区:

1、提供大小不同的椭圆形模子,卡纸、松紧带、订书机、蜡笔,引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

2、提供油泥,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捏各种动物。

3、提供纸和图,供幼儿学习边看图边折出小动物。

4、提供萝卜、土豆等块茎、块根,供幼儿制作小动物。

5、提供纸、剪刀等美工材料,制作恐龙面具。

6、废旧纸盒、易拉罐等,制作各种小动物形象。

益智区:

1、提供动物卡片,让幼儿练习按动物特征分类。

2、提供田字格,练习书写数字2、3、4。

3、幼儿利用七巧板拼动物形象。

4、自制动物拼图,让幼儿玩智力动物拼图。

5、提供装水的瓶子、小石子、记录表。尝试记录投放多少粒石子使半瓶水升高到瓶口。

建构区:

利用各种积塑拼出多种动物形象。并利用现有的材料搭建动物园。

语言区:

1、收集有关动物故事书,引导幼儿有序地阅读讲述。

2、提供部分桌面教具,引导幼儿边摆放边讲述动物故事。

3、提供纸、笔自制“动物故事书”并与同伴分享、交流。

棋类区:

1、《飞行棋》,鼓励幼儿继续使用飞行棋,巩固并熟练该游戏。

2、提供围棋,幼儿巩固每周学习的内容。

自然角:

饲养一些常见的、易于照顾的动物,让幼儿参与管理。

日常活动与游戏:

日常活动:

·引导幼儿通过网络链接增加关于恐龙的各种知识,也可以看书《蓝猫淘气3000问》,进一步了解恐龙,引发幼儿不断探究恐龙的兴趣。

·可以利用日常活动时间开展恐龙故事会。

·利用日常活动时间,可以和幼儿交流“为什么鱼离开水很难受”的话题。引导幼儿结合鱼鳍的作用开展合理想象。

游戏:

·钓鱼游戏:在自制鱼的背后设计加减题,幼儿计算出正确答案后年铁在背景里对应数字的区域。

·鱼类世界:幼儿看图按颜色、形状等特征统计各种鱼的数量,在座加减运算。

·捕鱼:“鱼池”里放上几个圈设立安全岛,可容纳4-5条鱼休息。在安全岛里的鱼不能捕。

·动物找房子:能按图示找相应的动物房子。

·猜猜我是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影子,先通过动物的影子猜出它是谁?然后找到相应的字宝宝贴在动物身上。

·谁会飞:两两游戏,幼儿自由结伴,一幼儿问:“谁会飞?”一幼儿回答:“蝴蝶会飞。”或者“飞机会飞,蜜蜂会飞……”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话来回答,多多益善,边回答边做相应的动作。

·喂小熊:幼儿从盒子里拿出一种食物,在桌子上区分、排列好小、中、大,然后分别喂给小熊、熊妈妈、熊爸爸胸前的盒子里。

 

  

家长工作: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如:《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

●请家长丰富幼儿的动物谜语,引导幼儿猜谜和编谜。

●请家长协助幼儿带一些动物书籍、与同伴分享。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

●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交谈,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想知道什么,鼓励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说。

●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宠物店、花鸟市场,让幼儿了解、接触大量的动物品种,特别是平时较少机会看到的品种。

附: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

    您好!

本月开展的主题是《动物王国》。动物是幼儿成长中的亲密伙伴,与幼儿有着奇妙的不解之缘。幼儿探索周围世界之初,几乎总是听着动物的故事、抱着毛茸茸的动物玩具、看着各种动物卡片和图书,和动物朋友们一起成长。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动物朋友总能唤起他们的兴趣与关注。然而,仅仅和身边的小动物亲密接触还不足以满足大班幼儿,他们需要对动物王国有更主动地探究与更全面的了解:地球上有些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有哪些趣事发生在它们身上?我们怎样照顾与保护他们?......这些关爱生命的情怀,将在活动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那么,让幼儿调动已有经验,对动物的某一外形特征或某一生活习性话题展开交流吧!当他们探讨着:动物如何睡觉,如何吃东西,为什么有好看的花纹等问题时,他们就会发现并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动物物种的繁多。在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将得到发展。

主题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期待您能配合活动的开展,做好以下工作: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如:《动物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

·请家长丰富幼儿的动物谜语,引导幼儿猜谜和编谜。

·请家长协助幼儿带一些动物书籍、与同伴分享。

·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资料,解答幼儿的有关问题,丰富和积累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

·鼓励家长多与孩子交谈,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想知道什么,鼓励幼儿多听、多看、多想、多说。

·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动物园、宠物店、花鸟市场,让幼儿了解、接触大量的动物品种,特别是平时较少机会看到的品种。

丫丫  班

大班上《动物王国》主题展开思路一览表

活动名称:我最喜欢的动物(语言、科学)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相关特征。

2、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给动物分类。

3、萌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事先请幼儿收集关于动物的书籍、图片等资料。从画报、照片中剪下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1、自由交流——我最喜欢的动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你知道关于它有趣的事吗?(幼儿结伴交流,教师巡回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注意交流时时间要充裕。)

——请幼儿找出照片,贴在黑板上。

2、请个别幼儿表达,教师指导,提升谈话经验。

二、自编谜语,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根据它的特点编成谜语(可以是几个短句),让好朋友猜一猜。

2、幼儿互相猜谜。(教师借此了解幼儿对动物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三、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尝试自主分类。

1、引导幼儿根据空中、陆地、水生分类,或根据家养和野生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从动物的食性(食肉、食草)、习性(温顺、凶猛)等方面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毛茸茸的动物、皱皱皮的动物来分。如毛茸茸的熊猫、猩猩、皱皱皮的犀牛、河马、大象等。教师不必刻意遵循科学的分类方法,可以鼓励幼儿根据某一特征进行个性化的分类,关键在于调动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积极思考。

活动名称:它们肚子饿了(科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食性,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妙的食物链。

2、能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书人手一份;师幼事先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幼儿收集的关于动物食性的资料。

1、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将动物图片按照食肉食草分类贴在黑板上。

2、自由观察并交流不同种类的动物。

二、整理经验,按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对发现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共同点,如:食草动物的脚多有蹄。食肉动物的脚常有爪等等。

2、根据新获得的经验再次对动物进行分类。

三、辨析讨论,了解杂食动物及有特殊食物喜好的动物的相关知识。

1、举例提问:熊究竟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2、幼儿阐述各种的观点和论据。

3、和幼儿一同翻阅书籍,查阅关于熊的信息。

4、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杂食动物,什么都爱吃呢?

5、有没有什么动物特别挑食,只吃一种食物呢?

6、翻看小书第15-17页“它们肚子饿了”,说说书中这些动物都爱吃什么?如果按照食性来分,属于什么动物?

四、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

1、请幼儿观察小书第18页“它们肚子饿了”,你能看出上下两幅连续小图中各三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上图:兔子在吃青草、狐狸捉兔子、狼群攻击狐狸。

——下图:老鼠在吃玉米、蛇吞老鼠、鹰抓蛇。

2、小结:大自然的每一种动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动物的食性,这就是食物链。

活动名称: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活动目标:

1、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不同动物有不同特点的粪便。

2、根据画面复述故事,尝试用不同语气、语调表现不同的角色。

3、感受故事诙谐有趣的情节,产生进一步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书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理解画面内容,鼓励幼儿猜测。

1、什么东西掉到小鼹鼠头上。你们猜猜是谁的嗯嗯?

2、小鼹鼠的心情怎么样?它会怎么想?

二、阅读画面,了解故事情节。

1、小鼹鼠遇到了谁?它是怎么问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2、是它们的嗯嗯吗?它们的嗯嗯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用比喻的方法说出各种动物不同的粪便特点。)

3、小鼹鼠可以去请谁帮忙?为什么请苍蝇来帮忙?阅读小书第25页。

4、阅读小书第26页。大狗头上是什么呀?猜猜是谁的嗯嗯?

三、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

1、这个故事看了以后,说说你的感觉?

2、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3、你还看到过其他动物的粪便是什么样子的吗?

四、复述故事内容,用不同语调表演故事角色的对话。

1、幼儿根据小书中画面进行故事复述。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表现小鼹鼠的情绪变化和不同动物的讲话特点。

2、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角色分工,表现鼹鼠和动物们的对话。

延伸活动:

1、我们的嗯嗯是什么样子的?

2、如果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嗯嗯会怎么样?如果不洗手,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嗯嗯又会怎样?

活动名称:颠倒歌(艺术、社会)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中相关的动物知识,用轻松、欢快、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

2、能用表情、体态、音色来表现形象各异的动物,进行简单仿编。

3、体会事物颠倒所产生的幽默情趣。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自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歌曲的主题

——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狮子、大象)

二、感受歌曲中歌词颠倒的趣味性。

1、教师范唱。提问:你听到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将“小老鼠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抗树”“大象没力气”的图片一一对应排列。

3、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事情的规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画面表现的规律。原来在那个奇怪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反的,那个地方就叫“颠倒国”。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做《颠倒歌》。

三、学唱歌曲第一段,借助图片记忆歌词。

1、利用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

2、撤除部分图片,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唱一唱。

3、逐步撤除图片,直至幼儿能较为顺利地长处歌词内容。

四、演唱歌曲,用音色、表情、体态表现歌曲的趣味性。

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得更有趣。

——小老鼠称大王是怎样的心情(得意),会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用声音来表现这一句。

——大狮子很害怕,唱“害怕那个小老鼠”的时候,声音会怎么样?你能用害怕的声音唱大狮子吗?

——蚂蚁扛大树是什么样子?大象会有什么样的表情?谁愿意来表现蚂蚁和大象的不同表情?

2、完整地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五、仿编歌曲第二段:我来变一变

1、出示蓝天、大海、孵蛋、打鸣等背景图、引导幼儿将小鱼、小鸟、公鸡、母鸡按照颠倒国的特点来摆放。

2、教师和孩子一同按照节奏念出歌词。

3、幼儿自己将歌词进行填唱,

4、集体完整演唱,努力唱出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名称:睡觉觉(语言、科学)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大声跟读,学习儿化音。

2、了解动物有趣的睡姿,并积极思考、尝试仿编。

3、感受儿歌前问后答的特点,增强对动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磁带及录音机。

2、用来记录幼儿创编内容的小卡片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儿歌主题:关于睡觉。

——你喜欢用什么睡姿睡觉?你知道不同的动物睡觉都是什么样子的吗?

二、示范朗诵儿歌及讨论,了解儿歌的问答结构。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思考并讨论

2、根据幼儿讨论,逐一在《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第27-28页“睡觉觉”中找出相应的画面,揭晓答案。

3、完整示范朗诵整首儿歌,感受儿歌前后两段的问答结构。

三、以问答方式学习朗诵儿歌。

1、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跟读儿歌。(注意儿歌儿化音的发音,要读得轻巧自然)

2、以师幼问答方式进行巩固练习。

3、逐步离开图片画面,鼓励幼儿相互问答。

4、根据录音磁带,跟读儿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各种动物睡觉的姿态)

五、根据儿歌结构,尝试仿编。

1、还有哪些动物睡觉也很特别?

2、尝试仿编儿歌,如:马儿睡觉站着身儿,小狗睡觉耳贴地儿。(如果幼儿因为经验缺乏无法仿编,教师可以降低难度,由教师仿编问句“什么睡觉耳贴地儿”,幼儿仿编答句“小狗睡觉耳贴地儿”)

2、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幼儿的仿编内容。

3、完整朗诵儿歌以及幼儿合作创编的内容。

活动名称:动物怎样过冬(数学)  

活动目标:

1、在寻找和计算不同动物过冬方式的过程中,逐步理解5以内的加法。

2、认识“+”号和“=”号,知道名称和读法,学习看图列算式。

3、萌发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和探究愿望。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动物过冬背景图一幅:蛇、狗熊、松鼠、蚂蚁、燕子、大雁等分别为2—5个。

3、5以内的数字卡和“+”号卡和“=”号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动物过冬方式。

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幼儿自由表达。)

2、归类。出示动物过冬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寻找不同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

二、看图列算式,认识+”号和“=”号,知道名称和读法。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列式。

——泥土里有几条蛇在过冬?这几条蛇有什么不一样?(一大两小)教师分别在一条大蛇和2条小蛇下面放数字卡“1”和“2”。一共有3条蛇在泥土里冬眠,教师凤数字卡“3”。

——教师出示“+”号和“=”号,放在数字中间,组成一个完整的算术题。

2、教师解释题意,引导幼儿跟读算式。

——教师解释:这道题表示泥土里有1条大蛇和2条小蛇,加起来一共有3条蛇在冬眠。

——幼儿跟读算式题:“1+2=3”。

三、幼儿分组根据图中其他动物的画面列算式。

1、幼儿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种动物列算式。

2、每组派一名幼儿做代表,根据图中不同过冬方式动物的数量在黑板上用数字卡、符号卡列出算式,并大胆表述算式题所表达的意思。

四、幼儿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20页“树上的鸟”内容。

活动名称:美丽的花纹(艺术)

活动目标:

1、 欣赏几种常见的动物身上的花纹图案,了解动物的皮色花纹与环境的关系。

2、 尝试用花纹图案装饰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

3、 感受动物皮毛纹路与色彩的神奇与美丽。

活动准备:

1、挂图、小书人手一份;

2、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箱、纸盒、卷筒纸芯、色拉油桶等;水粉颜料及水粉笔;粘合材料。

3、活动前丰富有关动物皮色花纹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欣赏动物身上的美丽花纹。

1、教师用一张留有小洞的纸覆盖在挂图上,引导幼儿观察花纹、猜猜是什么动物?

2、仔细观察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从颜色、图案形状、排列规律等方面进行描述)

3、讨论动物皮色与花纹的作用。(跟生活环境接近,便于隐藏,不被发现)

4、提问: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些花纹吗?你喜欢这些花纹吗?(因为人类非常喜欢这些美丽的花纹,因此很多家具的工艺品、布艺窗帘、服装都有这些花纹。)

二、制作不同寻常的花纹工艺品。

1、选择废旧物品,进行装饰改造。(如穿不下的旧皮鞋、漏了气的皮球、餐巾纸盒、卷筒芯等)

2、用水粉颜料描画某一动物的花纹。

3、为这件工艺品寻找一个新的用途。(艺术花瓶、笔筒、装饰品等)

三、设计艺术雕塑。

1、将收集的大小不同的纸箱进行拼搭组合。(可以是抽象的造型、也可以是具体的动物造型)

2、在纸箱上装饰某一动物的花纹,陈列在班级走廊。

活动名称:人枪虎(健康、语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链,初步懂得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存在相互关系的。

2、通过追逐游戏,训练孩子的判断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游戏,增强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1、较开阔的场地,中间一条中线,中线两侧10米左右一条线。(线外作为两队的大本营)

活动过程:

一、理解游戏中“人、枪、虎”的涵义和动作表现。

1、出示人、枪、虎三个标记,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及涵义

——帮助幼儿理解人怕虎、虎怕枪、枪服人管的关系链

2、引导幼儿设计人枪虎的动作表现

如:“人“——双手抱臂,”虎“——双手屈臂在肩上五指分开,”枪“——双手在胸前做打枪状。

动作可以由幼儿自行设计,但是要经过大家的认可,达成共识,统一即可。

二、熟悉游戏规则。

1、幼儿分成2队进行游戏,游戏开始前,两队在场地两侧的线外(大本营里)商量好本队扮演的角色。

2、游戏开始,两队排成横排,一边念儿歌一边向中线走去。儿歌为:“人虎枪、人虎枪、人虎枪、看看是谁最厉害!1、2、3.”

3、当数到“1、2、3“时,两队同时做出所扮演的角色动作。(事先商量好的角色)

4、幼儿迅速根据“人怕虎,虎怕枪,枪服人管”的规则进行判断,输的一方逃,赢的一方追,在输掉的人逃回大本营之前被捉住的话,就加入胜方的队伍。(如两队角色相同,则重新商量)

5、游戏继续进行

三、体验游戏乐趣,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游戏规则。

1、幼儿“1、2”报数,进行分组。各队选出组长,负责一全队的意见。

2、游戏开始,教师观察幼儿的实际情况,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游戏的规则。

3、游戏反复进行,可引导幼儿策略性地计划自己队扮演的角色。

4、为暂时落后的一方加油打气。

四、活动延伸与讨论。

1、交流讨论: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觉得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2、仿编新游戏:你能想出其他三种动物来代替“人虎枪”吗?试试编一个新的游戏吧!如老鼠、蛇、鹰:老鼠吃蛋、蛇吃老鼠、老鹰抓蛇。

活动名称:城里来了大恐龙(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恐龙角色的形象特点。

2、能自主观察画面进行阅读。

3、感受故事所表现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挂图21号;

2、《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

3、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用设疑的方法引出课题。

1、根据故事名称《城里来了大恐龙》,猜测可能发生的故事。(根据幼儿原有的关于恐龙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空间,引发幼儿倾听故事,关注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

二、结合教具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至“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并就故事内容提问:

——故事里的大恐龙来到了城里的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麻烦事?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恐龙的原形与角色形象的匹配。身体太大、太重、脖子太长、以至于造成了交通堵塞、火车震动、房顶掀翻……

——同时注意让幼儿感受故事诙谐的语言。比如“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同时,注意引导幼儿回答问题的顺序性,比如“首先来到了什么地方,接着来到了什么地方,然后又到了什么地方”)

2、结合挂图二,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至结束。提问:

——发生了这些麻烦事以后,大恐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大恐龙为城市做了什么好事?大恐龙心里又是怎么想的?(让幼儿理解恐龙利用身体特征帮助城市解决了交通问题,故事隐含了同样的一个事物既可以给人们造成损害又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的辩证思维,教师在回应幼儿的回答时可以有所提示)

——人们是怎么看待来到城里的大恐龙的?(故事表达了人与恐龙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一种积极向善的情感体验,希望故事的这种内在想法能渗透、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使用《小朋友的书》第1-4页,引导幼儿自主观察画面阅读理解。

活动名称:我知道的恐龙(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生存本领等常识。

2、能从外形习性等不同角度对恐龙进行比较分类,发展思维的概况性和多元性。

3、萌发了解恐龙外形特征与其品种多样性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小朋友的书》,玩具,模型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知道的恐龙”。

1、教师根据幼儿收集的资料信息,引导幼儿利用图片,资料说说自己调查恐龙的情况,自己知道的有关恐龙的信息。

2、提问:你认识哪些恐龙?他们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二、比较,梳理对恐龙的认识。

1、结合挂图,逐一说出几种典型的恐龙的名称,并在《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5~6页“我知道的恐龙”中找出相应的恐龙形象。

2、观察找出不同恐龙典型的外部特征,加深认识。

3,如果要给这些恐龙分类,该怎么分呢?

三、启发幼儿提问,继续拓展恐龙知识。

1、关于恐龙,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启发提问:为什么有的恐龙会飞,有的恐龙会游?(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并启发幼儿寻找答案的途径)

活动名称:恐龙喜欢吃什么(科学、语言)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初步探究恐龙的外形和食性之间的关系。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

3、喜欢探究关于恐龙食物链的常识,引发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挂图;小书。

2、幼儿收集各种恐龙图片。

3、每组一套各种食性的恐龙卡片,每组一张大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根据收集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说说调查情况。

1、要求说清楚恐龙的名称,便于对照。

2、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恐龙,为什么。

二、 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粘贴在自己组的大记录表上。

2、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的关系。

——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看上去有些什么不一样的特征?

——根据初步了解的食肉恐龙、食草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

——观察小书,判断哪些是食草恐龙还是食肉恐龙?

三、提出新的疑问,拓展关于食物链的常识。(此环节讨论的是恐龙的生存本能,在讨论中也可以适时渗透恐龙食物链的知识,同时为理解恐龙的灭绝做一些经验的铺垫。)

1、草食恐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肉食动物的怎么样找食物的?

活动名称:恐龙名片(科学、艺术)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恐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惯,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恐龙形象。

2、尝试运用名片设计要素设计并装饰恐龙名片。

2、体验大胆设计个性恐龙名片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的卡纸、水彩笔;

2、幼儿查询自己喜欢的恐龙或最厉害的恐龙,并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恐龙?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能认识它们呢?从幼儿的回答中,引出给恐龙设计名片的想法。

二、给恐龙设计一张名片。

1、你最喜欢什么恐龙?你觉得什么恐龙最厉害?

2、如果要给它们设计名片,要告诉别人一些什么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整理恐龙名片设计的几个要素:形象、名字、生活年代、身高、体重、喜欢吃什么、特别的本领等)

3、这些内容怎么安排在名片上?可以怎么来表示?

——引导幼儿注意名片空间格局的安排,考虑不同的内容放在名片的合适位置。

——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内容。

4、幼儿给自己喜欢的或是自己认为最厉害的恐龙设计制作名片。

——提醒幼儿合理安排名片设计的几个要素,如果搞不清楚要设计的恐龙情况,可以去资料库当场查阅。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色彩搭配,简单装饰恐龙。

三、幼儿相互介绍交流自己设计的恐龙名片。

1、你设计了什么恐龙名片?是什么样的?

2、能告诉我们恐龙的一些什么事情?

活动名称:我眼中的恐龙(艺术、语言)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泥塑、拼插等方式制作不同恐龙造型。

2、能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对恐龙的认识。

3、喜欢参加艺术创作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美工》。

2、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恐龙图片;橡皮泥及辅助工具;雪花片等拼插材料;幼儿自行收集制作恐龙的材料。根据自行调整。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交流收集的不同姿态的恐龙图片。

1、 选一只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与大家说一说。

2、你最喜欢什么恐龙?它长得什么样

二、交流幼儿的创作意愿。

1、你想做一只什么龙?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这只恐龙在干什么?

2、这只恐龙有什么厉害的本领?

三、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个体或合作进行艺术制作。

1、可以提供牙签、塑料刻刀等工具和小型废旧材料,用橡皮泥做恐龙造型,用辅助材料刻画细部,如牙齿、眼睛等。

2、让有兴趣的幼儿利用各种塑插拼插不同造型的立体恐龙。

3、可以提供纸箱、报纸等材料,合作制作大型纸箱恐龙。(教师观察幼儿自主创作,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材料、技能上的支持)

四、展示作品与分享交流。

1、说说自己制作的恐龙有哪些特别的本领和特别的地方。

2、讨论小朋友们制作的恐龙哪个最吸引你,你最喜欢。

活动名称:恐龙有多高(数学)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恐龙有不同的高度,了解恐龙身高的差异性。

2、尝试和同伴一起用自然物来测量,发展相互合作能力。

3、让幼儿在亲自测量中构建“恐龙高度“测量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2、收集了解关于恐龙高度的数据资料,2~3个恐龙模型,记录表。

3、幼儿知道自己的身高。

4、报纸条、线绳、连环扣等自然测量工具。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恐龙的高度。幼儿表达,教师记录。

1、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7~8页“恐龙有多高”。

2、感知不同恐龙之间高度的差异,并学习用画面中的参照物的形象或标尺的刻度显示来表述恐龙的不同高度。

二、说说测量高度的方法。

1、恐龙的高度可以怎么测量呢?

——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测量恐龙模型的高度。

——正确方法:从恐龙站立的地面量到最高点(有可能是头部,也有可能是背部),也可以把恐龙放倒在地面。

2、说说怎样测量5米、18米。

你们知道5米有高吗?那么18米有多高呢?小朋友有多高呢?(引导幼儿比较、推理)

三、寻找合适的自然物合作测量518

1、引导幼儿利用区域中的材料,如线绳、报纸条、连环扣来测量。

2、引导幼儿思考:如果1个小朋友是1米,那么几个小朋友合起来才是5米呢?

3、小组合作测量。

——引导幼儿商量测量的方法,比如5个幼儿连接着躺在地上,又比如1个幼儿量5次等。——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尽可能保证测量的科学性。

四、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展示连接成5米、18米的报纸条、绳线、连环扣,幼儿拉直了进行比较。

2、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带领幼儿到有楼顶的高楼上,把这些纸条、绳线、连环扣从楼上放下来,感受恐龙的高度。

活动名称:恐龙到哪里去了(科学)

活动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

2、大胆和同伴交流讨论并整理恐龙灭绝的原因。

3、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

2、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1、师: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整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你认为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

2、这里可以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原因,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一步追问或表示认同。

三、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

师: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等。

2、教师小结: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让恐龙灭绝的原因都只是一种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恐龙博物馆,看恐龙化石,收看关于恐龙化石和恐龙没绝的电视专题片。

活动名称:恐龙故事(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故事的六大元素展开想象创编关于恐龙的故事。

2、大胆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专心倾听同伴的故事。

3、感受大胆创编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恐龙图片;幼儿画的或制作的恐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基本要素。

1、分析故事的“六要素”

——“怎样才能把一个故事讲得很清楚,很好听?”

2、教师提炼小结:

——明确编故事需要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了?

二、幼儿创编关于恐龙的故事。

1、幼儿找同伴共同商议故事的大致情节。

2、并按照故事六要素的要求尝试创编一个故事。

三、恐龙故事会。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编的故事,其余幼儿围绕六要素进行评论。

2、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幼儿讲故事的六要素,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名称:它们都是鱼吗(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

1、概括鱼类的主要特征,学会分辨鱼类和非鱼类。

2、在辩论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了解鱼的主要特征。

3、体验自主辩论游戏中探索科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

2、幼儿对金鱼和鲫鱼已有充分观察,积累一定经验。

3、金鱼、鲫鱼指偶各一个;人手一块指示牌;正面笑脸(或勾),反面笑脸(或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激发兴趣,引出问题。

——(教师操作指偶讲故事)鲫鱼刚搬到新家,看见邻居金鱼就热情地上前打招呼:“金鱼妹妹,你好,我是来和你做好姐妹的鲫鱼,见到你真高兴!”

“你是我的姐妹?”正在梳妆打扮的金鱼惊讶地打量着鲫鱼:“你长得这么丑,才不是我们鱼类大家族的呢!”

 “虽然我没有你漂亮,可我也是鱼啊!”鲫鱼认真地回答道。

“我才不信呢,我要去问问小朋友们。”

——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呢?

二、在陈述中了解正确的观点,概括鱼的共同特征。

1、幼儿各自陈述观点及依据。

2、教师把幼儿陈述的理由用对比的方式记录在黑板上,呈现共同特征。

    金鱼       鲫鱼

……       ……

3、概括共同特征。

——鱼有哪些共同的特征?(鱼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靠鳍来运动,体表覆盖保护性鳞片和粘液)

三、辩论赛:鱼与非鱼。

——提出辩论的命题:小河里的乌龟是不是鱼?(运用新经验判断乌龟是否是鱼类,形成正确的鱼的概念)

1、判断

——如果认为是,就举笑脸,否就举哭脸,并分成左右两队相对而坐。

2、两方自主陈述理由,在辨析中进一步明确鱼类的特征。

——双方可以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如果觉得对方说得不对,也可以提出疑问和不同看法。

3、再次判断

——在理由陈述后,给予幼儿调整自己判断的机会,并说说为什么改变想法的理由。

四、使用《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第11-12页“它们都是鱼吗”。

1、仔细观察《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第13-14页“我最喜欢的鱼”,说说这些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是什么?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请把不是鱼的找出来。

2、小朋友们,你认识这些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吗?请你把湖泊中的鱼找出来。

五、小结,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现在金鱼妹妹终于了解了谁和它一样都属于鱼类大家族,那么,还有哪些是鱼,哪些不是鱼,我们还可以继续找出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再来讨论。

活动名称:我最喜欢的鱼(语言)

活动目标:

1、连贯、清楚、准确地讲述“我最喜欢的鱼”的名称、特征,初步形成鱼类概念。

2、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制作“我最喜欢的鱼”海报。

活动过程:

一、赋予“小博士”角色,激发参与交流的兴趣。

今天有很多有趣的小鱼都到我们的水世界来游玩了,请我们的小博士来介绍吧。

二、自主交流,丰富鱼类知识经验。

1、教师提出要求。

请幼儿向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鱼是……”说清楚它的名称,最喜欢它什么地方,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最后用“这是一条……的鱼”来进行总结,表达自己的观点。

2、幼儿介绍。

教师及时将幼儿对鱼的特点的评价记录在纸上,并适当归类,为后续的评选活动做准备。

三、评选“鱼儿之最”,总结概括鱼类特点。

1、和幼儿一起回顾记录下来的关于“我最喜欢的鱼”的特征,总结各种鱼的不同特点和相同之处。

2、评选活动。

四、明确讨论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活动名称:鱼儿在我家(科学)

活动目标:

1、观察金鱼的身体结构,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

2、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3、感受观察探索金鱼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书人手一份;

2、金鱼及鱼缸;饲料若干;

3、大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由观察,萌发兴趣。

1、幼儿分组观察金鱼,给金鱼喂食,自由交流观察结果。

2、教师关注幼儿观察情况,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3、引导幼儿观察金鱼的身体组成。

——金鱼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身上有什么?

——鱼儿没有脚,那它是怎样前进的?鱼儿离开了水会怎么样?

二、集体讨论,了解幼儿的经验和疑问。

1、你喜欢哪条金鱼,为什么?

2、观察小书,图中的金鱼你最喜欢哪一条?它的什么地方最特别?最漂亮?

3、教师把幼儿的疑问记录在大纸上。

三、明确本主题后续即将开展的内容和任务。

活动名称:鱼儿爱吃什么(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和喂食活动,验证了解鱼儿爱吃的各种食物,丰富关于鱼的经验。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尝试,并大胆分享实验结果。

3、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准备:

1、能养金鱼的瓶罐;水;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讨论金鱼可能爱吃的食物,鼓励幼儿提出设想。

1、大家都非常想知道金鱼爱吃什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请幼儿根据个人经验说说鱼爱吃什么)

2、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鱼到底爱不爱吃这些东西呢?(允许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允许幼儿相互反驳,或提出疑义,以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的想法)

3、你觉得哪种方法既方便又合理?(引导幼儿根据方便、可行、容易观察等标准来选择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验证。

1、幼儿按相同观点分组,分别讨论操作方法。

2、各组交流操作方法,明确目的与做法。

3、每组按自己想法去准备食物、盛器、鱼,操作验证鱼到底喜欢吃什么食物。

三、交流分享实验情况。

1、以组为单位汇报实验情况。

——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观察的时候有什么困难?真的是鱼不爱吃还是我们的观察方法有问题?怎样改进?(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实验方法是否合理,及如何调整)

2、明确后续观察任务。

——可按照幼儿改造后的方法试试,如果有什么发现要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再来讨论。

活动名称:鱼鳍的作用(科学、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鱼鳍的作用,认识各部位的鱼鳍名称,知道拥有鱼鳍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2、在探究鱼鳍作用的实验中学会仔细观察,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

3、体验科学实验中探索鱼鳍的乐趣,获得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

2、10厘米左右小鲫鱼若干,大鲫鱼一条。

3、软纱布若干;压舌板若干(或其他代替的薄木片);夹子若干;能养鱼的水;脸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幼儿了解鱼鳍作用的愿望。

——你看鲫鱼游泳时它的尾巴是怎么动的呢?你能用手比划吗?

——你知道鲫鱼的尾巴摆来摆去有什么作用吗?

二、实验:鱼鳍的作用。

1、讨论:用什么方法能既了解鱼鳍的作用,又不伤害小鱼?

2、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并出示纱布,提供操作方法。例如用纱布绑住鱼鳍,就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鱼没有鱼鳍时候的样子。

3、强调爱护鱼的方法,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才不会让鱼受伤?

——轻微的动作,让鱼保持在水中的呼吸,如幼儿绑鱼鳍有难度,教师可代替。

——在观察、实验时应以不伤害鱼为准则,培养幼儿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观察习惯,渗透珍惜生命的情感。

4、提出观察要求:看看被绑住鱼鳍的鱼发生了什么情况?你松开纱布以后它怎样了?

5、分组实验、观察。

——两人一组,合作用纱布把压舌板和鲫鱼的尾巴绑在一起,观察鱼的状态。

——如捆绑后鱼不动,可以用手指轻微点击一下鱼的身体,观察鱼失去平衡和不能前进、转弯)

6、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捆绑前后鱼的不同状态,帮助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1、汇总幼儿发现,引导幼儿自己概括出鱼鳍的作用。

——你观察到什么?看看大家发现的结果,现在你能说出鱼鳍有什么用吗?

2、教师用大鲫鱼再次实验验证幼儿的发现,同时明确各部位鱼鳍不同的作用。

——用纱布分别绑住大鲫鱼的胸鳍、腹鳍、臀鳍、背鳍、尾鳍部位,引导幼儿观察鱼的状态。——引导幼儿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鱼的状态,例如:“鱼失去平衡了,鱼不能前进了”等。(大鱼比较容易挣脱纱布,可用压舌板和夹子辅助纱布固定)

3、学习各部位鱼鳍的名称。

——观察鱼鳍长于鱼的不同部位,学说名称并了解数量。

——可对照《小朋友的书 动物王国》第10页“鱼鳍的作用”中的图片,说说各部位的鱼鳍名称。

活动名称:认识序数(数学)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幼儿人手一本故事书,三层图书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摆图书”,认识1—10的序数。

1、教师以图书管理员的身份介入游戏,请幼儿帮忙摆图书,要求每一层只能摆放10本书。

2、教师提问:你的书在第几层的第几本?第几层的第几本的主人是谁?

二、游戏“借图书”,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1、根据幼儿的座位分成六组,每组请一名幼儿来当图书管理员,其他的组员当借书的顾客。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来借书的顾客要准确地说出自己需要的是第几层的第几本书,管理员才能把这本书借给他。

3、请组内的小朋友轮流担当图书管理员,游戏反复多次进行。

三、幼儿操作活动“我做值日生”。

——翻开《小朋友的书.数学》第19页“值日生”,看看每一排第几个小朋友没来,把他的序列号记录下来。

活动名称:美丽彩虹鱼(艺术、社会)

活动名称:

1、学习用水粉颜料作画,表现心目中的彩虹鱼。

2、合作掌握水粉涂色的技巧并一起完成任务。

3、分工协作,感受合作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及录音机。

2、自制彩虹鱼(白色)指偶一个;全开纸四张;小图画纸若干;油画棒、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若干。

3、日常活动中已欣赏过故事《彩虹鱼》。

活动过程:

一、利用手偶进行律动游戏,引发绘画兴趣。

1、在配乐中,舞动手偶,带动幼儿进行鱼的身体律动游戏。

2、彩虹鱼把它美丽的鳞片都送给了好朋友,我们该怎么帮助它呢?

二、幼儿合作绘画彩虹鱼。

1、讨论彩虹鱼的外形特征。

——你心中的彩虹鱼是什么样子的?每个部位可以用什么形状来表示?

2、关注细部装饰。

——最美的地方在哪里?(亮闪闪的鳞片、舞动的尾巴……)可以怎样来表现?

3、幼儿分工协商,共同参与集体画的创作。

——引导绘画轮廓的小组绘画之前商讨:彩虹鱼应该画多大?彩虹鱼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如何画出不同的动态、如何分工等。

——引导涂色小组商讨:彩虹鱼的整体色调、鱼鳞怎么配色、怎样分配工作可以涂得快、如何与绘画轮廓小组配合等。

4、按商讨的分工和作画方式合作创作彩虹鱼。

三、提出后续任务。

1、将制作好的彩虹鱼悬挂起来,并讨论彩虹鱼生活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旁边还有哪些好朋友,以此协商出后续如何添加其他小鱼和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