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加减教学反思

2.2 整式的加减 教学反思

今天通过整式加减法课堂的实践,在对教材的整合中,削去枝叶,使学生轻装上阵,突出了重点,加强了练习,让学生在主干知识的循环学习中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形成能力.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感觉最深的就是老师要用心的去设计教学,让学生多一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兴趣高了,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以后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努力,把课备好,多备学生,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在欢乐中学习的乐园.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讨论、小组比赛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使学生兴趣高涨,整个课堂比较活跃.在后面的教学中感觉时间不是很够用,但是又想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就有点急于求成了.在课堂上运用实际例子,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探讨出知识的规律性,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利用投影片,给出的例子、习题节约了书写时间,把多余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与学生机械的模仿,而是应该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我应该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坚定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第二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今天刚刚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静下心来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很多反思,记录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我认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老师应该重视。但是“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教学活动。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在本节课中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一系列游戏活动并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源,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本课的练习设计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4、存在的问题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学习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问题还是值得深思,当堂检测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可能是中间过程我说的话多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引导上挤占了时间,能够再挤出来5分钟就好了。课下又延长了3分钟进行了课堂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计算。

做对比练习,看珠子图写算式这道题时,我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比较了一下,因为怕时间不够,就没有重点说明3 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应该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但是不敢表达。说明了学生说的少了,应该让学生多说。

我自己的语言还需要精炼,还需要规范,要挤出时间还给学生。 通过我们教研组对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的研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

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索河西街小学

司慧芳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一、说理念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有如下认识: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2、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在课堂上进行多方位、多元化评价,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说学生学情

我班有学生60人,男生比女生多20人,课堂纪律组织上有些费劲,经过测验和了解,中等偏下的学生过多,是我教学三年内接到的基础最差的。但学生对学习积极较高,需要老师开动脑筋,设计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流程。

三、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56页主题图及第57页例1,完成“做一做”及第58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第3题。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

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苗圃的场景图,苗圃里鲜花盛开,一位工人叔叔正在运送鲜花,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属于本单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课通过教学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2个目标:

1、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四、说教法

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引导自学、先试后导,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计算技能,有

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应用阶段,我还采用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

因为计算常与“枯燥”、 “机械重复”相连,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学生看花的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口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尝试以动手摆一摆,请学生帮忙搬饮料,奖励气球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五、说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尝试教学法为主,借助教材苗圃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和算法)、数一数(数盆花)、说一说(说算理与算法)、摆一摆(摆花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数学活动。激励并引导学生思考口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口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充分体现了学生

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尝试自学发现问题;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尝试探索解决问题;尝试归纳整合提高;尝试应用提升能力”五个环节,突出“四个特点”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练说

2、创情激趣

小朋友们想去森林公园游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 我们来到森林公园门口,售票员阿姨想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快速回答门票上的口算题。

口算题:

3+4 7—3 5—4 6+3 7+2 9—5 2+5 8—3

3、自主学习 交流导思

1.整十数加整十数。

听说小朋友要来,公园特意准备了花朵,有10盆红花、20盆黄花、30盆紫花,可它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花盆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讨论。(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随后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提升算法,进行优化:如果没有图或小棒,看着算式你会怎么想?请学生同桌说一说。

(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很自然地形成了算法多样化的局面。这样既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又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交流的方法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

多样化”的理念。接着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正,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并为下面的减法算式提供优化后的算法,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5、学以致用

A、 摆一摆,算一算。

(以充分赞扬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注意力集中,激发他们好胜的心理。)

B、看一看,填一填。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有序地观察图,所以教师先指导学生看图,然后生再独立完成。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C、填一填,算一算。

对于这道题的处理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做的时候老师下来巡视,肯定会发现某一个或某些同学的错误,进而让学生汇报自己填的结果,对于错误进行剖析,重点说明3 和30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计数单位不同不能进行相加或相减。整十数加一位数,一位数只能加在整十数的个位上;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只要整十数十位上的相加就可以了,个位不变,仍然是0。

以上的练习设计,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符合《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总结

在全部练习完成后,我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在亲切的师生交流氛围中慢慢陈述自己本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最后教师再讲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的阐述。

7、课堂检测

(五)在教学中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在尝试学习加法时,依据我的问话: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盆?该如何列算式呢?学生大部分会回答10+20=30。在没有学习口算方法而把结果直接说出来的情况下,教师不能不了了之,所以我抓住这有利时机,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评价:“你真聪明,没有学习就能口算出结果,你认为10+20=30,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更要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在尝试学习减法时,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你很自信,所以说得十分清晰!”“你能再完整地说一遍吗?相信自己,你能行!”“你认为你的同桌说得怎么样?你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吗?”

在交流探究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主,进行自评或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在尝试学习加法时,师:“怎样口算10+20=?同桌相互说一说,看谁的口算方法最巧妙?”讨论后请学生举手汇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评价多样化:“请你说一说,你认为你的小组成员回答的怎么样”“你认为他说的好,好在哪里呢?”“你觉得自己说得怎么样?”

(六)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让学生会学。

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各种感官去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学会数学知识。“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本节课的伊始,精心设计了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心动起来,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索知识”的欲望,以积极探索问题、要求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自始至终维持浓厚的兴趣。 而教师在创设的问题情境时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确本节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

在尝试学习加法时:提出“怎样口算10+20=?”任务之后,教师没有急于讲解,而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了课堂生成存在着众多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有效的价值引导和

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通过尝试来体会、理解“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实际上算的是1+2=3”。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口算过程后,教师问:“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很快地算出10+20=30的?”学生在解决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作出合理的推论,分析、解释,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数学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讨论、钻研和发现之余的喜悦及其无穷的乐趣。

课堂永远是动态的,所有的教学预想是为了充分教学作预设,俗话说:想的都是美好的。在课堂实践中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敬请各同事给予批评和指正,我一定会在反思中成长!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

索河西街小学

司慧芳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导学案

索河西街小学

司慧芳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导学案

编写人:倪文静 司慧芳 审核人:王青惠

温馨寄语: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快乐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

2、会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学习过程:

你会填吗?

3+2= 2+7= 6-3 =

7- 4= 5+1= 8- 2=

50里面有( )个十; 80里面有( )个十

( )里面有7个十; 6 个十是( ).

一、 自主学习

观察鲜花的情境图,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 合作探究

1、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怎样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两个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做好在班级交流展示的准备。

2、交流算法,评一评看谁的算法妙?

3、搬走10盆紫花,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你会计算吗?同桌两个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p57页做一做)

2、练习,闯三关(p58页1、2、3题)

3、趣味练习(帮小猫钓鱼,)

四、拓展延伸,小动物后面都藏着什么数?

五、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六、课堂检测

口算

50 + 30 = 50 – 30 = 30 + 10 = 30 – 10 = 40 + 50 = 60 – 40 = 20 + 30 = 40 – 30 = 60 + 20 = 60 – 50 = 20 + 40 = 100– 40 =

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女同学20个,男同学40个。

(1)、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个?

------------------( 个)

(2)、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 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