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山西省实验小学 王宁

“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于“周长”的教学应在学生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通过观察与积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围、量、算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彼此交流,测量、计算一个图形周长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活动中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并为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研究进行准备。

为了能切实达成预设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本节课上共有4次用到多媒体,现反思如下:

第一次,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认识“边线”。

上课伊始,我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乌龟赛跑的情景,由于它们所绕的草坪的周长不一样,引起学生的争论,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孩子们很容易发现两块草坪的边线的长不相等,从而让孩子们认识“边线”。

第二次,重现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在认识了“边线”后,运用多媒体出示了操场上篮球场地和教室门上的班牌,让孩子们指出它们的边线,这些都是学生们熟悉的事物,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是为了重现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第三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生通过量、围、算发现测量周长的方法后,运用多媒体出示平面图形、篮球场地和班牌,让孩子们体会根据不同形状的物体选择不同的测量周长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次,周长的引申,通过课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第一个推算出地球周长的科学家埃拉托斯芬和象征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嫦娥一号”的环月轨迹。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的魅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以上是我在《认识周长》一课中关于多媒体运用的反思,恳请朱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第二篇:“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反观教学过程,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 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图形的轮廓,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

二、多种方式,理解周长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身边的事物来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 “周长”这一概念学生首次接触,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书)入手,让学生指出书的边线,接着让学生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的方式量角器、树叶的周长,然后描一描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十字形)的周长,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周长的概念。通过短短几分钟找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却在不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发展了数学思考。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量、算图形的周长时,分为两个层次:先求直线段图形的周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很快知道先量出每一个图形直线段的长度,再把各条线段加起来;第二层次是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设计意图是把数学知识放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是由于时间不够,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完成求曲线段图形的周长,因此如何在有限的35分钟里将教学设计中需要完成的内容做好,值得我思考。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从 “看”到“摸”从“ 摸” 到 “ 描” ,又从“描”到“量”,从“量”到“算”。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良好。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

1.第一次课学生观察一只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圈,然后引出周长的概念,课堂上发现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还很含糊,疑团不能解开。第二次课我把这一环节修改为观察4只小蚂蚁赛跑,有的跑到外面去,有的跑到里面去,有的没跑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觉得哪只蚂蚁是绕着树叶周长跑的,这样,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就深刻。 2. 第一次课我设计让学生观察钟面图、五角星图和企鹅图,课件描出它们的边线,第二次课我把这几幅图修改为跑道图、钟面图、红领巾图和窗户图,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也更贴近生活实际。

3. 第一次课我由于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周长的概念,所以教学

中好几次都没有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而是直接把结论告诉他们。第二次课我更多地让学生表达,说说自己的看法,也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操作和思考,并让他们进行自评,教师只作归纳提拨,教学效果良好。如在描树叶的边线这一活动中,学生描出作品后,我直接抽出几个有错误的作品,指出错误原因,但在第二次课我先不作评论,而是让其他学生去发现,去评价。

4. 第一次课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量一量你同桌的腰围和头围 等几个活动完成以后,我没有作小结。第二次课我作了以下简单的小结 :其实绕课桌面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一周是一个长方形的周长,腰围和头围是圆或椭圆的周长。

5.绕铁丝这一环节,第一次课时我只是单纯让学生绕自己喜欢的图形(绕一圈,封闭的),第二次课我作了很大的修改,首先我让学生量出铁丝的长度,接着绕出学过的简单图形,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等等,最后提出你们绕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马上说出,就是铁丝拉直以后的长度,为以后学习和测量一般图形的周长作了很好的铺垫。

6.拓展练习我本来设计了两道题,但由于时间有限,也考虑到这两题是同类的题目,所以我第二次课的时候选择了机灵狗打碎玻璃的题目,本题目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也符合生活实际,学生做起来也更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