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教学说课,反思

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      李军

一、指导思想:

本课本课以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快乐第一”为依据,以最终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短距离跑的一种重要起跑方式,它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是学习短距离跑的重要环节,结合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游戏等特点,我采用游戏手段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游戏是小学生开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喜欢,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大胆竞争等优秀品质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时,根据课改后的新课标要求,在课的准备部分结束后组织学生做一个运动游戏。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本活动的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

三、学情分析:

本次可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平稳发育期。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好。在这一阶段应该加强有利于提高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的练习掌握通俗易懂的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使90%的学生初步理解蹲距式起跑动作方法。

2.技能目标:使85~90%的学生初步学会蹲距式起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五、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掌握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

难点:蹲距式起跑双脚位置的确定、身体重心怎样向上移动和双脚膝关节之间的角度大小。

六、教法的应用:1、讲解法   2、示范法    3、练习法

七、教学程序: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依据本课的目标,教学程序分为:开始部分(课堂常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课的主要内容)、结束部分。

蹲踞式起跑教学反思

蹲踞式起跑教学课上,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记住了起跑的口令,了解蹲踞式起跑的简单动作,而没有强调动作的技术性,学生基本上能够模仿出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较高,对动作的掌握也不错,通过模仿练习使学生迅速掌握了动作,还多次进行迅速反应的练习。教学中,我能紧贴教学对象,突出学生这一主体;紧贴所教内容,把提高学生的技能作为目标;紧贴教学环境,把营造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相互提高,大家始终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过程,但与新课标的高标准相比较,本节课还从在诸多差距:

一是对课的设计还不够完美,主要是自己讲的多,组织练习少,学生活动强度达不到要求。纠正问题多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还不够,如在做蹲距式起跑练习时,可让学生自己体会,然后讨论讲评,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是对个别学生参与练习不积极的问题,不能及时激发鼓励。

三是对教材的挖掘不够,蹲踞式起跑还应包括起跑后的加速跑一技术环节。这样才能更好的练习短跑的起跑技术。

四是对待课堂管理重视不够。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自己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认真总结,加以改正。现在回想,起跑的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在跑出第一步时都需要获得尽可能大的加速度。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蹲踞式起跑,还要大力加强起跑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练习。

前滚翻教学设计

前滚翻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高云龙

    前滚翻是技巧基础动作,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所以学好前滚翻是很重要的。而前滚翻动作对初学者来说,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在学习中教师一定要认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并做好保护帮助,以免发生危险。

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蹲撑,两手撑垫,同时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枕骨、肩、背、臀部依次触垫。

在教学生练习前滚翻时发现有些同学会产生侧倒,产生侧倒的原因,第一:有些老师认为:双脚蹬地力量小,提不起臀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不足以推动身体前滚;笔者认为首先是身体的低头,含胸、提臀,然后才是双脚的发力。如果做到了屈臂、低头,双脚稍一用力蹬地,就能完成身体的向前滚动,所以说:“双脚蹬地力量小,提不起臀部,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不足以推动身体前滚”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第二,有些老师认为“双脚蹬地后,身体重心移至双臂时,手臂软弱无力,无瞬间撑直过程,导致上体低头含胸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只能使头顶触垫而导致侧倒”;笔者也认为欠妥,在翻滚过程中,手臂的支撑是屈臂支撑,故无“瞬间撑直”之说,而“使头顶触垫”的原因是没有含胸低头造成的。

    本人认为,造成侧倒的原因,主要是双手屈臂撑垫时,没有撑住,造成身体没有稳固的支撑,因而双脚发不上力,因此形成侧倒。解决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加强上肢的力量练习。如做立卧撑、举哑铃、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等。

第二:面对墙体站立,双手屈臂撑墙,使身体稍前倾,双手推墙,使身体直立。反复练习,体会双手用力的动作。

第三:双臂撑垫,屈臂、重心前移,然后,双臂用力推垫,使身体恢复到双臂撑垫的动作,反复练习,体会双手用力的动作。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

 

 武术《五步拳》教案

武术《五步拳》的教学反思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     徐 错

在本节课教学中,由于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生才能达到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达到了想要的教学效果。

    在本节体育课教学中,我较多的采用了动作分解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的方法。在学生学习开始的时候,教师先将全套的五步拳示范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就按照动作的名称抱拳预备开始进行教学。在学习讲解中我发现大学数学生还是学得比较吃力,找不到方向,手和脚配合也很不好。而且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也比较兴奋,有的同学会和周围的同学对打比划起来动作也不规范。于是我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调整,我运用了口诀进行练习如搂手弓步把拳冲,起腿弹踢换拳冲,马步盖掌右拳冲,口令洪亮意集中。学生记口诀的同时体会动作,把好听的动作名称进行细化,在讲解过程中联想有一个坏人要袭击你,所以你要抱拳预备,当他进行挥拳正向打你的时候,你要搂住他的手,然后再带手臂顺势在给他一拳,之后他又向你扑来,你要用腿提和拳打,将坏人打到。这时来了个同伙在右侧偷袭你的头部,所以你要将左手保护头部的同时出右拳将另一个同伙打到。由于进行了调整,学生在模仿上就更加积极了 ,所以动作就很简单了,教师做示范也容易了。在学生学习方法选择上,采

用集体全班模仿学习,然后分组练习。教师让学生进行自学巩固合作探究,同时也让老师能腾出时间去巡视和辅导个别学的差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不懈努力,及时总结课堂中教学的不足,做到让学生易懂、易学、充分掌握运动技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

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实验学校     徐 错

一、指导思想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初一的学生对于武术的理解还非常浅薄。本课依据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合作探究、互助互学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彰显新一轮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两纲”教育的新精神。通过示范讲解和组织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享受强身健体的乐趣的同时注意武术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初步学习武术《五步拳》,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做到路线清楚,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3、情感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根据对学生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情况的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系统地接触过武术。因为学生在武术方面的零基础,直接要求他们模仿动作,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无法达到理想效果。但是这一阶段学生求新求异思维活跃,在小组成员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有标新立异的创举。

 四、教材分析     五步拳教材内容难度不高,本课力图通过认真思考、模仿实践、互助互学、小组探究、师生共同参与展示与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武术“精、气、神”的内涵。并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大程度上挖掘出潜意识中已经存在的武术概念。

    五、教学流程    1、热身部分:通过教师的语言,学生进行蛇形跑、开口闭口螺旋跑,活跃气氛的同时达到热身的效果,同时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基本部分:本课教师讲解示范完成五步拳动作学习。通过模仿思考、模仿实践、合作交流、互助互学、师生共同参与展示与评价的教学过程,初步感知武术“精、气、神”的内涵。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再实践、再体验,从而营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氛围,使学生体验到合作探究、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拓展知识,开发自身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在展示后让学生进行互相点评,提高学生武术欣赏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精神。通过游戏抱球跑来培养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和培养集体荣誉感,通过游戏站人多让学生思考探究,在实践中发挥自己能力和同伴的合作能力。

   3、结束部分:通过放松动作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同时进行对本节课的点评,为下节课打下基础。

六、期望效益

力求80%的学生能够完成动作,有合作探究意识。

快速跑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禹洪光

一、指导思想: 
       本课实施新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依据《新课标》水平四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养成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 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水平四的要求,径赛项目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运动,这项内容充满了激情和观赏性,特别是快速跑项目。快速跑是一项用最快的速度跑完一定距离的运动,不仅要在最短的时间发挥出最高速度,而且还要维持这种速度一直跑到终点。在初一年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快速的动作方法。本次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快速跑的技术要领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真正掌握快速跑技术。 
三、学生分析: 
我所担任的初二.3班教学班共有53人,男生20人、女生33人,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活跃,身体素质好大多数学生都有竞争意识,好胜心强。在课堂学习上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非常团结。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快速跑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2)技能目标:掌握快速跑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拼搏精神和时代的使命感,促进学生相 互学习、团结向上的品质。  

2、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快速跑姿势,发展快速奔跑能力。 
教学难点:身体协调、控制重心。

五、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和分组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比赛、游戏和行为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2’)          组织:学生四列横队        要求:精神饱满、集中注意 
        2、准备活动(8’) 
 (1)热身游戏:你说我答          教法: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组织:学生绕半个篮球场慢跑热身,最后用圆形队形结束并小结,为关节操练习自然过度。 
 (2)关节操 
      教法:  教师口令 体委领操 学生练习 
目的:通过关节操的练习使学生充分准备,并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组织:圆形      要求:动作整齐节奏清晰充分活动 
 (二)、基本部分(25’) 
快速跑       教法:1、教师示范并讲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2、组织学生原地摆臂练习。 
3、30m快速跑练习2组,仔细体会快速跑动作和要点。 

 4、迎面接力,利用展开的报纸贴胸接力(击掌)。 
5.练习并总结不足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 
 组织: 1二列横队分别站在教师的两侧观摩动作, 
2六人一小组练习30m快死跑, 
3分成四组迎面接力游戏的形式 
    要求:自主积极、提高竞争意识。   游戏:推小车     规则略 
   组织:性别分组,两人一组 
   要求:注意安全,团结合作 
 (三)、结束部分(5’) 
1放松练习:本阶段采用五禽戏进行放松,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缓解运动后的紧张疲劳,加快身心恢复,达到放松的目的。 
2小结本课练习情况                       组织:四列横队 
3器材回收                                要求:认真听总结 
4师生再见 
       七、课堂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生理状况预测:平均心率在11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在35%左右; 
     八、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一块 
     器材:录音机一台、废报纸若干。 
  

                 

                  教学反思 
      快速跑是学生比较喜爱的内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将学到的技术通过教学比赛运用到实际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练习。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达完成了预想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后利用比赛和游戏的教学法提高了课堂的练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的质量。利用废报纸的练习加强了学生细微动作的处理,本课的亮点是教学比赛,为课的练习效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足之处:对课练习量的问题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强度过大学生练习疲劳。

           《排球垫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秦国君

教材分析: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初中排球项目的要求,排球垫球技术应属于水平段四的要求范围(初中阶段),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初中体育会考的必考项目。本节课主要是在学习手脚协调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为初中体育中考打下基础,另外,学习排球垫球,还能有效发展协调、力量等身体素质,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勇敢直前的精神,并具有健身性、竞争性、娱乐性的锻炼价值。所以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由于当前独生子女数量大、吃苦精神、个性差异差等原因我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所以在学习时教学内容一定要合理按排。他们生性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想要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排球垫球的单元教学中,每节课都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玩中学,在情境中练,以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2.运动技能目标:进一步复习提高排球垫球技术; 3.情感目标:体验运动的快乐,通过积极的体育运动增强自尊自信,发展沟通与合作技巧。

4.社会适应目标:尝试与人合作,体验不同的运动角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进一步学习对垫垫球时,体会上下肢体协调用力,控制好球的力量、方向。

难点:全身协调用力垫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动作的结构难度,先易后难地安排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能初步控制垫球的方向和落点。在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不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运动训练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学到了体育知识,又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活动的乐趣。

排球垫球教学反思

排球垫球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方式—竞赛评比法—游戏教学法。 让学生自由组合,2人为一小组,一抛一垫,相互纠正动作,教师到每组实行检查。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深的体会。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实践后,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时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时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力求展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突出主体,突出个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于志军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跨越式跳高》是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是在低年级跳跃的基础上,学习跨越式跳高基本动作,初步体会助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和两腿依次摆过杆的动作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恐惧心理和缺少自信等情况,选择易学易练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提高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树立自己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等。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三的学生,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善模仿,想象力丰富,发散性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求知欲强,尤其对于体育运动方面的知识都很关注。身体发育渐趋成熟,特别是灵敏性、协调性以及肌肉力量等运动素质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学习一些基本体育技能的基础。
3.教学目标认知领域:通过游戏与体验,明确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作用以及积极性起跳的含义与要领技能领域:通过反复练习,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正确的助跑起跳的正确动作,能够形成正确的起跳后的身体姿势。情感领域:对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产生对进一步学好跨越式跳高技能的积极渴望。发展领域:在反复练习后,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游戏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4.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过杆协调落地平稳。难点:助跑起跳的结合动作协调。
5.教学手段及方法学习方法包括模拟法、练习法、游戏法、帮助法、互评法等,相对应的教法包括讲解法、演示法、间接呈示法、对比法、指示法以及评价、激励法等。

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1.体验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着重加强上前一步起跳的动作流程,使绝大部分同学掌握这部分技术动作.
2.体验短程助跑动作,在游戏鸭走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学习习惯。

环节一:跨越式跳高认知领域:通过游戏与体验,明确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作用以及积极性起跳的含义与要领技能领域:通过反复练习,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正确的助跑起跳的正确动作,能够形成正确的起跳后的身体姿势。情感领域:对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产生对进一步学好跨越式跳高技能的积极渴望。发展领域:在反复练习后,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游戏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二:上一步起跳完整助跑起跳示范。示范上一步并讲解其要领,强调动作要点:积极迈步、滚动起跳、摆臂有力、直腿上摆、蹬摆协调、正心起跳组织学生练习观察巡视,加强个别指导,及时纠正存在错误,发现好的动作及时推荐给周围同学

环节三:短程助跑起跳示范并介绍上三步、五步、七步助跑起跳的方法:节奏由慢到快,最后一步快速迈步,蹬摆协调有力,向上起跳提出分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巡视并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助跑节奏不对、跳起向前或身体不稳评价练习效果

环节四:全程助跑起跳示范并讲解起跳角度、起跳点,强调要领提出分组练习要求安排学生练习观察与指导学生练习根据练习情境评价与激励推荐典型示范

结课(1)介绍几种按摩放松方法:摇法、滚法、按法、摩法等,强调在放松时手法运用要轻缓(2)从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情况、组织纪律等方面小结本课学习情况布置课后练习:做助跑摸树枝练习

宣布下课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于志军

《跨越式跳高》是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是在低年级跳跃的基础上,学习跨越式跳高基本动作,初步体会助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和两腿依次摆过杆的动作方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恐惧心理和缺少自信等情况,选择易学易练的辅助练习,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提高跨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树立自己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等。

通过游戏与体验,明确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的作用以及积极性起跳的含义与要领技能领域:通过反复练习,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正确的助跑起跳的正确动作,能够形成正确的起跳后的身体姿势。

在反复练习后,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游戏活动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跨越式跳高,重点是起跳和过竿技术,难点是助跑起跳配合协调。本课是一堂技术教学课,而技术教学课往往有枯燥、乏味这样的特点。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游戏导入加一个个可以“跳一跳就够的着”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将技术的教学渗透其中,既使学生达到愉悦身心、展示自己个性的目的。

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学校:高云龙

一、学困生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学困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差距,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学困生虽然在班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面广。从现实情况来看,学困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思想品德或行为表现比较好,只是学习比较差的学困生。第二种是思想表现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双差生”。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除少数是由于智力和生理缺陷外,大多数是由于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失误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家庭的不良影响。现在“离异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抬头,都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第二,学校教育不当。如教育者只是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或者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零打碎敲而不能形成系列化的教育方案;有的教师在教育学困生时缺乏正确的方法和耐心等。
  第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如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迷信、江湖义气以及落后的传统观念等的影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学困生的侵蚀;网吧的诱惑等。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与措施
  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的学困生,作为教师,都必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他们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学习, 还要使他们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人”教育比“成才”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1.排除学困生心理障碍,促其转化
  (1)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学困生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抬不起头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让学困生体会到做人的尊严。事实上,学困生只是暂时处于后进状态,且多数原因不在于智力因素,“只要从实际出发,给他们适宜的条件,学困生就一定会变成优秀生”。
  (2)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 。由于学困生受到的批评相对较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为此我们应该给学困生多一点信任,少一些责难,多几份关爱。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相融,“亲其师,信其道。”
  (3)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使他们排除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
  (4)排除厌学心理 ,找到其兴趣点。学困生的成绩差,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5)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有些后学困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如我班有个学生就是因学习上的惰性而渐渐成为学困生的,我对他讲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及其对人的要求,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接着我对他加强督促,“扶他上路”。我事先准备好试卷给他补课,让他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先做,结果连最基本的题也不会做。然后我帮他复习,让他再用相同的试卷做一遍,结果进步了不少,他尝到了一点成功的甜头,这时我又给他讲了勤奋学习就有好成绩,勤奋出天才的道理。经过反复多次的努力,使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校要举行写字比赛,在班上选拔赛前,每天晚上我都去指导他练习写字,结果他在班上得了第二名。我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对他进行教育和鼓励,使他懂得了只要勤奋努力,成绩一定会进步的道理。这时,我又送给了他一句名人名言:“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后来他真的变得勤奋了。
  2.以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1)教师要了解学生。所谓了解学生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或其他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情况及心理特征的思想活动。
  (2)教师要热爱学生。古往今来,凡是优秀教师没有不爱自己学生的。聆听霍懋征、林崇德、李镇西、于永正等全国先进教师的事迹,总结成功经验,尽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热爱学生。
  (3)教师要关心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其中,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呵护和关爱学困生。尤其在学生受挫折或苦闷时教师去接近他们,更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真诚,使他们敢于向老师敞开心扉,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方协作,共同转化学困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我们对学困生不可用静止的目光审视他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对待。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困生着想,多呵护和关爱他们,使他们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让他们真正由学困生转化为优秀生。
  总之,转化学困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保证,转变观念,加强师德修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育人艺术,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深信学困生不是不可转化的,只要他们上进心犹存,只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富有耐心,倾注全部的爱心并施以适当的教育方法,学困生就会转化为好学生;同时,也要注意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萌发,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一定要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争取有所进步,成为一名好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学校:徐

一、尊重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

    学困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拆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困上加困。因此,我们对学困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

1、和学困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前进的方向。

2、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3、多宽容学困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学困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4、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困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总之,我校在帮扶学困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还有些粗糙,还有待改进。我们坚信只要为师者能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教学得法,自己不丧失信心,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学校:李  军

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作为教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转化学困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困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学困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多表扬,多鼓励,增强其信心。

6、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总之,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把转化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迟开的花朵将更加绽放异彩。

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学校:于志军

一、强化学校管理的导向功能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1、学校把转化学困生的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强化“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师帮困能力。为加大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力度,必须给学困生提供一次表现机会;通报学困生进步的情况;每月教会学困生一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法;每周学困生必须向任课教师提一个问题;每班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境。

二、优化课堂教学,创设成功情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关键。

    1、摸清底细,建立档案。每位教师都通过摸底测验、诊断性测验、练习作业和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等方式,查清学生学习问题所在,按照知识类别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档案,以便在帮助他们时做到有的放矢。在每个学生的知识达标档案里,都明确列出他们哪些没有掌握,所列内容具体到了每个章节和知识点,并有该生以往基础知识欠缺部分的记载。一些教师还就档案记录情况,将学困生划分成程度不同的类型,编成小组,分别予以指导。

    2、降低起点,纠错补漏。在学困生的知识系统中有许多断裂点、空白点、差错点。教师本着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在摸清底细的基础上,通过“查漏补缺搭台阶,知识铺垫做先导,目标设计小梯度,渐进达标做推动”等措施,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我们引进“目标教学法”,因人而异,制定分层递进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4、指导学法,自我完善。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指导,引导他们掌握学习规律,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创造良好教育氛围,我们结合“学会学习”的发展目标,又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发展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同时要求学生惜时、守时、讲求效率、生活有秩序、有高尚情趣。再通过改进德育工作,加强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态度。为预防与转化学困生创造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

   四、积极与家长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是转化学困生保证。

江泽民曾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和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大,往往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工作。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但我们无法左右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社会对学困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学校是非常无奈的。如何让社会发挥正面教育作用,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学校:秦国君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每年都会碰到在学习上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大量事实表明,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他们的现状很多是由于后天原因所致,如何转化他们成了我教学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对于转化学困生的认识。一、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行的升学制度,以分数为高校录取学生的标准,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淘汰落后的学生。许多老师都关爱优生,倾心打造优生,打击学困生,导致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满热情,充满爱心,去鼓励学困生,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勤找他们谈心,多了解、多关心、多爱护,为学困生打造爱的天堂。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都会给予他们巨大的学习动力。二、转变学困生的思想我认为:学困生的思想转变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在初中阶段,有不少学生正处在学困生的边缘,如果对他们重视不够,就可能会发展为学困生。经验告诉我们,减少学困生的形成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给学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困生给自己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并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予以鼓励,并让他转变教育观念,关心信任学生、帮助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它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没有1%就没有100%”。让所有受教育者得到力所能及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形成优良思想品德的和搞好学习的不竭内驱力,它是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必须采用各种积极的手段解决好这一根本性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建立了“四级帮教网络”,即“跟上集体步伐”的年级帮教、“让青春同样闪光”的团队帮教、“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帮教、“不让一个同学掉队”的同学帮教。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入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的指导。每一位任课教师还与2—3名学困生结成“师生对”,承担学生的心理、学业和生活辅导的任务,并将学生的每点进步记录下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师生之间更多的是尊重、理解、关爱、温暖、民主,并逐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我们结合“学会学习”的发展目标,又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发展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同时要求学生惜时、守时、讲求效率、生活有秩序、有高尚情趣。再有,我们通过改进班团队活动和有计划地开展“三自活动”(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和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通过改进德育工作,加强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态度。此外,我们还注重建设学校——家庭相结合教育网络,组织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听课、评课,主动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为预防与转化学困生创造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

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学校:禹洪光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这是众所周知的,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衡量也有了改变,不再是以优秀学生、精英学生来突显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而是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以综合评价指数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注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学校根据实际提出了“关注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具体做法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都以一个标准来衡量优生及差生。那就是分数线,即及格与不及格,及格的高分的是优生,不及格的永远是差生,不可救药,老师给以的关注极少,甚至放弃不管。没有看到学生的闪光的一面,点滴的转变。持有这种教育观念是不对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加以区分,而应把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当作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的人来善待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对他们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能大胆、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并能轻松愉快地学习。为此,学校加强对学困生的管理,把教师的考评与学困生的转化挂钩,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辛勤的劳动,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勇于面对。我们都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要我们对学困生的关注多一些,工作做细一些,坚持不懈我们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春满园”的那一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