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 教学反思

多变的天气

格白

首先,非常欢迎各位老师来我们东元路学校交流、访问,我非常荣幸、非常高兴能坐在这里和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其次,我想向大家介绍我们东元生命课堂。我们东元路学校实施东元生命课堂已经一年多了,我们七年级是第二届,从开学到现在也就快两个月时间。东元生命课堂模式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完善,而不是改造。在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激情讨论、精彩展示,教师主要起到调控、引导、点拨的作用。在课堂上,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基本能掌握,教师尽量少说;合作探究部分,有一部分同学能很好地探究学习,让这一部分同学通过合作、讨论,用他们的思维去教另一部分同学,教师多评价、多启发、多点拨;训练自测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答疑。

最后,我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分析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天气符号,学会收看天气预报。本节多变的天气是在前面学习了地球、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基础上,再来认识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大气环境,为学习人文地理和世界区域地理打基础,所以本节的学习承上启下。 第二,学情分析:多变的天气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会非常感兴趣,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由于实施东元生命课堂

近两个月,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经验。七年级学生,热情活泼有余,但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不强。所以我想,在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全面理解和分析上,以及探索归纳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上存在问题。

第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能联系现实生活。2.学会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正确运用。3.通过模拟天气预报活动,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4.能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

1.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区分“天气”与“气候”;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 第四,教学过程:

1.引课:从日常生活感受入手,引入多变的天气,学生会感觉贴近生活,不会有距离感。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3.引导学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通过列表对比分析天气、气候特征的差异。再通过练习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很好地掌握天气和气候的特征。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来描述我们西

安当地的天气与气候。

4.看《天气预报》视频,观察主持人播报天气的内容,以及姿势、表情,通过练习,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

5.进入合作探究部分,组织学生模拟天气预报主持人,熟悉天气符号,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组织学生探究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直接探究有困难,分两个层次:(1)根据材料来判断天气对生产生活哪方面产生了影响?(2)结合实际谈天气对你生活的影响。学生看材料有话可说,联系实际感觉比较亲切。

6.拓展思维阶段:反思人类活动会不会对天气产生影响?通过讨论,使学生感悟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7.反思感悟阶段: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评、补充。

8.训练自测部分:学生自主完成。

 

第二篇:多变的天气》 教学案例(doc文件)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作者:张建会

设计理念

本次新课程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较好形式。在网上,有关天气的知识、信息很多,这为利用网络展开本节内容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教师设计主题网页及相关链接,在网络教室中,学生围绕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在BBS公告版上相互交流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以此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为最终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教材分析

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深刻理解天气极其影响,从而认识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第二步,让学生学会看天气预报;最后从环保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学会看天气预报;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对地理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过程:

导言: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老少皆宜的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那是什么呢?——天气。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天气多变;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天气的话题。

(引导学生看课件内容)我们主要讨论三个议题: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一、 天气及其影响

1、什么叫天气?

天气是人们时刻可以感受到的事物,所以上课时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诱导,并结合网页内容,得出天气的概念和特点。具体步骤如下:

①请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然后点击网页内容“怎样描述天气?” 得出结论: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老师补充:雪、冰雹、雾、扬尘等天气状况)。

②提问:昨天的天气和今天的天气一样吗?

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天气会不同。

提问:“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术语反映了怎样的天气状况? 得出: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天气也会有很大差异。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天气是多变的。

③点击网页内容“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得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于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引导学生辨别网页中设计的内容哪是描述天气?哪是描述气候的?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过渡:我们经常谈论天气,是因为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那么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2、天气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

可通过以下途径:

① 请学生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 ②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生活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请学生回忆前往江阴气象台参观的见闻,说出几个要求江阴气象台提供气象服务的单位。

④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天气的影响”、“北京研究奥运气象服务”、“气象条件与体育比赛成绩”,观看视频材料“天气及其影响”、“天气与健康”、“1987、88年雅典热浪”、“天气变化与空气污染”、“天气、气候变化与疟疾发病率”。

⑤在BBS公告版上交流讨论。

过渡:由此可见,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天气变化状况,那将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那么,如何知道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

二、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看天气预报

想一想:了解天气预报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有哪些?(可口头回答,也可在BBS公告版上发表)

学生会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看电视、看报纸、听电台广播、通过手机、BP机订阅、打电话(121)、上网等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

提问:现在我们在电脑房里如何来了解明天的天气?

指导学生点击友情链接:中国气象局——视频点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了解明天的天气状况。

提问:中央电视台一套晚间《天气预报》节目通过卫星云图、地图、动画等一系列直观形象方式及播音员生动地、精彩的讲述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了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那么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1、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视频材料“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的发布”,文字材料“天气预报是商量出来的吗?”“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等,了解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并请学生在BBS公告版上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同一时间世界各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通过地面卫星站接受气象卫星发送的各种气象数据;第三制作天气图表。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请学生归纳既可以把刚才所看的大量材料提纲挈领的拎一下,突出重点;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能力)

讲述:虽然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一般都浅显易懂,那么,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

2、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

①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报纸天气预报”,理解报纸天气预报项目的含义。

②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卫星云图”,让学生知道有关卫星云图的常识。 ③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右边内容“常用天气符号”,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上的常用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再次点击友情链接:中国气象局——视频点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了解明天的天气状况。关闭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上的声音控制开关,根据屏幕上的天气符号,请部分同学学做天气预报员,发布城市天气预报。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的高低,因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着人类健康。

三、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了解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

①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内容“何为空气污染指数?”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含义。

②指导学生点击友情链接:中国环境保护网——点击查询空气质量日报,了解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

③指导学生点击课件内容“空气质量报告的用途”,了解发布空气质量报告的意义。

3、怎样保护大气环境?

指导学生点击网页内容 “关注沙尘暴”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结合书本P48、49的活动,在BBS公告版上讨论:如何保护大气环境?

注意: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进一步点击网页上其它内容,如:气象科普等,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教学流程图:

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阶段目标

一、天气及其影响1、什么叫天气?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昨天的天气和今天的天气一样吗?“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术语反映了怎样的天气状况?1、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

2、浏览网页内容“怎样描述天气?” “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明确天气的概念及特点。

2、天气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什么影响?要求:①讲述一段曾经经历的或耳闻目睹的有较深印象的天气;②扮演不同的社会生活角色,体会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③讲述前往江阴气象台参观的见闻,说出几个要求江阴气象台提供气象服务的单位。浏览网页内容“天气的影响”、“北京研究奥运气象服务”、“气象条件与体育比赛成绩”,观看视频

“天气及其影响”、“天气与健康”、“1987、88年雅典热浪”、“天气变化与空气污染”、“天气、气候变化与疟疾发病率”。在BBS公告版上交流讨论天气的影响。深刻理解天气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提问:①了解天气预报的手段、途径和方法有哪些?②现在我们在电脑房里如何了解明天的天气?③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观看视频“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的发布”;浏览文字材料“天气

预报是商量出来的吗?”“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的诞生”,在BBS公告版上归纳总结天气预报的“生产”过程。知道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知道

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你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吗?讲解卫星云图常识、常用天气符号等。学习网页内容“报纸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点击友情链接:中国气象局——视频点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晚间《天气预报》。学会看报纸、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学做天气预报员,培养实践能力。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提问: 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 学习网页内容“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提问:

你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吗?学习网页内容“何为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报告的用途”;点击友情链接:中国环境保护网——空气质量日报。

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3、怎样保护大气环境?提问:

怎样保护大气环境?点击网页内容 “关注沙尘暴”

“解决空气污染的办法”,结合书本P48、49的活动在BBS公告版上讨论: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气象科普气象科普知识引导学有余力的同学了解更多的知识。学有余力的同学点击观看“气象科普”中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课后反思:

本课设计有以下成功之处:①通过提出问题——查找网页内容——合作探究解决的方式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教学思路变演绎法为归纳法。事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使学生对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及作用等有一个具体认识;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看视频材料、图片、文字并相互讨论使学生在充分活动后对所学知识有感性认识,然后再由他们归纳总结,这样印象就深刻了;③通过与中国气象局网站的链接,使天气预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更具有即时性与实用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反思的是,学生彼此合作探究不足,个别学生学得被动,不能适应新型的课堂学习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