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16

聚焦目标,有效引领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余姚市实验学校 沈培萍

在一次教研课上,听王海燕老师执教三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王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准确优美,教学评价及时到位,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学生反应非常积极。但仔细琢磨,似乎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请看教学过程:

[研读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兴安岭的春天,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写了哪些景物,并标上三角形。

大家都标对了吗?请你对照着修改一下。

2、师读第一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抽出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起来做做动作。抽出能改成长出吗?

抽出的速度比较快,说明春天到了,枝条们都迫不及待地想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4、小溪和小鹿方面,哪些词你也觉得用得优美呢?请你也来划一划。(学生交流,教师现场划)

5、小鹿在溪水中除了欣赏到自己美丽的倒影,还会看见什么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小兴安岭美丽的春天。(配乐朗读)

[研读第三自然段]

1、小兴安岭的春天充满了生机,那它的夏天呢?刚才我们是怎么来学习春天的呢?(抓住了景物、形容词、动词)

我们也学着用刚才划一划的方法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抽生朗读学习提示。

2、交流:夏天,小兴安岭里又有哪些景物呢?

3、你最喜欢那句话,请你念给你的同桌听,并告诉他,哪些词实在是写得太棒了!

案例分析:

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回答比较泛,没有集中到最关键的句子上,教师的引领显得有些乏力。可能王老师没有意识到:句子的研读不是分散和独立的,问题要尽量整合,这个整合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如果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如,研读“春天”这一段,聚焦“生机勃勃”,以“抽出”和“长出”为切入口,再寻找让人感觉生机勃勃的词句。研读“夏天”这一段,聚焦“茂盛(旺盛)”,以“葱葱荣荣、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为切入口,不面面俱到。那么,教学就会紧凑、高效,最主要的是,研读也是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的,本文构段清晰(每段都有一个中心词),用词准确,是单元作文的好范文。如果不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感悟本文的特色,到学生习作时再去指导要紧紧围绕中 1

心并且要准确用词就显得空洞了。那么如何聚焦目标,有效引领呢?

一、领悟文本价值是关键。

语文教材都是单元式编排体系,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教学目标训练点。只要我们细读教材,结合单元导读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就不难确定其教学目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的一篇典型文章。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要通过准确地把握课文特点,科学地抓准课文的重点来实现。把握课文特点是定位课堂目标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所以我们教师要培养细读文本的习惯,加强解读文本的能力,不要盲目模仿,表象化、随意性解读文本价值。

二、心中装有学生是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服务,“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其实都是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或低估学生,应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他们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教师更应该着眼于文本的特色,充分挖掘文本的典范之处,为学生的习作顺利起步打下扎实的基础。

赵镜中教授提出,教学的最好着力点,是为学生搭一个“脚手架”,也就是说,学生对这些东西有一些理解,但是不能完全掌握,如果给一些支撑和提示,学生就能顺利渡过难关。教师就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

反思后的教学设计:

[以第三自然段为一个点的教学片段]

师:小兴安岭这个宝库里最多的是什么?

生:树。

师: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写树木的句子。

(生交流划出的句子。)

师:自由读第一段,小兴安岭的树木怎么样?

生:数量多,种类多。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

生:“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数??”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树木种类可多了,有红松、有白桦、有栎树,还有很多很多。也就是树的种类很多。而且,小兴安岭的树木数量也多,“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诱人的林海吧!

师:如果夏天,你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生:我觉得那里的树木很茂盛。

2

生:我觉得那里是个避暑胜地。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出示:第一句。

生:我从密密层层的看出树木很繁茂。从严严实实看出枝叶被遮得几乎没有空隙,从葱葱茏茏看出枝叶非常稠密。

出示:词卡(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葱葱茏茏)

师:读读这些词语吧!(指名一个学生读词语,其他孩子闭上眼睛静静感悟。)

师:还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的?

生:我从这几个动作词语看出来。“遮、封、挡”这几个词语看出树木多,枝叶密,挡住了强烈的阳光。

师:请把它们圈出来吧。

师:谁来试着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这个句子。

师: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密密层层的枝叶把——(生接: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挡住了??(生接:人们的视线)。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遮住了??(生接:蓝蓝的天空)

师: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

以上教学聚焦了本段的重点,又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它还进行了上下牵引,使研读更具整体性,体现了教师引领的有效性。

3

 

第二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通过描写小兴安岭的美表现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兼顾了欣赏美和理解情这两个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玩好吗?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小火车马上就要开动了。(师演示课件)转眼之间,我们就已经到了小兴安岭了,你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生纷纷发言:小兴安岭非常美!景色优美!???)这样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2、然后,我让学生画出在小兴安岭中,你觉得最美的地方,同位之间说说为什么觉得美?并读一读。

3、生说到哪个地方,我就抓住着重讲这一部分。让生说说为什么认为这一部分美?并随时指导朗读。而且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这么美呢?逐渐渗透写作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

4、在教学完课文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他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写的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都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要有证据,从课文中找到证

据这才是最棒的!

5、最后,同学们都认为作者是非常喜爱小兴安岭的。并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现作者感情语句,并感情朗读了一下。

在现在的教学中,人们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美感教育。我认为语文这门课的作用不仅要教给学生如 何用汉语,更应该让学生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以上是我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几点浅薄的看法,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董岗小学

段玉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