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小班安全活动

红灯绿灯眨眼睛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社会活动《红灯绿灯眨眼睛》。这是主题二《骨碌骨碌转》当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活动目标、准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对本此教学活动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红灯绿灯眨眼睛》是小班教育主题中的一个社会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这一基础上,引发出“红灯绿灯眨眼睛”这一教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知道它像警察叔叔一样每天坚守在岗位上,指挥着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时还强调“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说幼儿

本活动的设计通过“红灯绿灯眨眼睛”这一生动的比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模仿游戏中,知道红灯、绿灯这一交通信号灯的作用,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因此,这一活动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需要为依据,我为本次活动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

能力、情感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在马路上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3、体验模仿游戏的快乐。

四、活动重点、难点

在与幼儿的交谈中,教师了解到部分幼儿认识红灯、绿灯,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但有意识去遵守这一规则却比较难。因此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玩游戏,按照“红灯、绿灯”的信号牌,分别做“停车、开车”的动作,巩固对这一规则的认识,通过游戏使幼儿亲身体验,逐渐强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从而突破本活动的重难点。

五、活动准备:

1、事先带幼儿认识红绿灯的作用及其与汽车、行人的关系。

2、拟人化的红灯、绿灯(在长方形纸板上涂红、绿颜料,或贴上红、绿色蜡光纸,画上眼睛)各一个。

3,演示文稿

五、教法、学法: 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的接受各项任务,并做到寓教于乐。本活动中,教师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引导幼儿参与每一个活动环节,采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角色表演法。活动时我让幼儿扮演汽车司机的角色,幼儿从汽车司机这个角色扮演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感受。

2、情境法。进入情境非常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也是小班幼儿极其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把知识点放置在情境中,让幼儿在情境中很自然的接受司机的任务,并始终对活动保持极大的兴趣,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与表现性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开汽车游戏中,能充分地体验红绿灯的重要作用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学法: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不断的内化逐步形成的。因此,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观察,感知红绿灯的作用,通过游戏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六、说活动过程:

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活动, 故事导入,有辆小汽车第一次出门,对外面事情都感到好奇。它看到马路上、大街上这么热闹,开心得“嘀嘀“直叫。它一会儿开到东、一会开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样东西总是不停地眨眼睛,觉得非常奇怪。引出红绿灯

(二)认识红绿灯了解作用

1、出示教具红灯绿灯,请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有什么用途?”引导幼儿说出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幼儿互相说一说:如果没有红绿灯会怎么样?

2、启发引出下一环节:展示没有红绿灯时交通混乱的图片,

3、小结:马路上有很多的车和行人,因此十字路口必须设置红绿灯,

不管是车还是行人,看见红灯都要停下,看见绿灯才能走,这样才不会发生交通事故。

(三)、

1.学习儿歌

小汽车,嘀嘀嘀,

开到东来开到西,

看到红灯停一停,

看到绿灯向前行,

看到行人按喇叭,

——嘀嘀 教师用红绿灯指挥交通,开始游戏,红灯亮了,汽车停下,绿灯亮了,汽车前行,看到行人按喇叭。看一看小司机是不是遵守交通规则。

2、反复玩游戏,变换角色,让幼儿用红绿灯指挥交通。通过上一个环节,幼儿进一步丰富了生活经验。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宽松的人人都能表现的大舞台,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现。体会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快乐。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嘴上知道说红灯停绿灯行,但实际行动却不是这样。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内化,使说和做相一致。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使一个健康活动成功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分苹果说课稿

《分苹果》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行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一定认识并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基础知识,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通过说一说、练一练、连一连等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等动画环节的设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借助多媒体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分苹果》不是一节新授课,(学生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具有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很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结合教材及新课程的理念,我以生活为数学教学的基础,创设具有吸引力适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自主探究,训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 使同学们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 结合小狗爬台阶的具体情形巩固10的减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一天,老师买了一袋苹果,想着用来招待客人,你们能不能帮帮忙数一数、分一分呢?”课件出示课题《分苹果》并播放歌曲《小苹果》片段。“如果大家分得好,老师就教你们唱这首歌,好不好?”

(设计意图:以歌曲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兴趣被调

动起来,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2. 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1)呈现苹果图,数一数、分一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2)指名回答。

(3)学习“凑十歌”,加深记忆

教师活动:根据板书的10的分配表格,教授“凑十歌”,“同学们,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9凑1,8凑2,7凑3来6凑4,两5相凑就满10。” 学生活动:学习跟读“凑十歌”。

(设置意图:教学时,教师没有过多生硬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设计了 “分苹果”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宽松氛围,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亲历10的加、减法算理。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了求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3. 应用拓展,巩固联系

(1)连线练习:下图有9盘樱桃,那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提示学生解题思路:①先数出每盘樱桃个数,②在旁边标出数字,③从左至右依次找相互匹配的数字完成连线)。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完成练习,听老师讲思路,同桌相互订正。

(2)看动画,写算式老师播放动画片,学生抢答,进一步进

行巩固。

(3)爬台阶 教师活动:动画展示:有一天机灵狗饿了,到

处找东西吃。突然它看到台阶上有一只大老鼠抱着一根骨头,它

非常的想吃这根骨头。我们一起帮帮它,看机灵狗爬台阶,它还

要走几节台阶才能吃到骨头? 边看动画片边思考。(让学生看

图列出减法算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10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以及计算的练习开阔思维、自主探

索,鼓励同学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同学以饱满的

热情进入维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进而提高

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练习拓展中

同时注重学生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乐趣和成功,让学

生在意扰未尽的情绪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学习成

就感以及对下次数学课的期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喜

欢数学的兴趣。)

4.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七、播放歌曲《小苹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