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题之后的反思

研究课题之后的反思

如今学生课业繁重,每天书包鼓鼓的,活象美国大兵用的“超重”装备一样,再看看学生的样子,倒也像开往伊拉克的所谓“维和部队”一样,但不同的是他们戴的是眼镜倒更像是在中国某科学研究所,让你望而生敬,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时间配眼镜,因为往往眼镜度数是像国际价格一样猛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大多没有余力去花费这般“闲心”来读一读《史记》的,这样看来,中国的国学经典存在“银行”里确实也积攒了笔十分可观的数目,大概是要等全国的股市不太景气了,再伺机抛售吧。

我们十分不愿意做没有任何价值的事,此次研究也确实只能算得上一次浅谈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但这绝非我们大家“衷爱”也“深痛”的走过场,这也是我选择这个课题的主要因素。

《史记》只有一本,然而当今光靠《史记》“吃饭”的学者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说明《史记》在中国千百年的影响及至今日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专门研究司马迁的《史记》,而且一“玩”就是30年,在《王立群读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两千多年前,一位文人遭受了莫大的屈辱,却不‘堕凌云之志’,以血作墨,心灵为纸,完成了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巨作。这就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1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总结了《史记》中很多“成一家之言”的地方,说实在的,这的确令人兴奋,史记打破“平头百姓不入史”的纪录,《刺客列传》、《游侠列传》、《贷殖列传》,都写了社会的底层人物,相信司马迁在当今社会一定也可以上百家讲坛,因为他的平民意识,让他认清了自己的的作品必须挖掘劳动人的历史,他也许不知道马哲中关于“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论述,也不间了解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很明显他的进步性在于他是第一个给老百姓让座位的“年青人”,他第一个描写社会底层人物,或忠义,或智慧,人生百态,五彩斑斓,妙趣横生,“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些篇目就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鼻祖’”。

同时,那些包含爱憎,观点和文采斐然的艺术特点,我在前面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司马迁本人化奇耻大辱为传世经典也何尝不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呢?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什么给了司马迁如此大的自信心,不是天才,是伟大的灵魂,给予他巨大的力量。

《史记》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但更加伟大的是我们祖千百的淀积的文化。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学会的,我爱自己的祖国,所以我深感愧疚,说实在的,这次研究课题过程对于我来说是难心表达的痛苦;我痛苦,为什么?

我为中国教育体制而痛,我在《史记》中读到这样一句话,“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我也默然,我也真正了解一个真的学生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是怎样的悲痛和幸福?我们的教育吞噬了 2

我们去了解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时间,我同时也庆幸自己坚持了要研究《史记》的做法,尽管有同学在我这里抱怨过。但是我真的有时候去了解这些东西吗?谈到这里我忽然记起了以前看过的和最近了解的事件,在大学生的眼中,英语四级考试永远比语文考试重要100倍,居然还有人说“语文课可以不上,但英语课必上不可。”这类话,而今青少年们早已淡忘了。《尚书》、《国语》之类的经典名著,更加注重的却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与国际接轨。语文课成了所有科目中最无聊,最没有趣味的一门学科,而且语文试卷也是越出越没有水平,居然根据中国著名话剧来出只有一个答案的选择题。呜乎!我简直主不出话来,“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人生来审美观就是与众不同的,也正是因为我们有不同的个性不同观点的人生。早在千年之前的百家争鸣的时代,早在百年之前的欧洲文艺复兴,道家和法家,达芬奇与米开朗其罗,给我一个答案吧!他们谁更出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戏剧中的人物交给应试教育来安排简直是一大悲剧!

所以,我从来都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合而不同”,正如司马迁所说的“殊途而同归”这就是新时代的争鸣。

我们研究小组是在高二下学期才开始的,而《史记》这部不朽之作非三年精读所能明彻其十分之一。况且此次行文仓促,准备之不齐,也无可奈何。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非一日之寒,我时常想,如果《史记》是我们高二的语文教材那该多好,中国教育界现 3

在像一个富婆,明明有巨大的一笔财富,却不用来搞建设而存在银行里吃利息。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句《任安书》中脍炙人口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史记》之重,比泰山更重,是司马迁置屈辱、生死于脑后,成就的“王者之作”,而我们后来的学生,对于《史记》决不能以书生之见,人云亦云,而是要保持自己的观点,用于自己的头脑来认识,大胆提出怀疑和批判。做一个不堕青云之志的人。

参考论著:

1、施丁:《中国史研究》、《史学史读本》

2、《中国文学史》

3、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4

 

第二篇: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初中生物如何评价学生》研究反思

评价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评价的宗旨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自信。随着课程改革的起步与深入,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在新课改中,对学生发展性评价需要我们思考如下几点:

1、转变教师的观念

过去的教学评价过分注重甄别与选拔,过分注重终结性评价。而新课程评价的宗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的趋势,不能以一份试卷的分数下结论;应发挥评价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应采取多元化评价,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案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定量评价:课程改革不是放弃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所有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的,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生物科学素养的载体,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知识。

(2)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的定性评价:在这部分主要从学科特点实际出发,以档案袋评价;同伴的评价;教师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等级并与他人比较,而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使评价成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

自己的才华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实践的实效性。

3、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多主体评价

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关注与整合。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且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改变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运用核查表进行观察、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

发展性学生评价尤其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评价,片面强调和追求学业成绩的精确化和客观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往往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发展性学生评价试图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好自身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自己从讲台上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总之,如何构建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发现、探讨、改进、提高。只有构建起真正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课程改革才能成功,基础教育才会有质的飞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