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_十分钟》教学反思

《哦,十分钟》教学反思

《哦,十分钟》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二学期第三单元“课间”中的一课,应该说在本课教学各环节中,我努力贯彻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新体验,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和实践能力,力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配合直观的电脑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是我上本课的一点反思。

一、听觉领先

音乐是需要学生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的,所以我让听觉感受贯穿于各项实践活动之中。所有的倾听与之相辅的活动都为下面学习歌曲打下有利的伏笔。因此以听觉为先导,围绕主题“课间活动”展开。在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演自己在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情况,我用了《哦,十分钟》的背景音乐,让他们在律动中感受体验音乐的欢快情绪;之后通过老师的范唱再一次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歌曲带来的愉悦情绪。

二、媒体辅助

用多媒体来辅助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以期达到全面调动学生视、听等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乐学的精神状态。我觉得媒体不能太花哨,否则喧宾夺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用简单的画面帮助学生学习歌曲,虽不花哨,但非常实用,目的达到。一步步地出示歌谱、歌词,层层学唱,学生在这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了记忆。而简单的各民族、各国课间活动的画面使学生增加了信息量,他们在欣赏的时候饶有兴趣。

三、互动合作

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识谱能力来互相学习旋律,我和孩子们共同承担识谱任务,我唱两小节,他们唱两小节,师生互动由于相似的旋律较多,所以大家学得很轻松,再加上唱名的辅助,更是显得游刃有余,因此效果不错;在歌词演唱部分,更是通过老师得点拨理解了小作者的心意,前半部分表达课间十分钟的愉快,后半部分渴望课间十分钟能够再多一些的心情,很好地唱出了歌曲。

四、拓展交流

二期课改新理念强调了音乐的文化含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长辈们课间活动是如何度过的;学生们在课上也表达了:滚铁环、打弹子??,我也在媒体上出示国内外学生的各种课间活动,学生们兴致浓,通过交流,学生们扩大了信息量,并为自己单调的课间生活增添了丰富色彩,以此深化到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最后律动中结束本课,学生们听着下课音乐铃声,带着自己喜爱的课间活动走出了教室??

五、不足改进

因为是上新课,所以歌曲演唱方面还有一定问题,后半部分的前八分休止符没有唱到位,还要多加强指导;齐唱显得有点单一,可以分男女声唱等;拓展部分有点杂,有些可以去掉;如果能在媒体上加上一段学生们下课十分钟活动的录像,那效果一定会更好!

总之,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地主体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表演、演唱时让学生自己去做,并适时地加以指导,只要他们能做、想做,不求学生如何完美,只求他们乐中学,学中乐。

2013.12

 

第二篇:由十分钟片段教学想到的

由十分钟教学片段想到的……

(长沙市高新区延风中学 杨 伟)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里组织了一次教师的十分钟教学比赛。比赛的要求很简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堂组织等方面综合评价,时间方面正负不超过30秒。看到这样的比赛通知,说实话,当时我真的没想那么多,就是认为我现在时间比较充足,而且这样的比赛对于自己的教学水平绝对是有很大帮助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报名了。接下来就是选择教学内容。因为我现在带的是初一,相对而言初一的内容更适合;比较了一下,我把目光投向了刚刚结束的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对学生而言这一内容仍有巩固的余地。教学设计方面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考虑,因为十分钟要把一个知识点或句型讲透讲明白是不太容易的。那么就这一单元的句型“Do you have???”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先是教本单元的几个新单词,即一些球类运动的名称:然后是摆出这个句型并举例让学生掌握并能自己运用已学知识造句;最后是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对这一句型的理解。有了这样的思路,我的课件制作也很顺利,在正式上课时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学生配合得很完美,整个十分钟不仅学生对于这一句型熟记于心,就连听课的老师也能脱口而出了。呵呵,这样的效果我真的是没想到!

两周后,作为学校的代表我参加了区级的十分钟教学片段比赛。这次

比赛的大致要求跟原来差不多,只是参赛的内容要在赛前四个小时才能抽签决定。也就是说这四个小时之内要将教学环节和教学课件都备好,还要处理临时可能出现的如电脑突然罢工等问题!这对于我自然是一个挑战,但占优势的是初中的教材我都教过一遍了,哪一单元重点是什么我都心里有数。我抽的是八年级上册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这一单元的句型操练是重点,其次是单词。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这个内容,所以我认为这里不适合安排游戏环节。于是我按照新课程的标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先将重点句型摆出来,加上中文解释,再造两个例句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学生自己用这一句型造句,学生能讲出完整的句子就说明本堂课达到了教学目的,最后是学生利用提供的素材编出对话进行表演。开始我这样设计时,我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层次的,万一学生跟不上我怎么办呢?于是我又针对这样的课堂突发情况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那就是提供简单的素材,把教学内容设计得更严密,一步一步将学生牵引过来,当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到底结果会怎么样呢?我心里很没底。

上课前十分钟我与临时安排给我的学生见了面。简单的交谈后我觉得他们的英语基础都还不错,于是我之前的种种担心去了一大半;只要学生跟得上,我认为我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比较科学的了。果然,正式上课时学生没让我失望,我们配合得非常和谐,句型练习很到位,学生的口头操练都很积极,很热烈,气氛活跃,妙趣横生。愉快的十分钟很快就完了,我下台后,居然有听课的老师问“这是你自己带来的学生吧?”,哈哈,我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回顾这两次教学比赛,我觉得我收获了很多。首先就是老师的备课环节非常重要。备课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只有环环相连,环环紧扣,才是循序渐进的,才是科学的;同时在环节设计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问题,学生跟不上怎么办?优生差生的差距太大怎么办?学生的课后巩固怎么办?这些都要在备课时考虑到。其次就是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如何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自己的形象?课堂上出现了意外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公开课上?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位教师可能遇到的,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当注意积累,试着去发现这类问题并尝试着解决,我认为一位好老师不仅要自己善于发现和处理问题,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作调查研究,积累教学方法,好的教育者同时也应该是好的观察者,研究者,管理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