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花篮》教学设计

《编花篮》教学设计

张店区文苑学校

艺体组 王栋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装扮的更加美丽,在我国的河南省有全国闻名的洛阳牡丹,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走进河南,感受那里的意蕴风情,现在就让我们瞧瞧那儿的风景吧!

画面结束: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新歌教学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

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

(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的旋律。课件播放《编花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

师小结:《编花篮》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就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 先来读一读歌词吧!

2、读歌词

师:谁来读一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更美一点!

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们再来唱一唱吧!

怎么坐唱歌好听(抬头、挺胸、身体坐正),请小朋友们用“噜”“啦”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师:觉得有什么难唱的乐句吗?

师:噢,老师知道了,你们提出的就是音乐中的装饰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加装饰音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

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

师:在唱这些小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音符唱得短而轻。请小朋友把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lu”再完整的唱一遍,相信你们唱得一定比上次好。

5、处理歌曲的感情

师:小朋友学得真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合唱团的小朋友唱的和我们小朋友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比我们唱得更欢快、喜悦等。前面部分唱得很跳跃,后面一部分唱得比较舒展。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老师也从同学们的歌声中听到喜悦,从表情上看到快乐,行吗?

生:有感情的唱。

课堂延伸—小香玉、河南豫剧、乐器、河南话特点总结。

三、载歌载舞,巩固歌曲

1、师:你们的歌声真美,刚才唱歌时,我们已经加上插花的动作,想想还有什么好的动作,我们分四个小组创编,看哪个小组创编得最棒、最有新意。

2、生分组创编课件同时播放《编花篮》歌曲。

四、拓展延伸

师:短短的时间,同学们把歌唱得这么动听,舞也跳得这么吸引人,老师心里真高兴,其实,我国关于花的民歌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来听几首。生分别欣赏陕北民歌《兰花花》、江苏民歌《茉莉花》、新疆歌《送你一朵玫瑰花》。生说听了这些歌有什么感受。 五、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第二篇:《编花篮》教学设计

《编花篮》教学设计

一、 执教年级:小学三年级

二、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民歌的概念,并了解其特点及体裁。

2、能够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的节奏。

3、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从中体会歌曲的愉悦感、欢快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以情歌唱的能力。

2、通过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3、通过即兴创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多媒体、钢琴、DVD

五、教学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听过宋祖英老师演唱的《爱我中华》这首歌吗?现在,大家先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的确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民歌丰富多彩。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领略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

(二)新课

民歌常识

1 、概念:民歌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歌唱生活、抒发感情而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又简称民间歌曲,它产生于民间,并通过口头相传而保留下来的歌曲,它是集体创作的结晶而不是某个人的功劳,经四处流传,一再重复和大家传唱而保留下来的歌曲。 2 、特点:短小、生动、淳朴。

3、 常见体裁:有劳动号子、小调、山歌。我国的河南、广西、云南、四川、陕北等地方的山歌较多,我们今天学习的《编花篮》就是一首典型的山歌。乐曲表现的是人们编织花篮上山愉快地摘牡丹的劳动场景,富有浓厚的民族气息。

发声练习

1=C 2/4 1 2 2 3 | 5 4 3 2 | 1 0 ||

Mi mi ma ma mi mi ma ma ma

要求:在半音模进的基础上练习,找“吸进”的感觉。

3、学习歌曲

(1)知识点:

1 、前倚音

2 、四分休止符。

3、 附点四分音符。

4 、下滑音。

(2)教师范唱

(3)学唱歌曲。重点强调四分休止符的节奏,休止的意义,在采摘牡丹过程中那种愉快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4)欣赏多媒体播放的歌曲《编花篮》

(5)学生齐唱

(6)学生表演唱

(7)、律动。要求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做伦巴律动。

(8)、即兴创作。要求:学生把“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南山开满红牡丹,朵朵花儿开得艳。”四句歌词用不同的旋律作哼唱,节奏型与今天学的可相同也可不同;还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歌曲旋律换成以上四句歌词进行哼唱。

(三)结课

课后请同学们多听一听民歌。即兴创作没有完成好的同学继续思考,下节课再唱给老师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