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编花篮

“ 以学文本”《编花篮》美术教学案例

美术教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载体。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我就以《编花篮》为例进行分析。

(一)强调美术学习的个性化 强调美术学习的个性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美术术课程中的体现。<<编花篮>>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的美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美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三)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学学习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对手工艺的学习,对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老师用简单的讲解是无法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在学习《编花篮》这节课,对花篮形状的理解、图案的排列规律、它的审美特点,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第一、在激趣导入时,带领学生一起打节拍,从音乐中体验“编花篮”的乐趣。然后,对花篮的特点,让

学生自主理解、分析的体验方式,但是由于学生感受能力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还是难以做到两者完美的过渡和融合;第二,在进一步认识时,设计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每学到一定程度顺利过关就可以获得升级机会。

⑴ .开始的级别为杂工。编织篮筐从哪一部分开始 ?( 底面 ) 各组欣赏自己带来的筐篮的底面。底面编织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 它与侧面编织有什么关联吗 ? 试试看,还有没有新的编织方法。全体编织完篮底,过第一关。

⑵ .升级为制造工人,回主菜单——花篮。接下来我们要进入侧面编织。你们先用 2 分钟时间试试编侧面。有什么问题吗 ? 如何才能让侧面竖立 ? 说说你们各自的方法。教师小结:底面剩余材料弯折缩编、纬线圈按从小到大顺序套起??欣赏各种造型的花篮。怎样才能做出特别的造型来 ? 教师小结:纬线圈的形状变化、借助外物造型??修改你的设计。 ⑶ .升级为设计助手。回主菜单——花篮。一个好的设计师不光要了解制作方法,还应该掌握多种可用材料及其用法,有更加宽阔的视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篮筐。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来编织篮筐 ? 教师小结:纸条、纸藤、枝条、软铁丝、软家用电线、细麻绳、彩泥??这些材料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 怎样更好利用 ? 师生交流、讨论。师:非常棒。祝贺你们再次升级——设计师。 2、新课程体现人文精神,从生活美术的视角实施美术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编花篮>>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设计”和“课堂小结”这两个环节中力求体现这些精神,通过引导,学生懂得了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使他们更全面和更深刻地领略艺术、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增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并培养了他们的良好品德,学会关心别人,关心生存的环境,加强孩子们的责任感,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但要真正体现二方连续纹样“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新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美术学习不仅仅是独立的美术学习了,在美术教学中,要牵涉到另外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需要教师更多、更广博的知识。<<编花篮>>这一课中,我应用了节奏、旋律这些音乐的基础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对于美术老师并不是那么的熟悉,因此引导时只能做初步、表面的联系,没办法做深入的融合,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未来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创造的意识,主动创造的态度和善于创造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将创新精神转化为成果的能力。

读后感: 以上这堂课,整个课堂在趣味无穷的情景体验和浓厚的情境氛围中达到高潮,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既张扬了个性,又轻轻愉快地消化了本课的知识。通过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个性化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第二篇:《编花篮》教学设计

《编花篮》教学设计

张店区文苑学校

艺体组 王栋

《编花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材分析:

《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前五个短句每乐句为两小节,采用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方法构成,后两个乐句匀为三小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编花篮的曲调建立在七声音阶、调式的基础上。第六、七句加入了表达情感的衬词、衬句,因此,扩大了乐句的长度,变为每乐句六小节,与前五乐句形成了对比。第七乐句结束句综合运用了前面几个乐句的衬词“哪哈依呀嗨”使之具有了浓郁的河南梆子豫东调的韵味,散发着中原泥土的清香,深受人们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把我们生活的空间装扮的更加美丽,在我国的河南省有全国闻名的洛阳牡丹,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走进河南,感受那里的意蕴风情,现在就让我们瞧瞧那儿的风景吧!

画面结束:师:河南人特别喜欢花,他们还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编出各种各样的花篮,有首歌就叫《编花篮》,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新歌教学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师生随音乐节奏轻轻点头.

师:听了《编花篮》这首歌,你的心情怎么样?生:高兴、活泼、开心、愉快、欢乐等.

(2)师:你们真会听音乐,让我们再次感受这欢快、活泼的旋律。课件播放《编花篮》,师生边听边打节拍。师:从歌词中你听到了什么?

师小结:《编花篮》这首歌曲调欢快,活泼,描写的就是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 先来读一读歌词吧!

2、读歌词

师:谁来读一读?

师:你的声音真好听,谁能读得更美一点!

3、哼唱旋律,解决难点 师:你读得真有感情,让们再来唱一唱吧!

怎么坐唱歌好听(抬头、挺胸、身体坐正),请小朋友们用“噜”“啦”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师:觉得有什么难唱的乐句吗?

师:噢,老师知道了,你们提出的就是音乐中的装饰音,怎么唱呢?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加了装饰音的小音符和没加装饰音的有什么不同。

师范唱:加倚音的音符和不加倚音的音符的区别

师: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更好听?

师:在唱这些小音符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圆滑一点,小音符唱得短而轻。请小朋友把有装饰音的乐句跟着老师模唱歌谱。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lu”再完整的唱一遍,相信你们唱得一定比上次好。

5、处理歌曲的感情

师:小朋友学得真快,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合唱团的小朋友唱的和我们小朋友唱的有什么不同。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比我们唱得更欢快、喜悦等。前面部分唱得很跳跃,后面一部分唱得比较舒展。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老师也从同学们的歌声中听到喜悦,从表情上看到快乐,行吗?

生:有感情的唱。

课堂延伸—小香玉、河南豫剧、乐器、河南话特点总结。

三、载歌载舞,巩固歌曲

1、师:你们的歌声真美,刚才唱歌时,我们已经加上插花的动作,想想还有什么好的动作,我们分四个小组创编,看哪个小组创编得最棒、最有新意。

2、生分组创编课件同时播放《编花篮》歌曲。

四、拓展延伸

师:短短的时间,同学们把歌唱得这么动听,舞也跳得这么吸引人,老师心里真高兴,其实,我国关于花的民歌还有很多,现在让我们来听几首。生分别欣赏陕北民歌《兰花花》、江苏民歌《茉莉花》、新疆歌《送你一朵玫瑰花》。生说听了这些歌有什么感受。 五、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