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和反思

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要力求实现“一改三突破”目标。即:改变高中招生以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实现在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与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三个方面的突破。因此,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选取的价值取向是: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校特色;有利于缓减学校升学竞争,进而缓减在生源上的恶性争夺。一句话,就是要还基础教育以本来面目,全面提高初中阶段教育质量。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实施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必须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当前,应努力实现以下 “五个转变”。

第一,在目标指向上:由甄别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当前,由于普通高中招生选拔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导致综合素质评价围绕普通高中招生进行的现象比较突出,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仍占主导地位。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甄别与选拔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因此,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核心。学校的一切评价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来策划,既要有利于学生当前发展,更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既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特长培养。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学生初中入学之时,即是综合素质评之始,要把评价活动贯穿于学生日常交往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中受到激励、得到发展;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得到发现,并正向影响学生的评价结果;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充分发挥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评价标准和方法,知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自我评价,充分尊重同学评价,正确看待教师评价。

第二,在评价管理上:由政府掌控向学校主导转变。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是按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实施,学校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仍不够落实。当然,政府对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保证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各校情况各异,统一的方案和操作办法很难适应每一所学校。因此,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学校足够的空间,调动学校创新的积极性。在设定评价方案时,学校要以教育部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以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为参考,根据自身实际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量标。评价量标要突出生活化、可操作性内容,使评价方案的校本化。在各等次比例划分上,应根据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下达适当比例,不设统一标准,以引导学校将办学目标转移到提高办学水平上来。

第三,在评价思路上:由评招结合向评招捆绑转变。《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应成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要求“各地应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试行优质高中部分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以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均衡发展。”我们认为,落实上述精神,要树立“大评价”观念,将学业考试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以改变现行的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学业考试成绩分别呈现,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基础条件,以学业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的招生录取方法,使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考试由结合走向捆绑。

第四,在评价策略上:由以考促教向以评促改转变。当前的初中教育中,仍然大量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绕升学考试转的现象,反映在学生评价的内容上,出现了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对升学考试涉及的内容重点教;而对升学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则较少关注。加上中考命题改革超前,使本来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准备还不够充分的课改遭遇尴尬,过度开放的试题和过于繁杂的考试,让学生无法适应,使学生学业成绩普遍降低,影响了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和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仅仅依靠中考改革促进教学改革的初衷受到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重新确立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对中考改革进行认真反思。中考改革要关注学生学情,适当降低命题难度,简化学业考试方法,根据学科结束时间安排学业考试时间,使中考化整为零,避免学生患上初三恐惧症,不让中考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罪魁祸首。要彻底改革普通高中招生以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用包括学业考试成绩在内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依据,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调控功能,让科学的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指挥棒。

第五,在评价手段上:由传统手工方式向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量很大,数据处理十分复杂,仅靠传统的手工方式难以应对,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加上部分学科教师(如:美、音、体等)由于任课班级多,不可能对每位学生情况都了如指掌,容易产生评价过程的随意性,使评价结果失真。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依靠计算机系统科学处理数据信息,减轻评价的工作量,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提高评价的保密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认识没有突破、正确的理念没有形成、改革的政策没有被深刻领会之前,很多做法都可能会导致表面化和形式化现象。因此,我们尚须克服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思想,脚踏实地,认真实践,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美好目标。

 

第二篇: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和摸索,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是恩施市课改实验的首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学校,我担任班主任的九(8)班又作为试点学校的试点班级,全方位地参与并实践了这一过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我班的评价活动,受到了当时市局到我校巡视、指导的领导、专家的好评,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去总结和反思。

一、评价过程回顾

我们的评价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师生共同学习评价方案。这一评价改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全无模仿的模子,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评价方案和评价标准。从20xx年4月19日至21日,我们先后组织了班级评价小组成员认真学习《恩施市白杨坪乡初级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恩施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xx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评价内容体系》共60条,我们逐条分析、领悟,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我们九

(8)班作为学校的试点班级,更要做到有备无患。我们首先向学生宣讲了这60条内容,还要对不太清楚的内容进行辅导、剖析,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对照自己的言行举止,领悟这中间的精神实质,让他们相互讨论、研究,做到了然于胸。其实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的一个教育过程。

其次,是组织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在学习《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学生自评。我们要求学生对照《综合素质评定内容体系》的60条,联系自己三年来的实际生活,写好自查报告,注意寻找各种证据,有证据才有说服力,同学们都异常活跃,他们找到了自己曾经发表过作品的刊物、各种获奖证书、担任各种职务的证据,在收集这些证据的同时,写好了自查报告。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力——“原来,我还有这么的优秀!”对照评价标准,很多同学也深有感触说:“要是以前就有这个评价标准那有多好啊。我就可以争着去参加各项活动啊。我也可以有这么多的证书啊。”看来,这一评价活动,对同学们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2、学生互评。本班共有学生60人,我们把学生分为两组,每组30人,我们首先就统一制定好评价表格,发给每一个学生,并组织各小组推荐一名活动主持人和三名学生进行评定等级统计工作。由学生自己自主主持这一评价活动,老师成了他们的听众。先让被评者上前宣读自评报告及自评等级,让其他同学结合平时相处中对他的理解和认识,对他的三项指标评定等级(A、B、C、D),再由学生推选的代表对小组综合评定情况进行统计,这一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当然在这一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公平、诚实思想的教育。我们只有公正地评价别人,别人也才能公正地评价我们自己。同学们的眼睛雪亮,他们的评定结果绝大多数都是客观和公正的。

再次,是组织有家长参与的班级评价活动。这一综合评价是一项繁重的活动。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互评自评意见、历年学生成绩,还要关注他们平时的思想行为表现。我们这个班的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两位长期任本班学科教学的老师以及一位学生家长共4人组成,班主任任组长,学校监督组的成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当时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领导、专家也一同参与了整个班级评价活动。

我们对照《评价标准》60条,并参考学生的自评中的各项证据及学生互评意见,还联系同学们在三年来各方面的表现,实现了对学生的班级评价。

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繁琐的工作,我们必须细致地、全面地审视每一个同学的各个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地评价。对于评价的第一项《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这是很抽象的一个评价内容,但条例还是很具体的,除学生的提供的证据外,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乃至一言一行。只要做到有章可循,还是比较容易操作的。

评价的第二项是《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我们找齐了从七年级至九年级上学期共五个学期的期末调研考试成绩,在这五个学期中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中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注学生近两个学期的成绩和参加实践活动的状况,严格按标准执行。但这中间也有一些困惑。比如说某学生,从成绩上看只能评为D类,但他平时学习态度端正,除成绩不理想外其它各方面都还是很好的,从内心说,实在不该评他不合格。后来,经过同学校领导和本班其他老师商议和切磋,对这类学生可以评定为C类,但在总评中表达出这个意思,以示教育。

评价的第三项是《体育健康与审美表现》。首先参考体育中考的成绩,对于体育中考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最多评定为C类,再参照学生提供的证据,像校体育运动会比赛获奖、校文娱演出获奖、经常在班级主持节目或活动、平时的身体状况、对美的追求与创造美的能力等予以综合考虑。但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同学在这方面都还是很优秀的,由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以及学校在这方面活动的组织、开展上的不够,学生在表现美这一点上不是很有依据。在这方面我们还是以证据为主。学生各种获奖证据或参与证据这一项不一定做得很完美,但教育意义重大。后来许多学生说自己没有去争取参与机会,没有很好地表现出自己在这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从这点来看,注重证据是最为合适的。

总体来说我班的评价活动是很成功的,受到了当时市局到我校巡视、指导的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评价活动反思

1、这一评价活动必须做好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学习《评价标准》要细心辅导,使每一条内容深入学生生活,使之生活化,要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依据,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不要使条例教条化,而失去生活的本味。

2、此评价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我认为这一评价活动从七年级甚至从小学阶段就要开始。我在学生互评结束后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有的学生说:“要是这个评价从七年级开始就好了,我就可以去积极参与更多的活动我就可以不再这样调皮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每一个学生都是向往进步的,我们应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将这一评价体系迅速推广运用,使学生各个方面,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

3、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课程改革试验工作扎实开展,做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展现自己,让他们良好的个性得到张扬。

4、今后更要完善学生档案,使初中生在每一个时期的“功过”都一目了然,使这一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增强,真正做到有据可循,这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5、这个评价活动的各条各项很有创造性意义,能促进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可以说是班主任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桥梁。我们有必要坚持不懈地贯彻下去,使之不断完善、不断深化。

6、此项评价活动有必要扩大宣传力度,要全体家长共同参与,认识它的积极意义,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对下一代的教育才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7、班级评价要诚信负责,公正真实,不能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保持平常、公正的心态,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而想当然地认为其各方面也都优秀,这样就会削弱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