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白塔铺小学 薛艳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模式、方法:以预习题为主线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图上有谁,在哪里,在干什么?

2、走近毛泽东

课件展示一组毛主席和群众在一起在图片,感受毛主席关心群众的品质。(配《东方红》背景音乐)

二、预习检测

1、认读生字词(课件)

2、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指名回答,课件展示)。

三、引导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想:

⑴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

⑵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

⑶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

⑷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

2、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深入理解,并写下体会在小组内交流。

四、全班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五、小结提升

1、课文通过记叙毛主席在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件事,通过对毛主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2、课文的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这样写。

六、课外延伸

1、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可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

白塔铺小学 薛艳

《毛主席在花山》在花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自读课文。整个单元的主题都是关于毛泽东。这篇课文选编的理由有两个:其一、了解毛泽东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的情怀。其二、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考虑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也非常想真正尝试一次“将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是想让他们在学习前几篇课文所学到的抓关键句子,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行自我学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还是按照以前方法让他们先快速阅读课文(因为文章很长),解决生字新词。而后,再进行第二次的快速阅读,明白“这篇课文按写了几件事?”。完成了对文章的把握后,我让学生先自行找出你觉得文中最好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且在小组里边交流一下。等到小组汇报的时候,我就让每

个小组推选出“最有分享价值”的几句。结果,学生的回答都非常踊跃,找出来的句子也非常的有分享价值。可是这时候出现“中断”:原因是我再问深一层次,“如帮群众推碾子”还能体会到什么?突然间学生语塞了,这时候,我开始启发,可是效果并不佳。这是我觉得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还是不够的。

为此,我再将问题抛给他们“你觉得要理解好这篇文章,理解好刚才的句子还应该弄明白什么问题?请你提几个有质量的问题出来”。这一步我同样是让学生小组去讨论的。结果有不少的同学提出了些不具什么研讨价值的问题,我就让学生帮助解答了。而最终根据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而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我即场打入屏幕上,而且问题与我预设的较接近)。然后,我再让学生小组里边去讨论解决。从这个答疑的结果来看,学生领悟得虽达到一些层次,可是没有到预设的程度。而这时,下课铃响起了〃〃〃〃〃〃

整节课来看,教师确实轻松了很多。学生也确实承担了不少的学习任务,他们也确实在积极地充当了“主体”的角色。可是,从教学的时间来说,这短短四十分钟不能负载如此多的容量;从学习的效果来说,也比预期的打了折扣。那么我的问题就来了:我是否还得再花半节课来完成一节自读课没有完成的任务?那么教学时间怎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确实有可取的地方,然而我们教师的引导工作要怎样确切到位?自主学习的效果要达到预期的什么程度才行?希望各位老师给我答疑,不胜受恩感激。

 

第二篇:《毛主席在华山》导学案

新建路小学 五 年级语文《 28*毛主席在花山 》导学案

毛主席在华山导学案

毛主席在华山导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