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材难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东方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读通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正确。

2、解决字词:

夜以继日:晚上接着白天,日夜不停。也作“日以继夜”。 操劳:辛辛苦苦地劳动,费心料理。

干扰:扰乱。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蔑、柳条、铁皮等制成。

为难:(1)感到难以应付。

(2)作对或刁难。本文应取哪一解释?

拘束:(1)对人的语言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

(2)过分约束自己而显得不自然。本文取那个意思? 旮旯:角落,偏僻的地方。

在行:内行,对某事富有经验。

糁儿:谷类等磨成的碎粒。

3、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三、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反馈。(结合课本体会毛主席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六、课堂小结

文章写法

1、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2、与人物关系密切的材料详写,反之,简写。

七、作业

阅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书。

八、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 劝喝茶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帮推碾

 

第二篇:《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2、 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学完

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三、延伸拓展

1、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反思:《毛主席在花山》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叙述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读通课文之后,我再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说说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再想一想从中表现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质。学生认真地读书并讨论交流,就得出了答案。我再引导学生理解一些重点句子,通过理解这些句子,学生对毛主席的高贵品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着,再让学生思考一下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