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教学反思 朱丽明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东方明珠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东方明珠。

生:老师,我知道东方明珠很高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

生:我跟爸爸去过上海,亲眼看见过东方明珠电视塔。我站在塔下要把头抬得很高才能见到塔尖。

生:我看过东方明珠的图片,图上东方明珠很高。

生:我从电视上看到过东方明珠的镜头,周围的房子比它矮多了。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从课文中了解到东方明珠的高大吗?请小朋友们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自由读屏幕上的句子。

生:我从“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感受到东方明珠非常高大。

生:我觉得它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非常雄伟。

师(大加表扬):你们可真善于读书。那你们见过巨人吗?

生(大部分摇摇头):没有。

生(一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我见过巨人。奥特曼打怪兽时,就是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

生(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巨人就是很高很高的人,。

生:东方明珠就像奥特曼一样很高很高。

师:是呀,东方明珠塔确实犹如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屹立在黄浦江畔。让我们用最美的朗读来表现它的高大雄伟吧!

生(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而且真正让人领略到了东方明珠的高大美。)

评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虽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但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中只需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捕捉“生活现象”,进行巧妙迁移即可。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点是会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可我们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品读感悟能力的培养。然而,当我们面对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小朋友,要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谈何容易。此时生活经验对他们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真正感悟到了东方明珠之高大。其实,对于这些小朋友而言,要说出东方明珠很高大并不困难。学生通过视觉的感知,已经知道了东方明珠是很高很高的,关键是能否在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出东方明珠“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巨人形象。学生借助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奥特曼,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情境,真实地真切地领略到了东方明珠的高大美。这样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与学生的认知相近,非常适合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了学习的情趣,学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此时,学习成了快乐,学习成了生活,学习成了享受。

如果语文教学读着生活的”朦胧诗,琢磨着“雾里看花”的意境,却不能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经验,仍将是浮云一片。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语文教学才能在生活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二篇:东方明珠反思

教学后的思考:

苏教版第五册第19课《“东方之珠”》,由两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共有六个自然段,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设计本课的教案时,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以疑导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中心句质疑、提问,然后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三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3、读中感悟。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老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

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4、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其中评价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着眼点师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学习三至五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选择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自由合作,进行探究的要求,交流“繁华的街市”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板书设计”过程中,同时在组内交流、评议。目的在于让学生全员参与,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优化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