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队歌说课稿

《游击队歌》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本次说课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从面向对象,教材联系,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面向对象:

本课面向初中二年级学生,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上课精力不易集中。 教材联系:

本课所用教材为河北版,是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以学唱为主的声乐作品。本单元在设计上,体现了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对学生“感受与鉴赏”能力培养的要求,目的在于通过这样的学习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体会欣赏声乐作品的愉悦。下面,我将对第一课时的内容加以说明。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新课改活动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结合本课教材,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音乐作品了解历史,懂得先烈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体验歌声中所蕴涵的理想、信念、斗志和豪情。

(2)过程目标:在认真地聆听、感悟、交流与讨论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表现的欲望。

(3)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作曲家贺绿汀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能够用弹性、富于力度变化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并设计多种可行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真聆听音乐,通过听的过程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等要素,并一起分析、探究歌曲创作上独具特色之处。

教学难点:着重加以练唱后半拍起唱的特点,加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愿望逐步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现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阶段有明显的变化,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有利因素。但也存在着鉴赏与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独立思考与发表见解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教学中我要充分体现音乐课的学科特点,以聆听为基础,以感受为重点,把握教材编写的核心意图,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教学结合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三、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认真聆听:在听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表现力,体验音乐的旋律美。

2、协作学习

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在同学之间的互动中能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科特点,本节课教学内容可安排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情导入”部分

教师以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本课:二十世纪初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日本侵略者开始入侵我国,中国人民有着坚强不屈的光荣传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起反抗。参加抗战的有正规军队,也有很多的地方武装——抗日游击队。引出抗战歌曲《游击队歌》。

【设计意图:从回顾历史的角度导入歌曲,体现学科综合,扩大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学习内涵。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个环节:“聆听与鉴赏”

1、 教师让学生聆听《游击队歌》

(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

2、 简介歌曲及曲作者贺绿汀

(了解歌曲内容,体会歌曲内涵)

《游击队歌》是一首表现抗日战争期间,游击队员战斗生活的歌曲。歌曲为大调式、44拍、有再现的单二

部曲式结构。

贺绿汀 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牧童短笛》,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玛》等。

【设计意图:“烽火历程”这一单元涉及抗战题材的作品较多,内容丰富,本课选用贺绿汀所作的《游击队歌》为重点,设计上以音乐的感染力为核心,并以此贯穿始终。完整地聆听使学生对歌曲留有更完整的印象。】

3、 复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旋律,体会歌曲情绪、节

奏特点。

(复听歌曲,讨论交流,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第一乐段颇具动力感的节奏型与由低向高同音重复的旋律线有机结合,传神的塑造出灵活、机智的游击队形象。第二乐段结构较为方整,节奏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使音乐形象在变化之后得到统一。

4、 学唱歌曲

(1)让学生轻声跟唱的方法初步学会歌曲。

(2)难点处理:重点要求学生注意弱拍起唱部分。在歌曲的中部,旋律音处于高音区,用降低音调或轻声演唱的方法妥善处理。

(3)能用弹性、富于力度变化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曲中真正走进抗战地区,用自己的歌声来感受曲作者创作此曲的本质,最终让学生在歌声中演绎出游击队员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斗志和豪情。】

第三个环节:“拓展与延伸”部分

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可行的演唱形式。如:轮唱、齐唱、表演唱。

【设计意图:以学生兴趣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同时产生愉悦感、满足感,以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了解历史,懂得先烈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游击队歌

曲式结构

1、结构自由 2、结构方整

塑造形象 形象升华

 

第二篇:《游击队歌》说课稿

《游击队歌》说课稿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其中领域之二“表现”要求“初一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够依据歌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创编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内容是人音版7年级第14册第1单元“难忘岁月”里的《游击队歌》。歌曲的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歌曲为G大调,4/4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段明亮轻快,巧妙地、恰倒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节奏发生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记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再现A段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记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游记队歌》作于19xx年年底,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总司令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随后便流传到全国各地。19xx年拍摄的影片《自由中国》曾用此歌作插曲。此外,曾为大型记录片《华北是我们的》作配乐。19xx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用它作重要素材,至今,这首歌仍然保持着久唱不衰的魅力。把《游击队歌》纳入初一的音乐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这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的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4、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感受歌曲的情绪,表现歌曲的内容。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课所教的歌曲学生都比较熟悉,估计能唱者较多,但是对歌曲的结构形式弱起节拍的演唱不甚了解,能唱容易,但是唱出时代的感受,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较难。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赏”“歌唱”“创造表现”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

1、视觉图像法

结合多媒体欣赏教学,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情感同时参与,使内容具体形象化,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对比演唱法

让学生分析歌曲结构,用不同的情绪和声音演唱歌曲的两个乐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

3、创编表现法

师生共同创编声势节奏,即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又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光盘、VCD、电子琴、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VCD《咱当兵的人》,师生一起跟唱,体验军旅歌曲的特点(热情、自信、乐观、豪迈)。

教师:军旅歌曲大多反映了军人热情、乐观、坚强、豪迈的性格,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一种情感。一些经典的革命歌曲常常传承着一定的历史与文化,讲述着一段段难忘的流金岁月。19xx年年底,音乐家贺绿汀在救亡演剧一队工作,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写了一首歌曲《游击队歌》,首次演出受到八路军高级将领的热烈欢迎,至今保持久唱不衰的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军旅之歌。

2、新课教学

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游击队歌》

(1)、听赏《游击队歌》(合唱)(整体感受)。

要求: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思考歌曲描述了怎样的一个音乐场景。

方法:结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影视作品:地道战、南京大屠杀、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勇敢、顽强、豪迈的人民英雄形象。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深入敌人后方,在平原上,在铁道上,配合八路军作战,当时人们都相信,抗日战争一定能胜利,因为真理在我们广大人民手中。

(2)、观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再一次听赏《游击队歌》。

要求: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旋律采用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的写作手法,节奏紧密、富于变化。歌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坚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3)、聆听《游击队歌》(轮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艺术魅力。

要求: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区分合唱与齐唱、轮唱与重唱、领唱与独唱。

学唱歌曲

(1)、学生轻声视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节奏。

(2)、随琴用lu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3)、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学生跟琴唱词。

3、分析歌曲结构

(1)、分析歌曲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B—A)

(2)、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节奏特点,采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旋律: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节奏:紧密轻快、舒展有力。表现游击队员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乐观自信的革命精神。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学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3)、第二乐段旋律、节奏有何变化?表现游击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节奏由紧密变为宽松,旋律给人一种豪迈有气势并且乐观向上的感受。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

(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第二乐段的旋律,然后完整演唱全曲,注意歌曲的情感与力度表现。)

4、创编表现

声势节奏创编:

师生共同创编简单、富有动感的声势节奏,通过跺脚、拍腿、拍手等动作,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身体的节奏动作为歌曲伴奏

(1)声势节奏练习时,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练习其中一节奏型,然后交替进行,各种节奏熟练以后,可将拍手、拍

腿、跺脚同时进行声势节奏练习。

(2)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此声势节奏基础上,进行再创编。

(3)教师、学生对再创编的节奏进行点评。

5、小结

(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之间相互补充)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游击队歌》,了解了《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获得了

愉悦的感受与美的体验,最后,请同学们再一次演唱《游击队歌》,并用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七、教学特色(总结以上过程和策略,我认为我的教学特色是)

1、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科特点

2、创造合作互动 尊重独特体验

3、运用现代手段 打破时空限制

4、实现学科整合 了解多元文化

八、教学启示

本课以人文理念为主线,注重情感体验,从情境切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回顾历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处理学习的过程与情感处理方式,通过听赏、分析、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加深情感体验的深度,体现了音乐课程“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理念。

感受非洲音乐说课稿(专业)

一、定题材,即教学内容

1、因为这次是自组教材,所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一定要结合新课程标准,起点要高、内容要新、方法要活,也就意

味着取材是非常之难。

2、一开始我构思了很多题目,挖空心思想。如:“2008——音乐感想” “感悟‘对歌’” “《彩色的中国》” “变拍子”

“模拟‘宋祖英’” “山谷钟声”“黄土魂”“ 旋律与伴奏 ” “土风舞” “音乐与诗歌 ”“非洲的灵感”。好,这个题目不错,于是,我就定了“非洲的灵感”这个题目,这下选择的范围缩小了,但后来想想还是不对劲,究竟搞什么内容好呢,于是又开始想了:感受土族音乐、感受爵士音乐、感受黑人音乐、感受非洲音乐,好,就定了吧!

3、题材定了,那具体内容呢,总要有个教学平台吧,接着想。非洲音乐的节奏很有特点,于是就开始想这方面的内容:打 听 想

——一起打 模拟 再创打。非洲音乐的声音很有特点,于是就想了唱的方面的内容,光唱可不行,得有个声部:分声部想、练 合声部唱、表现。非洲音乐的舞很有特点,于是稍微点缀一下,让学生来感受感受。

二、抓细抓落实,即教学目标

1、抓住特色节奏,组成二部训练,突出非洲(爵士)特色。(举例典型节奏)

2、用韵母模拟非洲的原始歌唱,用合唱表现特色情景。(举例)

3、模拟特色律动,与合唱一起表现、感受非洲音乐。

三、突出既新又实,即教学理念

1、自组教材,灵活运用。

2、取材新颖,富有特色。

3、层次分明,训练到位。

四,究竟怎么教下去呢,即教学过程、方法

1、先让学生感受音乐,看第一幅图(好不容易找到的),听特色音乐,师生一起打拍,营造氛围。

2、猜东西:今天老师要让大家猜一样东西,让生猜。敲敲声音,再猜。让生敲敲,再猜。给出答案。听师打,引出非洲打击乐:接下去请你闭上眼睛,你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谁想象力最丰富。(非洲黑人在打鼓,桶当鼓)。打节奏:感受、让生来打、一起拍手、拍凳。还会怎么打——请你来试试看——一起打打看。这里的特色节奏是什么?(切分、前十六分)。分声部打——合打——力度变化打(模拟情景)。欣赏非洲黑人打节奏的演出——点图片和音乐、再点课题 。

3、练。分声部听,请生想:请听老师弹的这段旋律,你觉得非洲黑人在干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分声部模唱(用气、及声音控制、模拟情景的辅导)。合唱,力度变化的训练。点出谱(小组研究)。再唱谱、唱韵母。给学生训练吧!

4、唱动结合。非洲黑人在一起还会做那些与音乐有关的情景?(请生随意讲,取典型、可做的动作,一起简单地动)。点非洲舞蹈和音乐,感受。5、总结下课。非洲人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现代的爵士音乐最早也是起源于非洲音乐。点图片和音乐,感受,下课,师生再见,打拍出室。

五、为什么这样教呢

1、考虑到“三情”

情景。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中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这就是这堂课需要的一个特殊的教学情景,有了这样的教学情景,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很集中,注意力全部集中这对我这堂课的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情趣。我们一定要做到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等一系列原则。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愉快而有益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愉悦,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音乐的更大兴趣和强烈的喜爱,这正是我们所应追求的理想教学效果。

情感。即音乐教学“情感化”,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考虑到“创造性”

谈到创造性,首先要谈创造性思维?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才有创造性的举动。这堂课里的每个教学内容都是自己挖空心思创作出来的,很难的。然后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3、考虑到“参与、愉悦”

首先,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开放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从而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这中间第一要做到:

人人参与,且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第二要做到:有张有弛,且有主动有促动、主动与促动相结合。

然后,愉悦的音乐课堂,就是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确保学生有一个好心情、好情绪,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把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最佳状态激发出来。才能永远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象力,敢说、敢唱、敢演、敢想,解放被束缚的思维,无所拘束地在音乐天地中进行畅想与联想。

4、考虑到“活”起来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让音乐课“活”起来,使歌活、心活、情活、动作活、人更活。让“活”字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我们要会让简单的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让课堂的信息容量比较充实。充实的容量有利于创造热烈活泼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保持高度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得唱、有得动、有得听、有得看、有得创、有情感的发泄等,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让歌唱激活心灵的窗口、让律动促活课堂气氛、让多媒体诱活感官、让情感唤活心弦、产生共振

同时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音乐课堂并非一味追求活,求活不求质。假若整节课让学生蹦蹦跳跳,敲敲打打,老师的调控和指导又不到位,课堂就会乱哄哄的,没什么章法。学生则会感觉乏味、烦躁。调皮的学生就会乘机捣乱,进而影响到教学。我们要注意动静结合,有张有弛。放得开,收得回。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思考、互动是中层次的活。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身体的多种感官参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保持着积极的状态。这种方法要常用。最好的活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景创设、情感体验等引发学生心潮澎湃、浮想联翩的心动。心动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这三种层次的活动如能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