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

做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

“教学反思”的教研机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

一、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1、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教学反思可以启动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2、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以及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使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3、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从教师成长的规律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实践经历不会自动生成科学经验,从而促进专业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只有经验+反思才会有效地促进自我更新取向的专业化发展。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对照教程作教学反思,用教后感内省教学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展开实践研究,依据回馈的信息,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之后再实践,再回馈,再研究,在不断的思辨中调整教学,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真正教学生不知道的,教学生体会不到的,教学生不可能想到的,即在学生最需要之时,最需要之处实施有力的指导和帮助,给学生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铺设台阶,注入动力,由此引导学生积极

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创新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可分三个阶段: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科学制定目标,优化教学设计。从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求课题组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再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研究主题。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回馈的信息课题组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因为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干什么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管道。尤其是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课题组教师也在不断地反思。

一是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那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兴趣。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在研究中,课题组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

三是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研究者可反思:

a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应该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b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议时,应该如何处理?

c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实践证明,课中有效的反思,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主要是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课题组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梳理,反思教学的结果如何?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是否学会了学习?因为“教会”不只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而且应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对他们自己适宜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对学习者来说才是管用的、好用。例如:

a当课堂气氛沉闷时,自己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哪些教学环节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进行?为什么?

b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c假如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做怎样的更改?

总之,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智能,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及学习新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永葆青春。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教学中,对照教程作教学反思,用教后感内省教学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展开实践研究,依据回馈的信息,教师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之后再实践,再回馈,再研究,在不断的思辨中调整教学,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真正教学生不知道的,教学生体会不到的,教学生不可能想到的,即在学生最需要之时,最需要之处实施有力的指导和帮助,给学生一个更高的认识层次,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铺设台阶,注入动力,由此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创新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可分三个阶段: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学什么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怎么学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学会没有

二、多充电、多学习

不仅学习专业知识、研究高考题型、把握高考动向;也要学习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喜欢的东西,了解并理解学生在青春期的一些想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篇:一个这样的老师反思

《一个这样的老师》反思:

《一个这样的老师》一课通过“凯蒂旺普斯”事件和“小轿车”事件塑造了一个教学方式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又通过“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阐述了怀特森老师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目标的落实要分两步,首先要了解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然后才能对怀特森老师做出正确科学的评价。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重点词句的体会中感受怀特森的与众不同。在设计中我想:

一、在老师的行为、语言的表现中认识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

本文在记叙“凯蒂旺普斯”事件的过程中对怀特森老师语言和行为有直接描写。通过对于“狡黠、正视”两词的分析,多样的读书方式对于怀特森老师的语言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于怀特森是一个教学方式与众不同的老师的理解。

二、在“我们”心情的变化中认识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

本文对于“我”的心情做了细致刻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联系中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 )的老师。首先找到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语句:“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其次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我”心情变化的本原,从而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

正是怀特森老师与众不同的科学课让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怀疑主义”,这种“新怀疑主义”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呢?我引导学生联系怀特森老师教“我们”前后,我们的学习行为有哪些变化来谈。通过梳理,同学们发现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前后“我们”的行为经历了这样的变化: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生活。课文学到这儿,学生已深深地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这种教学方式里面的价值,那就不难体会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用新怀疑主义带给学生一生深远影响的老师,这样学生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全面而深刻。

三、在与文本有联系的作业布置中认识怀特森老师。

文本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不仅是对文中的“我们”产生强烈的震撼,又何尝不震撼着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想像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我们也做一次探索。”这样的要求既深入地说明了怀特森老师对孩子们一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与文章内容上的联系,也是对怀特森老师新怀疑主义的发展和延伸,体现了课内外的联系。

在实际操作中,我觉得读的太少了。读书的时间被更多的学生的对于词句的解释、谈体会所代替。这是老师设计读书策略过于单一、读的层次性不够清晰、目的性不强,造成的。用说代替了读,其实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是一种观念,需要在每一节课都落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