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反思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反思: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5的认识教学反思

“5的认识”教学反思

柳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邱洪燕

一、教材说明

“5的认识”是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和5的组成,在教学方法上与教2、3、4的认识的方法基本相同,即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聋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教会学生用数学语言来回答问题。

在教5的组成时,不但让学生会摆、会说5的组成,还应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归纳整理,为以后学习6~10各数的组成做准备。

二、主要特点及成功之处

第一、联系生活,培养数感

低年级数感的培养应从认数开始。“5的认识”是数的教学中关键的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增强对5的体验,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数感的培养目标是:“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5的认识的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认数情境、借助直观教具和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在学生充分理解5的意义的基础上,回归生活实际,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数感的培养目标落到应用的实处。例如:在认识5时,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联系一只手有5个手指,一只脚有5个脚趾;人民币有5分、5角、5元的面额;我们班上有5个男生,以这样的情境创设引出数字5,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生求知的欲望。又如在练习中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摆五边形,摆完后让学生数一数五边形由多少根小棒组成的。从刻意创设5的认数环境,到自然地运用5来描绘、交流生活现象,使学生认数能力得到升华,同时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连的。在教学生认数—→用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价值和学习带来的快乐,这是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二、实际操作,加深认识

学生对数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数的意义的直观理解上,只有在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后,学生才能将认知较好地融入自身已有的数的体系中。动手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的,在操作中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落到实处。在教学中,借助学具小棒让学生动手分一分,然后采用互相说、个别说、集体说等形式,将原本较枯燥的分合练习形象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的组成。

第三、激励评价,提高兴趣

对聋校低年级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进行激励性评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老师对于学生的每一次的表现,一次欣赏的眼光、一个激励性的手势、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拍拍肩、一个小星星的奖励等,它能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5的分合时,班上的何俊同学第一个上台把5拆分为4和1、1和4、3和2,我拍手向她树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并示意全班同学鼓掌,给她竖起大拇指,当时的课堂气氛很活跃,没有上台的同学纷纷举手。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5的分合时,只强调分,没有强调合;

2.数的大小比较拓展不够,题目练习不多;

3. 结合一些游戏开展教学,寓教于玩,效果可能会更好。

总的说来,本节课基本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但也存在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总结每一次课的不足,积累每一次的经验,争取一次比一次上得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