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_月优秀教学反思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反思

我教授本课时,基于本文是散文诗的体裁特点,我注重加强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深层理解课文内涵,以及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应该说整体来看本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

授课中我重视朗读,吧朗读作为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读与指导,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从课堂实效来说,比较成功的方面有:1、朗读指导有效,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在课堂上朗读投入,有感染力为品味理解奠定了基础。

2、学生对文章语言赏析与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准确,这也是由于教学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同时比较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3、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选中了教学切入点,重点突出朗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4、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尤其能及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失误,及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留下了遗憾。如:在合作探究环节设计的问题,“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那么作者为什么在文末引入嫦娥奔月的传说呢?”为学生设了个坎,如果单独问“为什么引入嫦娥奔月的传说?”就比较容易了。在比较阅读环节,感知两篇文章的异同时,由于没有给与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感到一时思维转不过来,因此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其次是由于换了教室和录像等原因学生比较胆怯,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这也正说明学生平时锻炼太少,今后课堂上要多注意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提 1

高学生胆量。

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由于时间关系合作探究还不够充分,因此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显得有些困难,其次拓展延伸不够,所以让人感觉到学生学习空间窄了一些,应该在描写有关“日”“月”古诗句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多多积累。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高效教学。

2

 

第二篇: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阅生词的意思。

(3)查阅资料:巴金;《短文两篇》的创作背景。

【百度百科】巴金简介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创作背景http://baike.baidu.com/view/2327053.htm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散文诗,及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三、教材分析

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五、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我在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方法。同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教学中我首先请同学们听《日,月》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味感情,在意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学生根据听读的录音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实行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然后采取分组朗读全文。

其次,巧借视频跟配图,引导学生对照学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作者

2、《日、月》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

【百度百科】巴金的简介,作品http://baike.baidu.com/view/1717.htm

创作背景http://baike.baidu.com/view/2327053.htm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短文两篇】朗读示范:http://www.5156edu.com/page/07-04-02/22496.html

2、根据录音,纠正字的读音,体会朗读中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朗读

5、小组朗读

6、在朗读过程中,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

明确:“日”“飞蛾”“夸父”“月” “姮嫦”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观看录像飞蛾扑火的图片跟嫦娥奔月和夸父逐日的视频资料

【嫦娥奔月】视频资料: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1NzQ3Njgw.html:

【夸父逐日】视频资料: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4NjM4OTAw.html

【飞蛾扑火】图片资料: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7%C9%B6%EA%C6%CB%BB%F0&in=12455&cl=2&lm=-1&st=&pn=16&rn=1&di=116405064780&ln=1995&fr=&fm=&fmq=133052224925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6&-1&di116405064780&objURLhttp%3A%2F%2Fface.my.1ting.com%2Fspecial%2F_578%2F_954%2F1_s200.png&fromURLhttp%3A%2F%2Fbox.1ting.com%2Fspace.php%3Fuid%3D4644395%26s%3Dbox%26id%3D1954578&W137&H200&T7795&S4&TPpng

2、对应视频跟图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日》

(1)、《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他们的行为、意愿分别是什么?

(3)、他们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

明确:(出示ppt图片)飞蛾、夸父(扑火、追日)      为追求

                         人    (舍弃生命)                光明而

                         我    (愿做飞蛾)        献身

3、观看关于月光的图片,回想以前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

http://image.baidu.com/i?word=%D4%C2%C1%C1&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

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月》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2)作者在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什么?

(3)我、嫦娥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明确:(出示ppt图片)我望明月       期待光明      共同目标:

                    嫦娥奔月        改变冰冷      追求光明

5、课内质疑,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把学生分为南北两侧,命名为甲方乙方两个方队,根据课文内容,每方各出2~3个问题,由对方同学回答,然后集体讨论,自己方队选派代表来回答。

6、课堂小辩论

题目:你认为夸父逐日的做法值得么?

同样是甲乙两方,先由同学共同讨论,认定自己的方队是支持夸父逐日还是不支持(不同见解的同学到相对方队中去)。然后展开辩论。

要求: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申述理由;普通话作答;注意文明用语。

方法:采用X:Y计分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

结果:获胜一方可以要求对方同学背古诗或表演节目。

五、课堂小结

对比阅读《日》《月》,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ppt图片):《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    追求光和热   寄托理想:

夸父逐日                  为了追求光明而献身

                《月》:细腻幽静    改变冰冷    (对人生、对

嫦娥奔月                 生活充满希望的信念)

七、教学反思

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讲授此课我首先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我通过本文的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在文章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等,他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故事,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在讲课中,由于教师过于着急,对这些内容讲解较少,而又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说,所以此环节处理不好。
   “读”和“写”是两项最基本的训练,充分朗读可以让自己的读音更准确,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本文的铿锵之美,因此授课中我注意朗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读准生字,了解内容。
    其实我们教师明明知道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效应,加强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但真正做起来就忘到了脑后,课堂上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为学生包办一切,讲个没完。讲完这一课我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是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