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力量

反思的力量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每个人不管境况如何,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而且是彻底反思。唯有如此,方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反思,顾名思义,即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过失,以达到人生的升华。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却对自己犯下的过失不自知,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一个具备反思能力的人一定是具有自我否定精神的人。否定的第一前提,就是要勇于认错,每个人都会有错误和缺点,有了错误,主动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反思自身缺点,从而不断改进自己、升华自己。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反思就像在苦海里游泳,游的过程很苦,但上岸后却是甜的。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智不断提高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灵不断升华的过程,也是我们对所遵循的标准不断反思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具备反思能力的人一定是能够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的人。他们总是寻找自己的不足,力求改正这些不足;他们总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别人的批评中汲取营养,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他们不会害怕自我批判和自我否认,因为他们知道自我否认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在自我否认的背后,他们实际上有着充分的自信,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然而反思不一定全部是反面的,有时候正面的东西也需要加以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清醒。自省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反思我们的工作态度:今天的工作,我是否有偷懒的行为?是否尽了全力?有无浪费时间?反思我们的做事方法:对于今天所做的事情,处理是否得当,怎么做有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反思我们的工作进程:我今天做了多少事,有无进

步?有无完成我既定的目标?有没有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反思我们的人际交往:我今天是否说过不当的话?是否做过损害别人的事?某人对我不友善是不是另有原因?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反思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思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如果能够不断自我反思,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不完美的根源,全力做出纠正,这样就可以在反思中清醒,在反思中明辨是非,在反思中变得更加睿智。

然而,我们却往往缺乏自我反思的能力,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道德无知”,对“是非善恶与好坏”的认识不清,不能辨察这件事应当做,不可不做;那件事不应当做,不可去做。例如有时我们在没有恶意的情况下说了一些话,却令别人不开心,甚至伤害到别人,但我们对别人为什么不开心,或受到的伤害却一无所知。不肯反思,也因为不肯坦然面对过失。犯了错,只想到遮掩,遮掩的方式很多,诸如狡辩、诿责、怨天尤人,说别人还不是这样从而在内心原谅自己。因为人的意识往往是对外的,总是把意识投向我以外的人和物身上,而很少会反问自身,比如我们很容易批评其它人,某某做得不对,某某是坏人,总是在品评他人时,遗忘了自己。道德之困难就在于肯自我反思批判自己第一想法,肯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不诉诸外在环境。

因此当夜深人静我们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时,我们应该不断地问自己: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吗?在我身边有我可以追随的榜样吗?我这一天过得值得吗?我这一天有什么过错需要改正吗?明天我应该怎样才能过得更好呢?只有当我们每天都反问自己这些问题时,只有当我们通过反思能够不断进步时,我们的生活之路才会在我们前面不断延伸,而且越走越广阔。

 

第二篇: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力》 教学设计

单位: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中学

            姓名:       

            时间:二OO年十二月

《力》教学设计

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中学   胡国宁

、教材依据

    新课标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二、设计思路

㈠ 指导思想:

新课程提倡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情感体验,据此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身活动,有意识地感知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力的概念,并通过参与活动来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㈡ 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应注重科学、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尽量选择一些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上安排的内容太多,再加上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果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效果不会有多好。因此,我把本节教材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单位和力的作用效果,而把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图示放在第二课时学习。第一课时首先通过学生抱桌子时肌肉的紧张感引入力,然后通过5幅插图总结出力的定义,接下来通过观察、亲身感受、视频等来学习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从而逐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㈣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力的现象虽然随处可见,但是学生都是在无意识中接触到的,而且生活中的有些说法也不够科学,有时用“力气”或“劲”表示力,有时甚至把力和“功”混为一谈。所以,从本节课开始就要给学生逐步建立起 “力”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②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③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④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实验、图片或视频等,使学生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通过亲身活动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知力的作用及其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演示、观察和亲身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五、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六、教学准备

㈠ 资源收集:

①       在中央电教馆中搜索有关力的视频资料。

②       从学校教学光盘中搜集有关力的资料。

㈡ 课件制作:用Powerpoint制作《力》的教学课件,并在其中插入前面收集到的视频等有关资料。

㈢ 器材准备:

①       上课地点:多媒体教室。要提前联系好多媒体教室管理员。

②       准备好:教学光盘、多媒体电脑、条形磁铁一对、小车两个、软刷子两个、旱冰鞋一双、小铁球、物体形变演示器、螺旋弹簧、直尺、排球、100g钩码若干。

③       询问学生中谁会“滑旱冰”,让他们先在下面试滑一下,挑选技术好的一个,让其上课前带上“滑冰鞋”备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多活动、多感受,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为概念的理解打好基础。

特别要注意的是:本节课所用器材较多,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器材,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把教师演示与学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力的概念学习是一个逐渐加深的过程,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内深刻理解,在后续的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重力、摩擦力等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