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反思

近段时间,有幸参加了网上教师专业发展全员远程培训。老师们的培训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现代教学理论与学生为本》这门课程告诉我们:影响教学的有三大因素:即学生、知识、社会。当前的教学理论认为在这三大因素中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提出了学生为本。教学的本体不是社会,也不是知识,而是学生。体现这种本相的、本色化的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扎根于学生的内在自然、学生的潜能。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光教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学到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让孩子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做一个终身学习的人。

我教的是小学语文,就拿《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来说吧。“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用这首诗来教育自己的儿子。这首诗被安排在“语文天地”当中。很多老师平时只注重讲读课文或讲读的古诗,但对“语文天地”中的古诗要求就降低了,只要学生能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写到试卷上就行了。据我观察,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天地”中的古诗印象不深。 我认为,这首诗不只是教知识,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挖掘。它在很大程度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渗透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我认为要以学生为本,应该从以下几点去研读:

一、它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它在“方法”这一单元,说明这首诗和方法有关,让学生用心体会它教的是什么方法,是学习方法还是做事方法。

二、课堂上讲讲古诗的意思,这个我想老师都能做到。但还应该仔细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学习方法:学习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死记硬背,应该积极体验生活。我认为“躬行”的意思不仅仅是劳动,应该是更广泛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放眼现代社会,老宅在家里读书,不去生活中体验和锻炼的人,很难说他是个成功的人。那么联系学生的自身,有的学生爱呆在家看书玩电脑,不出门锻炼,在家长的庇护下,没有接受社会生活的磨炼,很容易上当受骗和遭受打击。所以陆游就教育他的儿子要深入生活,不要当“书虫”。学生能从古诗联想到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才体现了以人为本。

三、这首古诗还渗透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用古人的例子来告诉儿子:要活到老,学到老。讲到这里,我给学生举了几个例子:《徐霞客游记》记录了他一生旅行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山川河流、气候植被、风俗人情等,既富有文学色彩,又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他用了30多年;李时珍为了《本草纲目》的写作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写成。所以古人对做事做学问是很有毅力的。学生们由此受到终身学习的教诲,这也体现了把学生,知识,和将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意识。

四、陆游的榜样示范作用。陆游是著名的诗人,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都在寒冷的冬夜教育儿子怎么学习,怎么才能有成就,可见他是一个尽责的好父亲。我在课堂

上夸赞了陆游,夸赞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也希望学生们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

所以我觉得教学时不但是教知识,还应该挖掘更多的东西,让学生受到教育,陶冶情操,成为一个知识丰富,道德健全的人。这也算体现现代教学理论吧!

 

第二篇:《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王雷)

教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22课《古诗两首》中的其中一首,写的是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即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1个生字“聿”,能解释诗中难理解的词语,并说出诗句的意思,理解全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式的学习,理解《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内涵,并背诵这首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读书要从小开始努力和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实践锻炼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小练笔,感悟《冬夜读书示子聿》蕴涵的道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提问法以及练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2、学生:预习22课《古诗两首》其一《冬夜读书示子聿》,复习陆游的《示儿》;

【教学基本流程】谈话出揭示,对比处释意;点拨促初读,重点助把握;辨析增明辨,朗诵即巩固;熟读成诵,理解全诗,感悟意境。

。一、诵读古诗,谈话揭题。

1、学生诵读古诗。

同学们,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相信大家对于陆游也并不陌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他的哪首是呢?引导学生回归到本学期学习的《示儿》一诗。 师生共同诵读《示儿》一诗。

师追问:对于陆游,你还知道些什么?(学生回忆,出示课件)

2、谈话揭题:

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则常被世人津津乐道(多媒体出示全诗,并板书课题)。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理解题意,读熟诗歌。

1、理解题意。

① 师生一起读题目。

读准字音 子聿(yù)。

② 讨论:

从“冬夜”可以知道什么?(交代了当时的读书环境。) “读书”呢?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做学问,即学习。) “示”可作什么理解?(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③ 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再指导读好诗歌题目。(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④ 教师导思:陆游在(宁宗庆元五年,即1199)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不顾,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那么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生发了哪些感情想要用诗来教育儿子呢?或者说他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和他的儿子说这些呢?

⑤ 学生猜测、交流。

过渡:刚才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好像让我们回到了800多年前的那个深夜,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们先来听一下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出示课件,诗朗诵。)

2、读熟诗歌。

① 学生自由朗读。

② 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字音的正确、朗读的节奏等)。 ③ 教师激励:会读诗的人不仅要读得准确,还要让人听着感觉舒服,你再读读。

④ 再次听读检查。

过渡:学习古诗,除了熟读成诵以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而理解古诗就要先弄懂关键的字词意思,只有掌握了关键词语的意思,我们才能准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全诗的主旨(出示全诗)。

三、深入理解,感悟领会。

1、师:你对这些关键的字词理解吗?(出示小黑板。)

2、学生思考,或者小声讨论。

3、全班交流,略谈感悟:

①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② “遗”,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③ “始”,才;

④ “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⑤ “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⑥ “躬”,亲自;“躬行”,亲自实践。

注意点:围绕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

师:陆游的这首诗,现在你大概读懂了些什么?

4、深入理解诗句(各句学情预设)

① 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A、 指名学生读、背。

B、 师:由“无遗力”,你直接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C、 师点拨:其实古人学习是十分刻苦的,历史上记载古人学习勤奋的故事有许多,请大家想想,有哪些是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D、 综合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简单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

事,让学生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力、孜孜不倦。 (板书:孜孜不倦)

② 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

A、指名学生读、背。

B、师点拨:从“少壮”到“老”,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的时间过程是极其漫长的,也就是说,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板书:持之以恒)

C、师:做学问,从“少壮”努力,直到老了才有所成就,这要花多少工夫啊!。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

D、多媒体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了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4.中国( ),名扬海外。

E、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要花平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比如我们以前在学习《滴水穿石》这一课时,认识了一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③ 第三、四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指名读、背。

B、 理解:

〃 “纸上”、“浅” /引导学生说说。 (板书:书本知识)

〃 “此事”、“躬(躬行)”。 /引导学生说说。

C、 再读三﹑四两句,从中我们知道些什么——

D、 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大意。

E、 师述:历史上曾经发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动人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

F、 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故事的看法。 (板书:实践经验)

G、 教师启发:

看来,“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赵括就是没有做到第二层意思的要求,所以大败而死。

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是说得“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H、 学生交流,师生评价。

I、 师述:通过刚才的学习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陆游希望小儿子子聿做个怎样的人?

J、 巩固练习(出示课件):这首诗告诉人们,学习知识必须要有(孜孜不倦_)、(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 (书本知识) ,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其中赞扬古人刻

苦做学问的诗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说明知和行关系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 全诗熟读成诵。

师:我们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诵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如果你就是子聿,你会怎么读?

四、展现自我。

1、学生自己推荐自己,朗诵古诗。

2、集体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小结:诗人一方面强调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工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那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出示课件>

五、作业超市:

1、抄写并背诵古诗;

2、课外搜集一句自己喜欢而且对自己有激励作用的古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学习。

3、用自己的话把本首诗的意思复述给同桌听。

4、预习《观书有感》。

附:【教学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做学问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有学问

参考文献:六年级《教学参考》《教学设计》

单位:柳树湾小学

作者:王雷

联系电话:138xxxxxx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