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 教改反思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反思

八月底,我们一行11人来到了天宝,其中我在内的8人被分到了天宝乡中心学校任教。为此我一直感到非常荣幸!刚来的我们就接触的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教书经验的我,虽然对常规的模式不熟悉,但是结合自己读书时的上课模式及自己对“三疑三探”模式的使用效果,我还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新模式的好处。“三疑三探”的关键在于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课堂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的舞台。

“三疑三探”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和质疑再探。其中设疑自探,是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并提出疑问;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的只是提出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即练习。下面讲谈谈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感受:

一、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三疑三探”的“疑”字,关键就在与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思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效果肯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提问需要能力,解疑更需要能力,学生在不停的疑问与探索中也不断地提高着制胜的能力。

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我们在“三疑三探”模式的实施中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解疑合探的过程中大多会采用小组合作,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间的友谊,在学习丄益处也很大。有时候有的学生不太愿意有疑问就问老师,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那么小组合作模式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一个人那怕是老师也不可能每次都想的很全面,能想到每种解法,但是学生不同,小组间集思广益,想法从一变十。

三、拉近师生间距离,增加学习与教学兴趣。在新模式之下,我们从教师变导师,在对学生指导上也具有这随机性和针对性,师生间的交流更直接而不是传统的教学——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样学生也仿佛与老师站在了同样的位置,相互交流也相互学习。学生也更倾向于这种学习上课环境,老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学到很多,收获乐趣。

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新模式不提倡课前预习,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而且对于一些科目,在设疑自探部分对于老师给出的预习问题,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相应长江练习册上的填空部分。作业中的填空部分通常也是预习问题的关键,这样两不误,减轻学生负担也完成了学习任务。

但是对于“三疑三探”的模式,我在使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上课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有时是因为课堂任务安排的较多,所以为了“赶课”,导致上课节奏偏快,“探”字体现的不明显。

第二,小组合作的秩序有待完善。每当要学生小黑板展示时,由于八个小组每个组都有人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可能会乘乱讲话,导致课堂看起来显得比较乱。

第三,小组讨论分工不合理。因为每个小组都有优生中等生差生,这样就往往有一种现象就是,一到讨论就像优生看齐,优生畅所欲言,而所谓的“差生”可能真有好想法,反而因为没有人听他的想法而落下来。

第四,质疑再探上学生的“疑”没体现。很多时候我们都直接带过或直接由老师提出问题,没有真的体现出由学生提出问题。

总之,“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我们在使用上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们去完善。我们应带着热情去积极地实施以达到更高的效果。

 

第二篇:三疑三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从开学初到现在,我们实验班级都遵循着“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去教学,下面我将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感受简单说说。

刚开始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时,我将全班分成六个组,五个组有六个成员,一个小组三个成员。在分完小组后,每个小组的组长能积极组织组员参与学习。小组学习热情很高,对于自己不懂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班级管理方面也省了不少力气。

随着模式的不断摸索,我渐渐发现这样的分组在上课时学生的发言面不广,有的人没有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注意到这一点,我将小组重新划分,4人一组,这时小组讨论的效率增加了。而且,每个组的组长都能对组员一天中的表现及时评价,明显感到学习氛围比以前强了。

就这样,学生渐渐的熟悉了这样的教学。甚至清楚各个教学环节,当自探之后学生能主动合探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产生了,学生在质疑这一环节模式化严重。例如语文课,就课题质疑,多数学生会问,为什么以它为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给我们那些启示?等。

到开学第四周感觉学生开始学习的那种新鲜劲、兴奋感淡了,没有开学初那么积极主动了。而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不够扎实。这让我很着急,上火。

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很多好处。但是由于自身水平有限,运

用起来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成效,接下来的工作我将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组员的凝聚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