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式与化合价_教学反思

《 化学式与化合价》听课感受

本节课是第四单元乃至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时很吃力,因而成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转折点,明显出现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学习兴趣也很快降低,教师也很棘手。通过听两位老师讲完本节课后,不愧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手!让我受益匪浅,值得学习和借鉴。现谈几点感受:

首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写出表示物质的化学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采用了的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枯燥为生动,这既丰富了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情境,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序的让学生自己巩固和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如他让学生举出化学式时,多的举了十几个,少的举了几个,虽然体现了能力水平等等不一,教师都及时给以表扬性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令人愉快、乐观求知的情景下完成,有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再次, 教学环节构建巧妙,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把要学的化学式的含义和化学符号的含义进行对比式的教学,既能巩固原有的知识,又是学生接收到了新的知识,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运用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把学生的答案有预识分七行写在黑板上,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作用的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后,郭老师的教学语言,特别是过渡性语言,精确凝炼,富有激情,极具亲和力。这里不再引述。亲切随和的鼓励性评价,不但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而且促使学生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尽情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这正是每位同仁都愿意孜孜追求的教学境界。

总体而言,这是一节成功的展示课,教学过程流畅,顺理成章。层次清晰,有序的当,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到释放,师风师德理念在传递。在无形中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无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有关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反思

成功这处:本节课内容丰富,容量很大。教学时我注意了循序渐进,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结构的安排上也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地观察与思考,各个环节衔

接紧密、合理、流畅,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不足之处:由于元素的化合价这部分内容枯燥乏味,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化学式与化合价》 听课感受

九年级化学有关“化学式与化合价”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该教学过程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建构主义课堂活动形式,设计了多个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到较好的体现,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

精彩的导入非常重要,好的导入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本节课中让学生“报化学式”,以一种分类的思想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教学活动中。

对已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灌输,希望课堂有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性愿望,让他们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让他们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性才能的机会。本节课中让学生“报化学式”、“找化合物名字的特点和规律”、“讨论化学式的意义”等活动,不但能让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兴趣是记忆的先决条件,集中注意力和充分想象是记忆的关键。本节课通过“货币的形成”“货币明码标价”的例子,引出化合价的概念,使学生易于理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有效的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相互启发、不断完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想了没有,参与了没有,能否从科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关注的不仅是结果,更是过程,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通过此课的学习使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应关注学生的感受,预设的课堂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相互信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习过程中的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生与教材文本间的思维对话,是实现快乐高效学习的关键。

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评价

《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一课题是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觉得这节课更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关键点,我认为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几章的学习,都是一些介绍性的学习,介绍了一些化学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学生很容易接受,也很容易学会。实际上同学们还没有进入化学的理论学习和化学的计算,从这节课后,许多同学就渐渐的感到化学学起来很吃力,我在教学中对这节课的学习尤为重视。但是我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来解决,也感到很困惑,学生也很难接受,觉得很抽象,所花的时间多,但收效甚微,在看了这篇教学实录后,由于我本人不在课堂上,没有身临其境,现对这堂课作一小评,不当之处请原谅。

本节课较成功的地方是:

1、中观全局,有条不紊。本节课这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结构严谨,详略得当,教学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最主要最有特点的是他使课堂活起来了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强调了学生的“学”。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便显示出生命课堂的魅力所在,是课堂观、学生观的具体反映。

2、人如细雨,润物无声。我认为本节课这位老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他在整个课堂上讲的细密周到,抓住重点,切中要害,层层推进,深入浅出,仿佛到了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这样评价是一种比喻,可能又点不大恰当,但是我要写出来,这个老师很明显对量变引起质变这个哲学理论掌握的很透而且应用的很好,有条不紊的传授着一点一点的知识,并不急于总结、定义、说出理论,仿佛一条一条的小河汇入大海一样,他让一点一点的理论知识汇入学生的脑海,在学生脑海中沉淀积累,最后引起质变,学生掌握了所有的化学知识。

本节课欠缺的地方:

1、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而且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喜欢玩喜欢动是他们的天性,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我们不能让学生每一分钟都在听课,内容细密固然好,然而学生不在听课会事半功倍,抓住主要的地方,要知道我没在教书不是在绣花,太女性化了。

2、在课堂探究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最后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代表个别人的想法。没有任何促使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措施。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只会使学生落后。

总之,该课教学设计理念先进,教学思路清楚,从长远的角度看,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了教学效果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的有机统一,这正是我们每个化学老师共同的追求。

《化学式与化合价》案例评价与反思

? 作者: 桂彬

评论数/浏览数: 1 / 77 ?

发表日期: 2011-03-02 15:38:48

本课授课者能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个智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让学生人人参与的理念让人敬佩! ?

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化学式与化合价是其中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学生初学化学的分水岭,很多学生会在此处掉队,从而丧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兴趣,是初中化学教师经验与技艺的体现。课堂实录一,我认真看了几遍,授课者不愧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手!

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在轻视概念形成的基础上重视概念的运用,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合理取舍。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活动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人也是从教多年的老化学教师,自认要做到这些委实不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调合,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共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究问题。本课的授课者这点做的很到位,教学内容自然生成、自然联系、自然解决,不知不觉之中,巧妙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教学过程顺畅,重难点的处理,都是值得我学习借鉴。

初中化学难度不大,初学者兴趣较浓,但在此处容易“刹车”,老师要认真帮助每一个学生正确对待困难。本课授课者能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的老师就是一个智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让学生人人参与的理念让人敬佩!

化学课知识层层递进,前后联系较大。授课者能注意知识的温故知新,逐级搭建知识的阶梯,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节课由于难度大,我觉得可收缩一些容量,把化合价留到下一节课。总体上看,这是一节高效率的化学用语教学课,反映了授课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重新建构了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和调合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我受益匪浅。

 

第二篇:杨军--《化学式与化合价》教学反思

题目:《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反思

《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反思

一、我上了什么?

本课题包括化学式、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三部分内容,它们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我上的这节课是第二部分,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未知化合价;二是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求物质的化学式。纵观整个初中化学教材,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不会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就不能学好化学),而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有关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根据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一般过程。如果按照教材的现有内容去教学,学生并不能很快地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是我设计本节课、上好本节课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上课开始时,我从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了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发酵粉里有一种叫碳酸钠的物质,你能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吗?在知道化学式的情况下,你能标出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吗?借以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第一项教学内容的任务中,我提出了“KMnO4与 K2MnO4两者有什么区别”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计算两种物质中锰元素的化合价而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进而归纳出化合价计算的简便方法——“凑零法”。在完成第二项教学内容的任务中,首先给出了几种物质的化学式:MgCl2、P2O5、K2SO4,在标出化合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式中元素(或

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一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绝对值是另一种元素(或原子团)个数”的结论,归纳出化学式书写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另一组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观察与思考:在这些化学式中:CO2、SO3、ZnSO4,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个数也满足上述关系吗?如果不满足,你能找出新的关系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出了新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书写物质化学式的步骤,归纳出了书写的一般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为什么这么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课的开始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探究的问题而引入新课。

在第一项内容的教学中,之所以选用“KMnO4与 K2MnO4两者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做为学习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易将两种物质化学式混淆、相互写错。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计算锰元素的化合价而明白两种物质的区别,不仅使学生弄懂了以往的问题,而且还获取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通过讨论,归纳出用“凑零法”计算元素化合价的方法,简单明了,消除了学生对化学“繁、难”的心理障碍。这正如化学新课标所言: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

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新的课程理念还告诉我们,教材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素材,所以需要教师在使用中不断地创新、开发。在进行第二项内容的教学中,首先对教材的素材进行了大胆处理。教材在介绍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时,过程复杂,况且学生学习之后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快速地书写物质的化学式,针对此弊端,我舍去了教材的内部,把教材中“计算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与原子个数,再写物质化学式”的学习素材换成了新的内容,并将学习的过程设计成以下几步:①标出化学式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②思考与讨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③归纳书写物质化学式的一般方法与步骤;④扩展讨论:是否在所有物质的化学式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之间都满足上述关系?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复杂的过程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会快速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而且还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即教学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说说自己的板书。在推崇“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的今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加大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增多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综合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我认为好的板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对自己的板书要求是:美观简洁,内容既要勾画出知识发展的主线,

同时还要反映出知识的重、难点以及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本节课中通过板书引导学生归纳出标元素化合价的“凑零法”以及书写化合式的一般方法“一排元素二标价,三是约简再交叉,得出式子莫放手,最后一环是检查”,充分体现出了自己板书特点。

三、课中的不足

课后反思,本节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例如在受教学时空限制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深层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如何加深与学生的交流,做好课堂上的及时反馈?如何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在学生反应不是很活跃的时候如何制造矛盾,使课堂不断生成从而激活学生思维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认真研究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得以较大的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