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策略研究课题

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熟悉、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也曾经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

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数学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感悟、提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存在的问题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下,课堂教学仍然以教材为本,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师一般很重视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最优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试图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设计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很少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让数学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从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理解探究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的目的。

我们寄希望通过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型”的

课题研究,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眼中的数学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生命力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对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的研究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的和谐教育思想。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性学习,并要求赋予学习的个人意义,从80年代开始,西方数学教育界提出“非形式化的数学”的口号,要求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摆脱过度形式化的束缚,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陶行知老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适

应生活的需要。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更强调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真正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基本理念。

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本课题的研究,将借鉴和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研究成果及理论在新形势下进行再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的一般模式及评价体系。区别在于,本课题研究注重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通过研究建模,学生也将成为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者。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更新教育

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方式,和国家课程改革同步一致,并能发挥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能力。

2、理论价值:

数学知识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是源于生活,扎根于现实。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便于理解,更能体会出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课题研究成功,将形成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其次,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目标意识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

力的借鉴。

3、我校通过校本培训和教师自身学习有关教育专著,提供了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4、校长室和教科室的重视,为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网上查阅和学习为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保证。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概念的界定:

(1)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

(2)生活化课堂教学:

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探索问题的规律,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的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

(3)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建模。让课堂教学目标生活化,内容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又能让学生提高知识,又能让学生提高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2、理论依据:

(1)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学的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新课程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3)教育家卢梭认为:数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想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4)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

(5)创新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新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枷锁。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社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探索生活化教学的一般模式,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一种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2)、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学习方式。

(3)、探索信息技术与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整合。

(4)、探索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七、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形成生活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般模式。

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模式,让学生经历“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热爱数学的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生活化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

3、探索信息技术与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利用多媒体,将现实生活情景浓缩,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觉的参与解决问题。

4、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己的潜力,激励自己。我们要做到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既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特点,解题策略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5、把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及生活化习题分年级编定成册,补充完

善学校教材资源。

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课堂经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逐步归纳形成相应的教学模式。记录失败的、优秀的课堂案例,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闪光之处,作出评价。编定成册,补充完善学校教材资源。

八、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借鉴,拓展研究视角,处理把握好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求实践创新。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培训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如何从教学实际层面入手,提炼出行之有效,适合农村小学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

3、经验总结法:从已有的关于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成果中,筛选提炼出规律性的经验,用以指导生活化课堂实践,提高研究效果。

4、案例分析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整出相应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2、围绕课题研究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相关理论培训。

3、在学校内调动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帮助实验、帮助总结,探索出一种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十、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2月)

(1)完成课题选题的论证工作,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

(2)参加相关培训,寻求技术指导,作进一步修改。

(3)完成审题报告,进行课题申报。

2、实施阶段:(20xx年1月~20xx年9月)

(1)20xx年1月~20xx年12月,开展课题分析,落实措施,完

成调查报告。

(2)20xx年1月~20xx年5月,生活化一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本校区进行相关的实验。

(3)20xx年6月~20xx年9月,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报告,形成理论实践的一整套评价体系。

3、总结评价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完成研究报告,整理材料,完成结题工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课题的研究报告。

2、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3、专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反思)

4、课题研究资料分类归档

5、一套低、中、高数学生活化课堂习题的资料。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由来。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市场迅速发展,新技术、新知识飞速更新,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已重重阻碍,这就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项的观念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综上所述,我校确立的小学数学课堂数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必将有其深远的研究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

(2)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

(3)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2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3)利用媒体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1)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

(2)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二年一班

二年二班

三年一班

三年二班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2、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抽象成数学模型。

3、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策略。

5、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6、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标,尊重教材,尊重编者意图。

(2)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教师资源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散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课内学好数学知识,在课外用好数学研究。

7、过程与方法

(1)摆正教师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合作者。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的转变,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8、情感、态度、价值观

(1)指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热爱生活的兴趣。

(3)发展学生弹性思维,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对比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反思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9月)

1、建立、健全科研组织机构。

2、完善本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建立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

4、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三)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

1、完成学生后测工作,并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结题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邀请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

4、结题时间:20xx年8月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的保证。

我校有强有力的教科研组织机构,校长亲自参研,确定本项工作为“一把手”工程。

2、组织制度的保证。

学校建立健全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指导制度。

3、经费的保证。

学校确保经费落实,确保专款专用。

4、学习的保证。

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理论指导实践。学校多为实验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并采取走出去,带进来的做法,提高研究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