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的感悟

读老子感悟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 )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始祖,唐高宗亲临鹿邑拜谒, 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苦县因为老子被皇帝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留下许多与老子相关的珍贵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相信这些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就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字句。多次拜读,感悟颇深。下面就浅谈一下我自己对道德经的些许理解吧!

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灵,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渺小。也许是为了掩饰心理上的自卑感,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为自己攫取更多的东西:房子、车子、票子……,似乎只有从别人仰视的目光中才能得到些许安慰与满足。随之而来的则是人性中种种丑恶现象的出现和泛滥;自私、贪婪、虚伪……于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了一些人巧取豪夺的借口;“人性本恶”成了某些哲学家对现实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解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成了许多人信奉的为

人处世的金玉良言;而那些正直善良的人也只能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无奈地生活。虽然是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但人与间人之似乎除了漠不关心以外,就只剩下日益激烈的尔虞我诈。 我也不例外。一方面,虽然我一直坚守“与人为善”的信念,可严酷的现实却常提醒我不要丢了“防人之心”;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激烈的竞争逼得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永无休止的课本,参考书和作业。为此,我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我想改变现状,可又不知从何入手,彷徨、困惑,使我的神经逐渐变得麻木起来,昔日的快乐,梦想已被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以冷漠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与事成了我自然的选择。这种冷漠逐渐形成一层厚厚的“壳”,将我与外界隔绝开来,而壳中的我也只能望“壳”兴叹。理智告诉我,这种近乎封闭的生活并不是我需要的,但我却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去打

破它。

在我接触到老子《道德经》后,我的思想终于开始转变。

我接触到《道德经》完全是偶然的。开始是在中央电视台看百家讲坛的时候看到一位教授在讲解老子,出于好奇对老子的好奇,就暂停了看了一会儿,老师生动的讲解和对“大道”的执着信念很快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急切地想知道疲乏家始祖老子的这本著作究竟讲述了怎样的道理,竟使这么多人对其奉若神明。在因特网上我很快就找到了《道德经》的原文,配合注释,我很快读通了全文,知道了《道德经》主要讲述的就是“大道”的性质、由来及修身养性的方法。也许是时间太匆忙,也许是原文过于晦涩,通读之后,我对《道德经》的含义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为了弄懂《道德经》的深刻含义,我每周按时去课堂听老师讲解。渐渐地,“大道”这个原先看起来虚无缥渺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可以实实在在理解并感受到的力量。

大道,先于天地而生,存在于万物之中,它蕴含着宇宙万物诞生、发展、演变衰亡的一般规律。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意思。大道是比水还柔的至柔之物。因此,大于宇宙,小至原子,它可以无所不至,作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它是一种力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虽然它并不是我们平时想象中的一种看

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它诠释着世界运行的最基本的规律。大疲乏又是永恒的,纵然是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它也不会有所变更,在漫漫长河中,它所作用的事物有兴有衰,有生有死,但它绝不会随之减弱、衰亡,因为一切的变化都是在它的作用之下,由它控制着。 《道德经》还有许多关于人应修道修德的阐述。

老子强调人要努力排除贪欲。的确,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从一出世开始,生存的本能便指挥我们不断为自己索取各种的生存必需品。特别是步入社会后,有太多的事使我们对现状不满,我们总是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得到了第一件又想要第二件,旧的欲望刚满足,新的、更大的欲望又产生了,……这无疑是与大道的精神背道而驰的。古人云:“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想想自己从小到大,似乎都在不停地与别人争:争分数、争名次、争奖励……我太在乎结果了。因为好胜心不允许我失败,我只有通过不断地与人竞争才能满足自己那点可怜的虚荣。竞争的结果,是我常常感到自己活得太累了,其实,我们应该将胜败荣辱置于脑后,凡事看淡一些,做事只求尽心尽力,

问心无愧,根本不必太在意结果,一切随缘就行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保持轻松平静的心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人要善于“处弱”和“处下”,这是我从《道德经》中得到的另一个启示。且不说历史上众多以柔弱胜刚强的事例,路边的野草,以其细小柔弱之身躯,竟能顶开压在其上的硕石,顽强地生长,即使被大火烧尽,来年春天,又是一片生机盎然,做人处世的道理其实一样。“堆出于岸,流必湍之,木秀于林,风于摧之,人高于行,众必诽之”。“示强”的结果只能是受到众的围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处处夸耀表现自己,总要显得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筹,实际上,这种炫耀除了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满足以外,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好处。对于那些既没有真才实学而又喜欢到处夸耀自己的人,人们会嗤之为“半瓶子醋”;对于那些确有过人之处但喜欢到处表现的人,则往往会因为过于出风头而遭到大家的不满甚至妒忌,其结果往往也不会很好。所以明智的人在各种场合非常谦虚,对任何人都不会居高临下,盛气

凌人。正如老子所说“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处下也”。只有善于处下的人才能得到众人的拥护。

《道德经》提倡对待他人应该采取一种容忍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争论不休。如果置身事外,冷静地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样的争论只会破坏人际关系,徒增烦恼。而在当事人看来,大动肝火的原因不外乎是认为对方占了自己的便宜。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只要将得失看得淡一些,不要将“我的”分得那么明确,不要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位置,遇事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不必在乎。洒脱一点既可以融洽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又可以使我们保持愉悦的心情,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个角度看,无“容人之量”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因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能容忍下属的过失和偶尔的“恃才傲物”,而一个杰出的下属则必须忍受上级的苛求和有时的“无理指责”。

真理是要通过时间检验的。同样,老子伟不伟大也要通过时间检验的。老子和其他名人不同的地方,没有创立任何的宗教去教人如何,道教也应该是后人所为。老子所教人的实际是一种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和思考方法。通过这种思维方法,真正了解宇宙万物演化的规律。这种思维不带任何神化色彩。是真正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天人合一,就是这种思维的立足点,只有站在这个立场,才能看清事物本身的真相。个人认为。这就是古人所体现的科学态度。这种思维,是绝对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实际上,老子理解的道,就是真相,真理。个人以为,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生活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将来科学观念必定成为人生活的主导。实际上人类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科学。所以一些宗教最终将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科学必定能解释人类不解的困惑。各类宗教意识,意识形态的理论著作最终都将被证明是不科学的。它们将随世界发展成为历史。它们只属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宗教从一定角度而言就是科学的前身,只不过加上神化色彩,而且也不想通过科学理论验证。所以造成人们偖多误解。本身又不求改进。也成为一定历史阶段意识形态统治工具。宗教与现代科学的斗争的交

点: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世界是运动的,还是静只的。只要是运动。就会发生变化。最后。要相信科学。这里的科学,不要理解为很先进,很现代的理论。而是对从古至今事物发展规律的总括。历史有时就是最大的财富。这就是老子给现代人的启示。

回顾所学、所思,我觉得做人首先要逐步克服自己的贪念。贪念消失了,自然就不太注重得失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然也就能够宽以待人。

这就是我读老子的感悟。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第二篇:读老子《道德经》片段之感悟

读老子《道德经》片段之感悟

我不怎么读书,还有点迷信,我命中属水,听家里人讲我刚出生的时候,爸爸给我起名字叫“汶”,后来爷爷说你老家在永济荷叶塘,又姓陈,陈字里面有个东,一江春水向东流。一生不会缺水,就叫“文”吧。我现在又在水电站上班,平时不怎么看书的我也就把《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仔细的看了看,有点心得和感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是老子《道德经》第八章的原文,“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友善,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同时也诱发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加强品行修养。在人际交往中,讲究与人为善。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对于机关干事而言,要充分传递领导干部的善。主动友助于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不苛求于人,也不强加于人,而是主动友助于人。对待社会心存善良,“不以善小而不为”,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相

互尊重,真诚合作的氛围,是密切同事关系的成功法宝,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善意地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同或是反对过自己的人,包容他人的不足,并及时检讨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职责上到位不越位,在工作上补台不拆台,真正做到仁爱他人,从善如流。亲善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乐善好施,同情弱者,善待困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机关干事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对待弱者,应该多一些真诚,少一点虚伪;多一些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些同情,少一点麻木;助人以解难,扶弱救贫;济人以脱危,挺身而出;扶人以作为,授之以渔,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友爱、生活的温暖与美好,这既是党务干事善良之心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

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老子借用水的无形无体的特征来比喻人的心法也应该达到无形无体的境界。我想我命中属水,与水有缘,应该以水为德加强自身修养,清澈如水,晶莹剔透;心静如水,无欲无求。更应该像厚德载物的耒河水,清洗尘埃、滋养万物、流而不腐、遇寒不成冰,碧波荡漾不事张扬缓缓东去。(韶能集团耒阳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陈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