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随笔《用心去感悟》

用 心 去 感 悟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在抱怨:“过的真没意思,每天重复的工作,重复的生活,没有一点激情和色彩。”听起来也确实如此,工作的那份热情逐渐被重复机械的工作消磨殆尽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成日里无精打采、工作缺乏上进心、心情压抑、抱怨增多??其实,有些人的抱怨本身来自对现实工作和生活的不满,或是工作本身无法给他人带来期望的自豪和满足感,或是与同事的关系紧张,疏于沟通,感受不到关怀和温暖所致。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都应该尽量阻止这种情结的蔓延开来。因为它会使我们工作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使我们与身边的人越来越陌生,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调整自己,振作起来,用心工作吧!其实生活很简单,复杂的是我们的心态,是我们对工作生活的不够用心。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心情舒畅时,外界的一切噪音都是悦耳的;而当你烦躁时,最优美动听的歌声都会被当成噪音。以大海般的胸怀面对工作生活。当我们调整心态,充满热情地投入工作,并真心诚意地感受其中的快乐时,我们会发现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如同我们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学校、对学生是何等的重要,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并且要做到尽善尽美。而当我们满怀热情、尽心尽力地投入工作时,我们的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会体味到工作的快乐,会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自豪和满足。 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关健是如何看待它、操纵它。有个故事我一直记忆犹新,说的是一只乌鸦在寒冬出来觅食,它飞呀飞,一直没有找到吃的东西,这时它又饿又累,只好停留在雪地里歇息,不知不觉雪花将它的身体埋了一半,乌鸦想飞却再也动弹不起来。随着雪花的越积越高,乌鸦的身体也越来越冷,它想,这次完了,再也没机会飞起来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只牛从它身边走过,不偏不倚在乌鸦的身上拉了一泡牛粪。乌鸦一看“乌云”压顶,在心里大喊“我的天啊,真是屋漏又逢下雨,这辈子我算完了,天要绝我啊?”可是等了一会,乌鸦感觉身上有一股暖气,它一想,原来是牛粪的暖气给自己带来一线生机,于是,它振作身上的力气从牛粪中钻出,又再次飞出天空。

在我们的生活中,当我们老是埋怨别人给我们带来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如意时,想想《乌鸦与牛粪的故事》,就会发现,这一切其实都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让我们一起用心工作,热爱生活吧!去感受工作的魅力,寻找生活的真谛。

 

第二篇:随笔感悟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在教育事业中有所建树,首先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先生的话告诉了我们:教师责任的重大,教书育人的职责之艰巨。民族兴衰,在乎我辈。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就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

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叶圣陶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这一观点有类似的说法:“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我想,这也许是对我们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吧。我将向着这一目标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