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感悟2

管理感悟(二)

挑战“想不到”

人总习惯于为想到的事而努力,而不留意还有许多想不到。在信息和知识大爆炸时代,很多发展机遇都深藏于想不到之中。要争取更大成功,必须挑战“想不到”。

为把“想不到”变成“想得到”,就要多浏览、多读书、多参观、多交往,还要多请人提醒和开导。普通员工要挑战“想不到”,企业领导更要挑战“想不到”。

怎样开发市场

首先,目标一定要选准,选不准目标等于朝天放枪而不是朝鸟放枪。在目标市场选择方面要下点本钱和时间。很多企业重视放枪而不重视找鸟,但愿这种现象越来越少。

开发目标市场要先与后取。不要太计较头几笔业务赚多少钱。卖鞭炮的往往是一边卖一边放,他不算计放的鞭炮有没有人给钱,算计的是整个一车鞭炮赚多少钱。刚进入目标市场最重要的是传播信息,扩大影响,树立信誉。只要把这些事做好了,销售额和利润就会滚滚而来。

服务企业要消“六气”

国有服务企业要消“官气”,垄断性服务企业要消“霸气”,传统服务企业要消“暮气”,先进服务企业要消“骄气”,处在困难之中的服务企业要消“唉声叹气”,知识型服务企业要消“书生气”。只要消除这些气,我国服务业就会有个大发展。

技术专家要跟经营管理专家相结合

有些民营企业搞不好,原因之一是重技轻管,用的多是技术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搞好一个公司不能没有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千万不要认为单靠技术就能搞好一个企业。搞好企业固然离不开技术,但也离不开其它的术,经营术、管理术、策划术、推销术、广告术、公关术,样样都离不开。企业发展靠的是许多术,而不是一个术。

管理的局限

虽然办好企业离不开管理,但光靠管理也办不好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只是在实施正确战略、计划和任务时才有意义。假如战略、计划和任务本身是错的,那么加强管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管理的目的无非是让员工努力照办,方向都错了,员工努力照办有什么用?

经理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经理人好象乐队中的总指挥。总指挥不会告诉每一个演奏者怎么演奏好自己的乐器,更不会自己去演奏一件乐器,这是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的,他只告诉他们演奏的内容与节奏,否则演奏出来的乐曲就乱七八糟。其实,现代经理人更象旅游向导和足球裁判员。他的首要职能是引路,他的重要职能是在企业搞法制。

解决问题要讲究智慧

凡人忙于解决具体问题,智者主动解决根本问题;

凡人单纯解决当前问题,智者提前解决未来问题;

凡人力图解决全部问题,智者善于解决关键问题;

凡人只是解决有形问题,智者还要解决无形问题;

凡人总是解决别人问题,智者首先解决自己问题。

增强智慧意识

我们虽然要努力学习知识,但也要努力增长智慧。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多不等于智慧大。怎样学知识存

在智慧问题,怎样用知识也存在智慧问题。国外已经开过好几次智力发展大会了,可见智慧发展何等重要。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想赶超先进国家,除了要学习他们现成的科学知识,也要表现出比他们更高的智慧;企业要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智慧。

战略与战术

战略指导全局,战术指导局部;

战略指导长远,战术指导当前;

战略比较原则,战术比较具体;

战略是大战术,战术是小战略;

战略统领战术,战术保证战略;

选好经理人是战略问题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有些老板日益感到缺乏精力、能力应付重大决策和日常管理,于是想寻找经理人。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它反映了客观需要。也一些老板没有这种想法,他们既过重地看待手中的权力,又过高地看待自己的能力。

问题是这种想法不能过迟,等到感觉缺乏精力和能力了才有这种想法就有些迟。聘用经理人是民营企业的大事,物色一个信得过的经理人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因此,老板需对经理人选作出战略安排。提前预测到这种需要,提前搞好对经理人的物色、交往、考察、沟通或培养、锻炼等准备工作,是智慧型老板的重要标志。

以德兴企

有人说“以德兴企”是说大化、说空话,岂不知德能感人、德能服人、德能引人、德能聚人。得人者得企业,得人者得市场,得人者得效益,得人者得发展,这难道不是人们经常看到的现象吗?

使员工微笑

笑有多少种,其中包括微笑。微笑是自然之笑,是心情愉悦心面部表现,是人人追求的东西。使员工微笑,就是使员工心情愉悦。撇开文明问题不谈,最聪明的企业领导会努力使员工微笑。因为他们知道,要是员工心里不痛快,就甭想得到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全靠这“三性”。 给员工情趣与欢乐

在企业中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但不要搞管理主义。管理这种手段,有利、有弊,作用也有限。管理的目的无非是让员工多为企业作贡献。要是有其它办法让员工进入这种状态,何必非使用管理手段呢?我听说新加坡为增强国际竞争力而注重情趣建设;还听说国外有个顶尖公司专门成立了“欢乐委员会”,旨在使公司“成为一个愉快的工作地方”。但愿这些新动向能够引起广大企业领导的注意。

重要的是不断学习

私企老板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之所以这么强调,不仅是由于市场与社会变化得太快,也是由于很多私企老板原来就缺乏经营管理知识。

影响私企老板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时间问题,而是意识问题。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往往拒绝学习,原因是盲目地认为自己说话办事都是对的,根本就用不着学习。要是他们没有这种意识障碍,多学习点新东西并不困难,不但可以挤些时间去接受培训,而且从公司内外随时都可以请到“一事之师”。

好领导要指好方向

领导是指方向,管理是下命令。要组织一场进攻,当统帅的不指引正确方向不行,光指引正确方向不下命令也不行。看来,领导与管理是不可偏废的,在任何一种组织(其中包括企业这种组织)都不可偏废。问

题是现在许多企业领导重视下命令,轻视指方向,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任何一个企业发展都面临方向问题。为了辨明方向,就要好好调查、好好研究,必要时还要好好咨询。只有这样,才能当好领导。在方向不明、不正的情况下,管理就是瞎管理、乱管理。

 

第二篇:管理感悟

管理感悟:一天擦六遍桌子容易吗? 写在前面:

执行,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之一。对于执行来说,组织中的不同层面的人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呢?脱离开那些高深的理论,执行的一个层面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持续得做好。如何才能把一件小事情持续得做好呢?笔者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大家共同分享。

有人用这样的故事来说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如果训练一个德国人或日本人,让他每天擦6遍桌子,他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6遍,慢慢地觉得5遍、4遍也可以,最后一看领导不在,索性就不擦了。

因为这个故事很形象,说起来又比较解恨,所以广为流传。象其他的一些故事一样,这个故事是以中国人的素质低为卖点的。当我们对员工的低素质表示认同的时候,就自觉不自觉的将很多责任归结在员工的身上。对于管理而言,我们的目的是行而不是知,不可能寄希望于企业来改变社会,但是企业却实实在在的面临着如何管理这些人的问题。

那么是不是就是说中国人的不敬业、中国人的低素质就是天生的呢?中国人的劣根性是不是低素质的根源呢?中国企业执行力差是不是因为文化的差异产生的呢?是不是一天擦6遍桌子真的是那么容易?思考这些问题,觉得有点意思,就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天擦6遍桌子其实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知,一天擦6遍桌子是目标,我们需要这样做;二是行,有一定的办法和手段保障做到了。我想,对于我们的很多人、很多管理者以及很多企业家而言,在认知的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智慧;关键是在行的方面,为什么我们的组织执行力特别差、员工的执行力特别差呢?

是人的差别吗?

和在德国的一个朋友聊天,谈到德国人的问题。在我们的印象中,德国人是规矩的近乎呆板的,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朋友告诉我说,德国的中年人真的是非常认真、非常古板的,就是这些人真正承载着德国的发展。我的朋友是个愤青,也是个懒虫,不过到了德国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似乎睡觉也少了,人也勤快了。他和我说了一些在德国打工的事情,在德国打工挺不容易的,钉是钉铆是铆,清汤白水,清清楚楚,想偷懒被发现一次就被fire了,而且还会被写进自己的打工许可之中。

我朋友的经历其实已经很能说明执行力差距产生的原因了。他也亲历了一次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经历。

是什么决定了这样的结果呢?我的看法是——制度。是制度,让我们的组织执行力很差,员工的执行力很差,一天擦6遍桌子都做不到。

那么执行力强和执行力弱的企业制度差异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一天擦6遍桌子为例,来说明一下执行力差异产生的制度原因。

第一个方面:对擦桌子的价值的认识

每一件工作作业实际上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对价值大小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对作业价值的认知。

对于成熟的外企而言,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对于作业价值的认知已经非常明确、非常清晰了,所以对于是否做一件事情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认知、非常坚定的,比如说一天擦六遍桌子。而这种坚定的认知通过制度、规范、培训、处罚等方面的工作又具体的落实到工作当中去了。简单的表述就是:一天擦六遍桌子,对于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你承担这样一项工作的责任,你做不好这样一项工作,就不具备在公司工作的能力。长期的制度坚持,就产生了责任文化和执行文化,又不断的影响着后面的人。

对于国内的广大企业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有人说:中国企业是属兔子的,必须边吃边跑,说得好听一点叫经常性的变化,说得难听一点叫朝令夕改,这是中国企业的重要特征之

一。由于缺乏长期的管理积累和作业价值分析,因此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并不清楚哪些作业是关键性的作业,对待很多问题就像搞运动一样,搞一搞、停一停。另外一方面,因为大多数的企业都属于发展过程中,在跑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解决问题的技术难度又太高,所以也比较难认定哪些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哪些作业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标准是必须贯彻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具体到一项具体的作业,时而重视、时而忽略,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明确标准,不能经常检查,不能将这些工作常态化。说得好一点叫做螺旋式上升,说得难听一点叫做懒驴拉磨。大家也都可以评价一下,在我们的组织中有多少事情是这样的循环往复而又没有推进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就非常容易形成一种投机文化,不断的影响着后进的员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