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唐诗的感悟

我学唐诗的感悟

小时候,我们都会用稚嫩的声音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当登高远眺,我们又总会自然地想起那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身处异地的我们,独自过节时,便会惆怅着感慨“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是什么提炼了我们生活中这些平常的感触呢?——是唐诗吧! 它总是离我们这么近,我们甚至忘了感叹它是跨越了一千年的时空巨变来到了今日与我们相见。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景象今天看来是否还如诗人营造的那般原汁原味已无法想见,但有种感觉是相通的,与岁月无关,与文化相系。

无论是读唐朝哪一位诗人的诗,都会让你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他们的诗就如同随手拈来,似乎毫不费力似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年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的《渔翁》让人在轻松愉悦之中,感受着诗歌带来的自然清新的情趣。虽然有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写出唐人作诗的辛苦。也有诗人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但那也是诗人们的一种渲染,一段诗歌佳话而已。真的是那样的话,那杜甫不早就把头发也捻光了,李白也早就骨瘦如柴了

诗来自心灵的感悟。灵光闪现,心有所动,便成就了诗作。这不是呕心沥血就可以做到的。没有浑厚的文化基石,没有深邃的知识修为,再没有闪动的灵感。光凭死学苦学如《红楼梦》里的香菱者,也只是得其皮毛,而终不见其精髓了。个别词句的“推”“敲”,只是作者在成就了的创作里寻求意境的逼真罢了。

学习唐诗,平淡自然中却蕴涵着无穷的回味。初学唐诗,也没有觉得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明白如话,如实描绘而已,毫无新奇可言。久久的品味,才觉得回味悠长,醇香绵绵不绝。“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以酒开头,写离情别绪。平淡中感受到情意绵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殷殷关切之情,尽在离别的酒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谊相随,永不孤单。很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趣。前者是到处是朋友,后者则是朋友相互关心挂念,在天涯海角也不会孤单落魄的。人生就是这样,聚少离多。面对现实,只有振作起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却话”将眼前之景变作了未来之景,让你去细细体味这其中的奥妙。相思之意便立现于眼前,情意之绵绵非文字可表达的明白。

学习唐诗,如入一片绿洲,到处鸟语花香,景色宜人。让你有美不胜收的感觉。这里刚刚才“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里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再回头时就有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人面似桃花,多么美的描绘啊!楚楚怜人的杨贵妃,身在蓬莱仙境,难忘人间恩爱。面对大唐来使,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娇媚,让人怜惜之情倍增,肝肠痛断。就连生活在锦江边上的杜甫,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依旧不忘感受着春天带来的赏心美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繁花美景是观赏不尽,身前身后,热闹非凡。而这景色有时候变幻莫测,让人感到在目不暇接之中,有一种伤感不由自主地产生出来。“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在通往长安的大道上,宝马香车,络绎不绝。才子士女们花团锦簇地到玄都观里看那盛开如火的桃花。“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天。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才看完桃花回来,转眼之间,便是遍地的菜花盛开了。诗人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将这大千世界都注入了诗中。让人们感受诗韵带来的美的享受。好景处处,但好景不能久长。诗人们用他们智慧将这转瞬即逝的美景在诗中凝固了下来。

学习唐诗,感受诗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让诗的意境变得更为深广幽邃。只是几十个字的诗篇,却让你的眼前有着无限广阔的境界以及绚丽多彩的景物出现。给你以惊奇,给你以出乎意料的喜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奇峰突起,让你无缘的惊讶,如此长的白发,这愁绪需要多少啊!三千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在眼界里完成一个无限的延伸,把那不尽的愁形象化了。变无形于有形,遂成为抒发愁绪的精典。“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眼前的春景是如此的秀丽,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让人感受着这美景给人带来的愉悦。作者笔锋一转,以“千秋”、“万里”将时间和空间无限地延伸开来,历史的沧桑变化被浓缩到诗作里来了。

诗,不是简单的依照一定的形式,只要按照要求做到了,就是好诗。好诗如同美人一样,不仅有着婀娜的身姿,还要有高雅的情趣,以及从

内心里透出的典雅的气质。这不是装出来的,这是一种修为,一种自身能力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唐诗,是凝聚着诗人们丰厚的文化沉积和不断地追求着的创新活力。诗歌来源于生活,是大唐那种文化氛围,滋养着诗歌的健康发展。也是大唐的那种积极向上,宽宏大度的社会现实,给了诗人们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也给了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诗人们倾心于写作,并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着自己的创作水平。诗人们在创作中的认真细致的观察,让诗人的诗作,有着意想不到的神奇的效应。在描绘出事物的本来情形时,又蕴涵着丰富的的哲理意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个人的不幸是无法阻挡车轮前进的轨迹的。与其感叹时光的流失,不如振作起来面对生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由佛理参悟出来的妙句。心中有你,天涯即眼前,心中无你,眼前即天涯。诗人以人生的豪迈来替代告别时的伤感和沉闷。“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怎么能写出如此真切的句子。其中也暗含着勃勃的生机,是在细微处不知不觉中产生出来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遍及天涯海角的青草,在野火里完成涅槃,在春风里更加的生机勃勃。生命的顽强不是能够随意摧残了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通过描绘,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的事物是在旧的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新的日头就将在夜的离去时升起,新春在与旧的年夜告别后来临。如此神来之笔,不得不让你惊叹不已!

文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唐诗也是这样的。诗人们一直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着,他们见证了时代的蒸蒸日上,也见证着时代走向衰亡。

“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强大的唐王朝,让无数的男儿奔赴边疆,建功立业。也惹得许多读书人,投笔从戎,希望通过军功来达到封侯拜将千古留名。“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强盛的国家孕育出了豪迈的诗篇,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豪情和乐观的气概。“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李贺在诗里表现出的对皓首穷经地死读书,在这个建功立业的时代里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希望能够横刀立马为国家冲锋陷阵。“报得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训君死。”表现出作者奋不顾身地为国家而奔走效劳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边塞生活是艰苦的,但诗人们诗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却是积极向上的。王之涣、王昌龄、王瀚,还是高适、岑参,还是其它的诗人们,都以其诗歌的豪迈书写着唐帝国的强盛和向上乐观的积极情怀。败乱时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写出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给社会带来的惨状,也预示着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诗人们面对着官贪吏虐的社会现实,在发出了“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愤怒的呐喊。只能无奈地叹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中这亡国的灾难在悄然来临。

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是唐诗鼎盛的原因之一。一个开放的朝代,一个文化自由的朝代,一个追求着梦想的朝代,为这个民族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恢宏大气的国度里,让诗歌如同细雨一般飘洒渗透在这个朝代的每一个角落。诗人们可以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而不用害

怕受到责难。他们让这个朝代充满了诗意,也让他们自己不断地跨越着时代,走入无数人的生活里。从儿童幼稚的声音里,我们听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朗诵,一直到白发老人低声吟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慨叹。唐诗,深入了我们的骨髓之中!

 

第二篇:诵读经典文化 感悟唐诗魅力

诵读经典文化 感悟唐诗魅力

枣阳市北城南园小学 王 智 联系方式:189xxxxxxxx 秉承着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的理念,我校在五园创建活动活动中响亮的提出了创建书香校园,打造快乐南小的奋斗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追求。

在浩如烟海的文化传统中,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营造书香校园,打造特色学校,就以唐诗为立足点,并把它作为开展书香校园的一个载体,唱读唐诗,咏诵经典。

一、精心营造诗意环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是促进读书活动的助推器。我校精心营造了橱窗文化、墙壁文化和教室文化互为补充的读书氛围。学校大门的一副对联“诗韵辞章琅琅书声书香地,德厚学笃谦谦和气和谐园。”彰显了咏诵经典的书香校园的特色,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唐诗的书画,“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春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时时与学生相伴,诗中表达的感情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扉。橱窗内,配以关于读书名言或者唐诗的学生书法习作,墙报上定期更换有关名著导读、读书心得等方面的内容,教室门口每个班级个性化的班牌,

浩然班、王维班、三字经班、杜牧班、李白班、居易班、杜甫班等,典雅大气。教室内根据班级名称进行相关的布置,整个校园环境亲和,书香飘逸。

二、着力打造诗意团队

袖长方能善舞,学校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诗意教师队伍,打造一支优良的诗意家长队伍。校长、班主任、语文教师是经典诵读的引领者,同时又是组织者。学校要求教师每周要读一本好书,同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并经常性地组织检查评比,表现好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奖励,力争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随笔、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获奖或发表。此外学校还举办了教师读书论坛,定期组织教师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论坛上进行交流,把自己喜爱的书目在论坛上向其他教师推荐。

在书香校园的建设中,学生家长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了打造一支诗意的家长队伍,我校开展了“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小手拉大手”亲子读书活动的动员,利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定期和学生家长联系,督促他们和学生一起读书。截止目前我校已经评出了20多个书香家庭。

三、开展诗意活动

学校以唐诗咏诵为切入点和突破点,以量化和规律化的训练为主要手段,促使学生在读书上有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领学生去“读书、读诗——感悟时空;讲书、讲诗——感悟情感。”进而达到“用书、用诗——感悟人生”的目的。

1、 读书、读诗——感悟时空:

唐诗拥有永久的魅力,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不了解古诗的人不会完全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它是中华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从诗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诗人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还能了解到当时的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的演变过程。

在引领学生学习唐诗的时候,我们不是简单地让学生们去读、去背,而是拓宽思路,采取多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让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接触唐诗。如我们开展了唱唐诗、舞唐诗活动。

(1)唱唐诗。我国的许多经典唐诗都已经被改编成了歌曲,我校组织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的时间教学生唱会了多首唐诗,如《鹅鹅鹅》、《静夜思》、《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每节课下课校园广播都会响起这些由古诗改编的音乐,每节课上课时学生们唱的也是这些歌曲,就是在放学的路上孩子们嘴里哼唱的也全是这些歌曲。

(2)舞唐诗。我们还把一些唐诗改编成了校园集体舞,如《游子吟》等,以前的大课间操我们都是做《感恩的心》手语操,现在也变成了改编自唐诗的集体舞。

我们采取的这些学习措施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校园里每时每刻都能感受经典,我们相信在这些优秀文化的熏陶之下孩子们一定会受益无穷。

2、 讲书、讲诗——感悟情感:

唐诗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引领学生学习唐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为了引领学生从唐诗中感悟情感,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唐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唐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而趣未完。

二是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朗诵、演讲比赛活动,如我校开展的“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朗诵、演讲、背诵比赛活动。同时各班利用晨会、班会时间让学生畅谈读诗的感受。

3、 用书、用诗——感悟人生

唐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以前我们老师在读、背、记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却忽视了对唐诗熟记后的运用。为了让唐诗学习落实到实处,我们要求教师锻炼学生读诗学写,读写结合。

一是开展旧诗新解活动。主要做法是:(1)连缀,解读诗意,训

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一首唐诗改编成作文;(2)补写,感悟诗情,训练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句以外的情景;(3)延续,深化诗蕴,让学生把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见解。

二是用记笔记、写心得、名句摘抄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唐诗。每个学生都准备有学习笔记本,或在老师的讲解下,或通过字词典自己弄清诗句的意思,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必须交一篇学习唐诗的心得。我们还要求学生在阅读唐诗的过程中,遇到自己喜欢的诗句要及时抄下来,以积累语言素材。

三是开展“我眼中的诗人”征文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对诗人所写的诗的理解,用自己的眼光去评价一下诗人。

四是让学生从诗中领略到的情感,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懂了《游子吟》,我们让学生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洗脚等,无声地感染者学生的行为习惯。

南园小学,两年的书香校园实践,我们真实又欣慰地看到了校园的变化,原来嘈杂的喧闹声变成了朗朗的读书声、动听的音乐声。经典文化的熏陶,唐诗魅力的感召,南园小学明天的校园将弥久持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