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美 体验美

感悟美 体验美

人教版第二册《夏夜多美》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 激趣导入

师:夏夜静悄悄的池塘里突然响起了“呜呜”的哭声,到底是怎么回事

(反思:伴着优美的旋律,轻轻的叙述,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中)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师: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生:(静心朗读)指名试着说说。 师:听录音,用“○”画出文中的生字。生:静心听读,圈画生字。

师:再读课文,看哪些生字读不准,同桌互相帮助。生:读文,互相正音。

(反思:读准了字音,又熟悉了课文,还体现了同伴互助。三、 识字写字。

师:点名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字? 生:说出找的字。

师:(板书生字)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生:讨论识记方法。

师:谁愿意向同学介绍你的识字方法?

生:学生举手自愿介绍识字方法,其它同学评价识记方法好不好?(反思:令人欣慰的是一个同学竟然说出了他会识记师:根据情况还补充介绍几种识字方法。如:1、歌谣识字:目木睁,月要腰,爪巴爬,日寸时。两字合一字,

) 个生字的方法。)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夏夜吧!(轻音乐播放,板书课题)

13

好记又好认。

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2、 猜谜识字。鼓励学生根据字形来编字谜。

师:写字指导。写好“非”字。“送、过”联系“连、远”二字的写法,自己学写,“他、她”重点指导写好“也”字。

生:自由联系书写。

(反思:老师也参与识字,学生兴趣高,生字书写掌握也很好。)

四、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1、 检查读,开火车读,看音是否读准。(学生分段开火车读,老师指导。)

2、 想象读,教师叙述,,学生闭眼感受美。

3、 评价读,学生竞赛读,互相评价,看看能否读出对夏夜美感觉。

4、 老师参与竞赛读。和学生比比谁读的好?

5、 思考读,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星星为什么高兴?

6、 学生:星星是因为他知道是蜻蜓、萤火虫还有睡莲姑姑把小蚂蚁送回了家,他们互相帮助,所以星星就高兴了。

(反思:他们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也感受到了星星高兴的原因,从而体会了夏夜多美的意境之中去了。)

7、 带着体会诵读课文。学生有看体会,很快就能诵读了。

五、 课外延伸:

师:夏夜美吗?

生:太美了!

师:自由观察夏夜,说说你看到的夏夜。

众生:将自己观察到得夏夜说给同学听一听,评一评谁说的最好? (反思:学以致用,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观察了美丽的夏夜,大多数同学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谈起美丽的夏夜,并且运用到课文中的词句,将课文与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揉和一起,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各自的风采。看来教学不一定要多摆“花架子”,只要实在又适用就会逐步的实现“高校课堂”的目标。)

 

第二篇:一路感悟一路美 (推荐)

一路感悟一路美

——《鸟的天堂》教学拾零

感悟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情感经历,一种审美体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借助声音、图象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效的感悟了文本中渗透的意境美、流动美、自然美、和谐美。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xx年乘船欣赏了广州天马河沙洲上的一棵有着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感受到古榕树茂盛无比,树丛中栖鸟千万,鸟儿榕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特的天然风景后,写下的经典散文。 感悟可视可听可触的意境美

作者在文中用精美的语言描述他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次次体物入微,表达精当,化景物为情思,变情意为外在的艺术画面。使主观感情和生活图景相交融,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的艺术境界。

一、是巧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构成明亮的艺术画面。如第一次到“鸟的天堂”时:“天边红霞灿烂”、“白茫茫的水面没有一点波浪”、“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上,真绿得可爱”,给读者展现了绿树碧水与蓝天红云相映成趣的优美景致,让读者通过视觉想象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二、是巧用表示状态的词语展现大榕树的勃勃生机。榕树长期繁衍生生不已,大得独木成林;绿得“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茂盛得“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通过“卧”、“颤”、“簇”、“堆”等表示状态的词语,来赞美这株将生命力推向极致的树。

三、是巧用动词把榕树人格化。如“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一个“卧“字仿佛让读者看到了安详、古老的榕树,静卧在水的中央,如仙人自在,如美人优雅,如老人安详。作者又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样一唱三叹的感慨句,使榕树的生命力久久地回荡在每一片树叶之上,回荡在每一个读者的心间。 感悟气韵贯通的流动美

本文像一条清泉小溪那样活泼流动着,给人以闪烁跳动的感觉。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选择在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嘎嘎呼唤,翩翩起舞,野趣盎然,为了表现百鸟争飞、争鸣的全新感受,作者恰到好处地使用了排比句、长短句、复迭句式。长句如拂水的垂柳舒缓而流利,短语如战场上的散兵线,平实而凝炼,长句短语错落有致,使文章气韵贯通,读之自然流畅,诵之琅琅上口。如写百鸟争飞时,用“起初”“后来”“接着”表示时间的名词贯通,用“把手一拍”、“继续拍掌”两个短句,连起了由静寂到有鸟,再到鸟开始飞起,最后到处是鸟,用各具情态的整个场面的变化过程,来表现热闹、欢腾的景象。体现了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连通:由“眼睛应接不暇”的概写,到“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再到一只画眉鸟的细写,连贯流畅,紧凑而又有变化。字理行间流动着一种跳动的情感美,令人回味无穷。

感悟平中见奇的自然美

本文语言平易自然,看上去随便说来,意到笔就,没有矫揉造作斧凿生硬的痕迹,实际上作者以最简炼的笔墨传达出最丰富的思想感情,常常在明白如话的语言中巧妙“生疑”,平中见奇,奇中见深,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还激发了读者的审美情趣。

如“当船向着高塔下的乡村驶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大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课堂上,学生对“我感到一点儿留恋”产生疑问: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

了茂盛的大榕树,觉得很美丽;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上鸟多而欢的壮观景象。为什么才感到“一点儿”留恋呢?我和同学们对“一点儿”用得是否恰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认为:作者在离大榕树很远了还感到一点儿留恋,可以想象他就要离开大榕树甚至刚离开时,一定是感到非常留恋。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只看到茂盛的大榕树,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鸟的天堂表示否定;第二次去时看到了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既而对鸟的天堂表示认同和赞叹,情感变化已经很大了。用“一点儿”这个词来表达作者清新淡雅又款款深情的真实感受,太恰当不过了。

又如“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这一句中,作者又用“仿佛”一词巧妙“生疑”——到底听见没有呢?我引导同学们紧扣文本,展开想象:当时可能真的有鸟在扑翅膀,但作者注意去看时,却没看到鸟,不敢确定是否有鸟,所以用“仿佛”;还可能是当时鸟儿都在巢里栖息,作者听朋友介绍后,渴望见到鸟,以致于耳旁隐约传来了鸟儿扑翅膀的声音,因此,用“仿佛”一词表达这时的感受,不仅恰到好处,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感悟情文并茂的和谐美

《鸟的天堂》一文,作者的赞美之情浓得几乎要滴出来了。他把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化作精美的语言文字,来打动每位读者。他遵循自己的情感变化,先写第一次看到是“几株”大榕树的错觉,先抑,后写真是“一株”大榕树,后扬;先写没有看到鸟的遗撼,又抑,后突出写群鸟嬉戏的场面,再扬。证实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前后对比,波澜起伏,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写“鸟”的天堂,作者不从写鸟落笔,用大量的篇幅写河面上榕树的远景,写大榕树枝干茂盛的近景,写“闪耀着翠绿色的叶子”的特景,表现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突出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个主题。即使在描绘百鸟飞鸣的动人场面时,也不是孤立地写鸟,而是把鸟置身于大榕树的背景下来描写,更有效地突出了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这个中心。

作者将树中飞鸟的动态描写,与榕树的静态描写形成对比,使课文形成了“鸟——树——鸟”充满诗意的对话特色。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同学们自己选择“榕树小组”和“鸟儿小组”来合作学习,在仔细品味描写自己的段落中,找出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再面对大家赞美自己,最后换位赞美??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实现了人文精神的升华。同时,我配合了声响手段,让情景与兴趣,朗读与激情,想象与语言静静地在课堂中流淌,使学生有效地感悟了文本渗透的景美、文美、情美的和谐之美,师生共同演奏出了一曲走进天堂,拥抱自然,亲近小鸟,充实生命的和谐赞歌。

20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