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情况汇报

扶沟县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情 况 汇 报

今年年初,继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后,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豫发[2011]1号),扶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刻解读文件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各项措施

省委一号文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解读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要求相关涉水部门认真学习,紧密联系我县水利发展实际,开展调研,找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办法。县委、县政府多次听取水利部门工作汇报,要求水利部门认真解读省委1号文件精神,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县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成立了扶沟县水利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并结合我县水利发展实际,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县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了扶沟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成员,。制定了《扶沟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评比奖励办法》,印发了扶沟县2011――20xx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了省委文件中要求的各项指标,更易于实际操作执行。

1

二、乘势而上,抓好省委一号文件的落实工作

1、不断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省委1号文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确定了本年度县级财政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一是大新镇、城郊乡排涝工程共完成清淤沟渠8条,配套桥涵33座,动土方13.67万方,砼及钢筋砼1878.26方,共投资307.52万元。二是东五干渠桥,清水沟姜庄桥的拆除重建,共开挖土方150方,回填100方,钢筋砼577方,钢筋13吨,总投资105万元。三是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工程,计划开挖疏浚骨干排涝河道丰收河及固城干渠,其中丰收河治理长度12.5公里,固城干渠治理长度2.4公里,配套桥涵24座,投资650万元;计划对汴岗、大新、等二个乡镇易涝区高标准治理,共清淤沟渠65条,长90.6公里,配套桥涵120座,投入资金450万元。县级财政用于面上的水利投资较去年大幅增长。这些项目实施后,对改善局部地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将起到积极作用。明年,县级财政投入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再有较大增长,县级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如对水毁桥梁、病险小型涵闸、小农水基本建设等。

2、积极做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目前,我县水利建设工地如火如荼,呈现前所未有的宏大气势,在建的重点项目有: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扶沟县20xx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完成土方52万方,砼700立方米,钢筋95吨,投资2179万元,完成工程总量的92%。二是扶沟县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外资项目工 2

程,该工程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已相继开工建设,现工程两个合同包正在紧张施工中。三是贾鲁河扶沟城区段治理工程;该项目市局正在招标中,县建设指挥部已成立,拆迁评估会议及任务分解已落实到位,工程总投资311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146万元,县级配套700万元。四是小农水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该项目分三年实施,今年是第一年,涉及汴岗镇的11个行政村,工程总投资3640.2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00万元,省投资1500万元,县级配套6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40.23万元,现该项目方案已批复,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这些工程有的是我县作为业主,有的是上级业务部门作为项目法人。不论哪一级作为项目法人,县委、县政府都倾注热情、精力,抽调精干力量,协助配合上级部门,积极做好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环境协调,保障重点工程顺利施工,加强施工建设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按时高标准完成。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开展基础工作

1、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末级渠系改造力度,开展农村小型沟渠综合整治,完善小型井灌区抗旱水源建设,推进机井通电工程。“十二五”期间将完成13.6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力争有效灌溉面积达105万亩。

2、细化“十二五“水利规划。将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细化到 3

“十二五”规划中。在防洪方面,贾鲁河城区段、固城干渠、马村干渠城区段、芦义沟防洪除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对纳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的贾鲁河、清水沟、老涡河、涡河、尉扶河等5条河道重点河段进行治理,除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在灌溉方面,“十二五“期间,解决赵口灌区扶沟区域57万亩耕地灌溉,西南灌区5万亩耕地灌溉问题,大力推广微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方面,近期计划投资4000万元,完成跃进河防洪闸、贾鲁河摆渡口闸、高集闸等三座大中型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6000万元对贾鲁河北关闸拆除重建。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到20xx年底全部解决计划内饮水不安全人口,到20xx年基本解决我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并达到管理落实,长久发挥效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所有村覆盖。在防汛抗旱方面,建立基本完善的省市三级联网的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防汛抗旱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

3、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进行严格控制。水资源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对每一家用水户均建立了水资源征收档案,年末进行管理考核。为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扶沟县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的通知》。扶沟县水利局、公安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联合开展保护水资源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方案》,《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确保河道安全度汛专项检查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

4、落实水利工程管护经费和水利工程养护经费(按政策核 4

定,我县水利工程养护经费为831万元)。今年起,我县将探讨逐步建立小型农水工程村级水管员管理制度,县财政给予补贴,发放聘书,逐步改变农村水利工程无人管理、毁坏严重的状况。

5、建立健全乡镇服务体系。各乡镇已明确2名人员负责本乡镇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承担本乡镇防汛抗旱等日常工作,配合县水利部门实施重大水利工程的论证及建设工作,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乡镇水利服务体系。

四、存在问题

1、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一事一议”又实行困难,导致“小农水”建设滞后,抗御自然的能力大大减弱。

2、全县水利工程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水利工程建设部门较多,工程建设标准不一,各自为政,难以管理,利用率低。

3、现行的土地经营模式严重制约着现代水利的健康发展。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为图方便,随意在自家田头平沟平渠,设置阻坝,导致涝时排水不畅,旱时输水不通。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实行土地集约经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成百上千亩规模种植,才能解决农田排灌通畅问题。

4、乡基层水利体系不健全,人员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基层水利服务管理归乡镇有10个年头了。多年来,原水利站人员大多从事非水利行业的行政工作,业务荒废,受编制影响,多年 5

来,未进水利院校毕业大中专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凤毛麟角,捉襟见肘。

五、建议

1、确立“国家投入为主导”的农田水利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国家投资力度。。

2、整合水利项目资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充分利用项目资金,使其效益标准化、最大化。

3、建管并重。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和财政奖补政策等。

4、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建议省里借鉴林业部门做法,批复组健水利公安,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遏制破坏,损毁水利设施的不法行为。

6

 

第二篇:两市贯彻落实省委1、2号文件情况

关于对仙桃、潜江两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

1、2号文件进行督查的情况汇报

第十三督查组

20xx年9月10日

省委财经办(农办):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鄂发?2011?1号、2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检查督办的通知》(鄂办发电?2011?51号)要求和8月17日检查督办工作动员会统一部署,8月23日至26日,第十三督查组对仙桃、潜江两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2号文件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督查工作情况

本次督查主要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访群众等方式进行。督查组成员本着突出重点、严格要求、实事求是、加强探究的原则,发扬“三万”活动的扎实作风,全面摸清情况,开展实地调查,注重问题商讨,达到了以督查促工作的目的。

(一)总体情况

仙桃、潜江两市对本次督查非常重视,均按照检查督办的重点内容及工作要求,组建专班,认真自查。本次督查共召开座谈会2次,共有58人参会,走访了7个乡镇8个村20户,收集基层干部及群众意见和建议12条,先后察看了 1

仙桃市杨林尾镇、陈场镇水利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潜江市总口管理区华中家具产业园、熊口管理区东大垸迁村腾地、粮棉田间管理、原野公司标准化蔬菜基地、万家岭新社区建设、熊口镇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小集镇建设、镇中心水厂、马场村、郭湾村新农村建设和小农水建设、园林办事处和潜江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社区建设等项目现场20个。

从督查总体情况看,今年以来,仙桃、潜江两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委1号、2号文件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仙桃市切实把握“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指导方针,着眼长远打基础,立足当前抓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保持了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潜江市切实夯实水利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三农”工作出现可喜局面。

(二)两市贯彻落实今年省委1号、2号文件工作情况

1、仙桃市贯彻落实今年省委1号、2号文件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仙桃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委1号、2号文件精神,切实把握“三化同步”、“两增同步”的指导方针,着眼长远打基础,立足当前抓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保持了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2

面:

(1)、大兴农田水利,增强抗灾能力。坚持把农田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仙发[2011]1号),进一步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掀起了新一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一是整合项目,板块推进。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把水利、国土、农业、林业、农开、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连片整治。二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泽口灌区续建配套、洛江河综合整治、通顺河水利血防、排中河疏挖、沙湖泵站电排河加固以及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骨干水利工程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实现投资14184万元。三是以奖代补,政策激励。去冬今春,市级共兑现“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据统计,全市共投入劳力28万多人次,投入机械2432台(套),完成标工1435万个,检修涵闸泵站164处,疏挖沟渠1866千米。

(2)、突出比较优势,壮大特色板块。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调结构、建基地、扩板块。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90万亩优质水稻、70万亩双低油菜、40万亩优质棉花、90万亩名特水产、1000万只生态家禽、120万头商品生猪和20万亩基地蔬菜等七大成型特色农业板块。同时,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引导结构调整走“一镇一业”、“多村一品”的路子,放大“六个一”(一粒米、一蔸菜、一头猪、一条鱼、一只鸡、一枚蛋), 3

努力培养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产品产出单打冠军。其中:“全国网箱养鳝第一镇”张沟镇着力打造百里养殖经济圈,网箱养鳝发展到4.5万亩100万口;“中国养鳖第一镇”杨林尾镇大力推广鱼鳖套养模式,集中发展鱼鳖套养面积3万亩;“全省养鸡大镇”郭河镇规模养鸡800万只以上;“养猪大镇”毛嘴、郑场镇年出栏生猪能力超过60万头,占据全市调出总量的一半左右。

(3)、狠抓“四个一批”,推动加工转化。以“打造百亿产业集群、带动百万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四个一批”工程建设为载体,编制发展大规划,突出年度大行动,引导企业大集聚。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175.4亿元,其中8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1.4亿元。

(4)、创建精品名牌,确保质量安全。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广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步伐,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上半年,全市没有发生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市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03个、绿色食品18个,创建出口备案基地12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评定著名商标21件、知名商标44件。5月19日,作为全省的唯一代表,接受了农业部组织的全国重点生猪养殖场(户)瘦肉精专项检查,抽查了150个生猪养殖场(户),现场检测尿样400份, 4

结果全部合格,成为向全国推介的先进典型。

(5)、推进连片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六线一片”(仙汉线、彭杨线、白沙线、仙洪线、仙监线、毛通线和沔城片)为重点,以“三集中”(垃圾集中清理、污水集中处理、墓园集中管理)为抓手,以18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为示范,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强力度推进,新机制管理,使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新的显著变化。一是大力度拆。共拆除沿线村庄危、旧、破、偏、杂屋1666间。二是全方位清。清理杂物4894处,清除垃圾5387处,整理杆线279个组。三是高标准建。新建垃圾池5754口,新建污水处理设施53处,新建生态墓园112个,使全市“三集中”管理行政村分别达到240个、104个和128个。硬化通组入户道路95公里,通组率达到60%。四是因地制宜改。共改厕、改厨、改圈3900户,改造房屋立面2402间,改造湾子林和新建“万树村”50个。五是创新机制管。通过建立“以钱养事”或拍卖垃圾清运权等新机制,配备农村卫生保洁员860名,实行责权利挂钩考核管理。其中,杨林尾镇作为全国唯一的乡镇代表,在4月28日国家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与作法。

(6)、培育专合组织,发展市场主体。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积极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把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新农村 5

建设的有力抓手,制定目标,出台政策,树立典型,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工程、示范工程、人才培训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兴未艾,呈现出数量不断在增加、领域不断在拓宽、能力不断在增强、规模不断在扩张、机制不断在完善等五大特点和发展趋势。上半年,全市已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61家,注册资金3.5亿元,入社农户2万户。泉明水产专业合作总社是全省最大的水产专业合作组织,旗下有11个分社,覆盖2个市6个镇场、50多个村、6万多亩渔池,网络渔民3000多户。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改一家一户养殖为合作抱团养殖,改零星养殖为规模养殖,改小池塘养殖为百亩大池养殖,改无序养殖为计划养殖,改不安全养殖为健康养殖,改一池多品为一社一品,改集中上市为均衡上市。入社渔民鱼价比市场价高出0.1-0.2元,户平增收1.6万多元,亩平增收544元,比非社员每亩增收385元。

(7)、开展“三万”活动,落实农村政策。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契机,以“两卡”(即“惠农补贴一卡通”和“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为重点,全面开展惠农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清理。全市核发各类惠农补贴11763万元,其中其中粮食直补1543万元、农资综合直补7184万元、水稻良种补贴1318万元、小麦良种补贴485万元、玉米良种补贴125万元、油菜良种补贴555万元、棉花良种补贴553万元;核定20xx年农民负担总额5800万元。 6

与此同时,农业政策性保险取得新的进步,2010-20xx年度,全市参保能繁母猪62398头,参保水稻面积85万亩,纳入农房保险的农村“两属两户”对象达到31000户。

2、潜江市贯彻落实今年省委1号、2号文件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潜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鄂发?2011?1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的意见》(鄂发?2011?2号)(以下简称1号、2号文件)精神,切实夯实水利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三农”工作出现可喜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 以1号文件出台了《中共潜江市委 潜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科学编制了《潜江市现代生态水利示范市建设规划》,今年4月,潜江市政府与省水利厅签订了《共建现代生态水利示范市战略合作协议》,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生态水利示范市的发展目标。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了《时事潜江》、《加快水利发展》、《解读一号文件》等5个专栏、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水利法规政策和一号文件政策措施。 7

二是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民生。从提高外排能力入手,完成了老新二站、龙湖河泵站、张义咀泵站、万福河泵站、新干渠泵站等建设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并积极与省水利厅进行了对接;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了农村供水工程供电等优惠政策,积极开展了国际水务农村直饮水试点各项工作;集中1个半月开展了以水工程设施保护、河道采砂监督、水土保持、取水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水资源保护专项执法活动和汉江水源地调查等工作;完成了现代生态水利市规划编制工作,集中连片,沿襄岳线、潜监线打造现代生态水利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现代生态水利示范市的建设。三是坚持抗灾夺丰收,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发展水平。今年采取抢引外江水、开泵提水、架机抽水、疏渠引水、打井要水、人工增雨等措施,战胜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做到了“旱情很重,灾情不重”。同时,大力开展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标准完成了去冬今春水利建设土方1300万方。

(2)、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 潜江市是国家“粮棉油重要生产基地”、生猪调出大市 、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国家速生丰产林基地。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发展畜牧水产业,做大做强小龙虾特色产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潜江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20xx年“三农”工作的 8

实施意见》(潜发?2011?2号文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保证。一是夏收农作物产量“三增”。全市夏粮面积44.48万亩,同比增长4.95%;单产253公斤,同比增长17.29%;总产量11.25万吨,同比增长23.07%。夏收蔬菜面积10.85万亩,同比增长15.87%;总产量27.91万吨,同比增6.81%。二是畜禽产品增量增效。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54.03万头,同比增长7.8%;家禽出笼785.57万只,同比增长10.4%;禽蛋产量1.38万吨,同比增7.4%。新建生猪“150”猪舍62栋、蛋鸡“153”鸡舍4栋、肉牛“165”牛舍38栋、肉鸭“156”禽舍82栋。三是水产品量减效益不减。上半年水产品产值17亿元,同比增长11.8%。四是林业生产持续发展。20xx年全市植树造林4.01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15%。植树200.2万株,其中义务植树178万株,完成年度计划的119%。完成血防工程造林1600亩,“一江两山”交通景观造林828亩,移民点绿化植树7.8万株。销售各类苗木1200万株。五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68.87元,同比增加603.06元,增长22.6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市州直管市中第五位。六是秋季农田作物长势良好。全市棉花面积46万亩,中稻面积45万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3)、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9

今年以来,潜江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的工作目标,开拓进取、锲而不舍地抓项目建设,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质效提高,后劲增强。一是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截止6月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共完成产值104.6亿元,同比增长85.96%,实现销售收入91.15亿元,同比增长41.66%。税收总额1.19亿元,同比增长56.58%。二是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聚集效应放大。上半年,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企业发展到32家,比去年增加4家,截止7月底,园区共完成产值53.08亿元,同比增长66.83%,实现销售收入50.48亿元,同比增长54.33%,利润总额1.81亿元,同比增长54.27%,上缴税金0.71亿元,同比增长42%。三是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全市投资过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共54个,计划投资20.3亿元。截止6月底,共完成投资

9.26亿元,占计划的45.62%。华山水产、尝香思、莱克水产、同光面粉、巨源油业等一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技改扩规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是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继冻煮小龙虾、香辣牛肉酱等6个农产品加工获“湖北名牌产品”后,原野蔬菜公司生产的“碧翡”牌蔬菜今年元月获“湖北名牌产品”称号。同时,博岗工贸公司加工生产的张家湖真空熟咸鸭蛋、松花鸭皮蛋,禄秀特色农业公司生产的#7@j蛋、野鸭蛋已通过公示,推荐上报20xx年度湖北名牌产品,上 10

半年全市有9件农产品申请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五是华中家具园建设成为新的亮点。首期计划投资120亿元,园区规划面积1万亩的华中家具园,园区前期用地1681亩,入园企业22家,大部分企业将在9月份陆续竣工投产,二期工程也分步启动,好迪、全友等知名标杆企业已签约注资入园,华中家具园的建成将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突破性发展产生巨大的示范带动效应。

(4)、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思路,探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制订出台了《潜江市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考评细则》。去年以来,全市启动了新城区7处农民公寓建设和潜江经济开发区汉南社区农民公寓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在确定浩口、张金为重点镇基础上,今年又积极争取省政府将熊口镇确定为特色镇,高石碑镇确定为中心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依据。熊口镇抢抓获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机遇,加大了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的日供水量8000吨自来水厂已投入使用,新增供水管网9000米,排水管网8000米。积极打造襄岳线新农村示范片,加大了沿线集镇、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上半年,15个区镇处的15个试点村共实施项目56 11

个,计划投资1439万元,已完成投资482万元,村平投资32万多元,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围绕318国道、247省道和襄岳公路沿线18个区镇场办事处、16个小集镇、45个行政村为重点实施连片整治。新增保洁人员44人,新增垃圾转运车22台,新建垃圾池(桶)7439个,拆除乱搭乱建窝棚、乱堆乱放杂物300余处,清运垃圾5000余方。

(5)、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扎实开展“三万”活动,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一批农村群众的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落实政策,积极扩大就业,重点做好南水北调移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截止6月底,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99万人,比上年底净增2631人。切实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城镇和农村低保人平保障水平分别提标15元、12元。积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抓紧5.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建设,启动了1063户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项目。商贸企业改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8家企业改制工作,安臵职工794人。大力开展了引江济汉工程建设征地拆迁还建,完成了124户房屋拆迁 12

任务。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投入资金1.98亿元,扎实开展十件实事办理。

(6)、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通过土地流转平台,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将土地集约经营、有序流转、全市流转面积达到65456亩,同时增40%,春惠农牧有限公司流转积玉口芦花村土地500亩种植蔬菜,农民亩收租金500元,还可到公司固定打工,月薪1000元以上,实现了农户公司双赢。深化了农村管水用水体制改革,成立了潜江市供水管理局,统一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在行业标准、工程建设管理、水质检测、落实优惠政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完善农村以钱养事新机制,实现部门、乡镇、农民三管合一的机制,实行量化考核,加强了对各服务部门的管理。

二、主要亮点工作

(一)仙桃市

亮点之一:以工业化理念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以市场化办法来经营现代农业产业,以工程化手段来加强现代农业建设,高举现代农业发展大旗,以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六大建设工程(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特色板块建设工程、富余农民转移工程、服务体系编织工程、品牌兴农富民工程和新农村试验区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亮点之二: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来破解农村发展进程中的 13

一些难点和难题。一是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创办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和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引导农村土地向种植养殖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通过拍卖林地、水面经营权及冠名权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解决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投入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四是盘活农村“三资”(资产、资源、资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亮点之三:构建机制添活力。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制定政策、工作安排、财力投放和干部配备等方面向“三农”倾斜。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每月都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研究、安排、调度、督查与通报。三是建立健全投入机制。拓宽“三农”投入渠道,形成政府主导投入持续增长、农民自主投入稳定增加、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支持农口工作经费、涉农项目配套、农业招商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四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工作目标考核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的一个有力杠杆和衡量各地干部绩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调整市直部门工作考核体系,把支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作为主要内容,着力形成部门联动、城乡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14

(二)潜江市

亮点之一:坚持工作创新,实现水利建设和管理重大突破。创新投入机制,出台政策推动水利建设新跨越。在水利建设中坚持多元筹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按每方土2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完成多少补多少,不设上限。对灌区建设、小农水项目、泵站改造、水利血防等水利项目市级配套资金,纳入预算,足额给付到位。同时,对工程质量好、进度快的实行特别奖。在今年市委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将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10%资金,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二是整合资金投入,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各项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依托项目抓水利建设。三是引导群众投入,采取民主协商、“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资金,疏挖大小河渠。四是吸引社会投入,积极引导鼓励民间社会资本投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

亮点之二:拓宽渠道,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268.87元,同比增加603.06元,增长22.6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市州直管市中第五位。农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1571.14元,同比增加280.94元,增长21.77%;第三产业人均现金收入231.73元,同比增加89.03元,增长了62.39%。其收入结构是:一是稳定一产业, 15

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在保证粮食、棉花、蔬菜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水产特色养殖(小龙虾、网箱养鳝、河蟹等)。二是发展农村工业,开发建设农民回归创业园,如张金村农民回归创业园、来麟农业创业园等。三是发展劳务经济,组织人员服务丹江口移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就地转移或外出打工。今年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2.5万人,比上年增加3500多人,打工收入月平工资50—80元。

亮点之三:近年来,潜江市狠抓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采取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科技特派员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产学研结合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设等多种措施,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潜江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2个,20xx年,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44亿元,同比增长41.99%,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3.5%,农产品加工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反映主要问题及建议

1、需要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问题。

仙桃市:一是要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市剩余5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二是中央项目配套省里要尽量给足。三是要建立南水北调补偿机制,南水北调工程上马后,仙桃市汉江中下游引水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由自流引水灌溉变为提水灌溉,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加之上游来水减少,下游水资源呈加速恶化趋势。要求尽快建立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流域穿堤建筑物及中小型涵闸 16

泵站改造升级,加强对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环境、水生态的修复。

潜江市:一是必须增加潜江外排能力,要求兴建老新二站、张义咀泵站、新干渠泵站(已列入十二五规划),龙湖河泵站、万福河泵站等,希望上级给予立项支持和及早实施。二是丹江口市移民点农田排灌设施不完善,由于我市的五个移民安臵大村土地均由监狱农场移交,监狱农场原有排灌体系属单独的排灌体系,移民土地移交整理后需要与我市排灌体系对接。根据水务部门实地勘测规划设计,需新(扩)建泵站11座,总投资506万元左右;需疏挖河渠12条,总长度46.6公里,测算投资3790万元左右;新增配电设施292.44万元。共需投资4588.44万元左右。目前已筹资305万元,完成了当前农业生产急需的泵站维修和供电接火工作,但是完善移民耕地排灌体系没有资金来源,希望得到项目资金支撑解决问题。

2、关于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减轻地方和农民负担问题 仙桃市:一是该市赵西垸林场实行生态公益林管理后,林场收入锐减,建设省级森林公园急需项目建设资金支持。二是落实项目,加大投入,加紧建设,支持沙湖湿地公园早日升级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加大转移支付,象武汉和黄冈部分地方一样,尽快取消林业“两金”收费项目。

潜江市:有些项目因配套资金的不落实直接增加了地方和农民负担。如农村公路配套资金,建设1公里农村公路需 17

资金25万元,上级项目只补12万元,缺口就有13万元。农村土地整理项目中排涝泵站竣工后需要电力配套,设计时没有把电力接火费设施纳入总体设计预算,导致项目竣工后无法投入使用。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