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文化产业情况汇报

沭阳文化产业情况汇报

第一章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

第一节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一、沭阳文化发展现状:

沭阳是江苏人口最多的县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秦末虞姬、北宋沈括、清代诗人袁枚、清代著名画家周宗濂、徐子容、清末才女刘清韵、近现代军乐之父李映庚、现代摄影大师吴印咸、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著名作家白夜、鲁迅研究专家王士菩、著名历史学家叶蠖生等,都曾为沭阳历史文化书写了厚重的笔墨。沭阳的书法艺术成就尤为突出,有影响的拔尖人才较多,正积极创建“中国书法之乡”。沭阳无论在文化人才、文化产品、文化资源,还是文化创造力、影响力,都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大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几年,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县文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文化形象日益明显,文化氛围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一)文化产业主体框架已显雏形。目前,全县文化产业有经营户685家,从业人员10242人。其中文化用品及设备销售43家,从业人员519人;文化用品及设备生产141家,从业人员6399人;文化休闲娱乐服务171家,从业人员637人;网络文化服务2家,从业人员208人;文化艺术服务7家,从业人员190人;广播电视电影服务2家,从业人员354人;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209家,从业人员1282人;其他文化服务110家,从业人员,653人。

20xx年我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6182.54万元,占GDP的3%。其中文化用品及设备销售增加值37895.36万元,文化用品及设备生产增加值23504.4万元,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增加值7702.85万元,网络文化服务增加值1363万元,文化艺术服务增加值583.96万元,广

播电视电影服务增加值2071万元,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增加值12193.87万元,其他文化服务868.1万元。

(二)文化产业中工艺品、图书、软件等行业初见成效。图书、印刷业初具规模。我县图书、印刷业有一定的基础,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209家,产业增加值12193.87万元,占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4.1%。

我县共有有证图书经营户144家,主要集中在公园路“文化一条街”和大连路图书仓库(原养鸡场),较大经营户有21家,图书码洋3亿余元,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税收250万元左右,图书主要经营种类:1、图书馆装备书;2、工具书;3、礼品书;4、特价书。

全县有证印刷单位22家,年产值2000万余元,年税收200万元左右,经济人大约在500—1000人。

我县是图书集散和印刷大县。公园路文化街区图书零售、批发规模较大,为较大的图书集散地,销售的图书大部分为图书馆装备书。其中较大的有中国沭阳图书城、大恒图书有限公司、新时代书店等。他们的规模、销售量可以与县新华书店(教科书除外)相媲美(现有的沭阳图书经营户大多为北京公司销售门市,产生税收大多在北京缴纳)。我县的印刷业也闻名全国,主要是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有图书印刷准印证的是紫藤印刷厂,其它较大的印刷厂有宿迁新联印务有限公司、沭中印刷厂、天源印刷厂。

(三)软件产业迅速发展。沭阳软件产业园成立于20xx年7月,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目前拥有A、B、C三栋大厦,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已吸纳华军软件园、广州小聪软件、用易软件、北京CSDN软件技术社区、北京学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派普科技等93家企业入驻,从业人数已达1500多人,20xx年实现税收1.47亿元,今年1-3月份实现税收5400万元,初步形成了以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及软件技术培训等为主的综合性软件园。沭阳软件

产业园先后被省信息产业厅、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省级软件产业园、江苏省首批科技产业园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第二届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上被评为全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沭阳软件产业园已成为江北最大的软件产业园区,其规模不断扩大、入驻企业不断增多,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正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四)画材、工艺品企业发展较快。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凤凰画材、东方文体、蓝鸽画材、安阳工艺等一批画材、工艺品生产企业相继落户我县,画材的出口量占全国同行业出口总量的80%。我县画材行业三家龙头企业(凤凰画材、东方文体、蓝鸽画材)20xx年销售收入2.8亿元,年纳税1000万元。工艺品行业三家龙头企业(安阳工艺、奥光工艺、希安琦玩具)20xx年销售收入7571万元,年纳税730万元。工艺品、画材、和玩具等行业增加值12987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5%。

第二节 沭阳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县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破题阶段。主要表现在:

1、文化的产业化层次较低,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我县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事业化的被动发展层面,文化的产业化层次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 的比重偏低,较之苏南等发达地区,沭阳的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在吸收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不明显。文化产业资源的跨地区、跨行业整合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区域扩散效应,

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

2、文化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缺少核心竞争力。文化企业将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能力较弱,运用现代高科技改造和创新传统文化产业的步伐落后,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等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技术产品较少,文化企业发展模式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或由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密集型转变初级阶段,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

3、文化品牌亟待培养和建设。首先在文化产品品牌上,缺少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品牌链,沭阳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中的品牌贡献率较低,沭阳文化的知名度没有能够达到应有的高度;对新兴的信息与网络文化品牌产品的扶持和培育力度不够;在文化企业品牌上,沭阳文化企业规模不大、起点也较低。

4、文化事业对产业的引领能力较弱。文化设施的相对缺少,功能不健全,文化事业的发展缺乏后劲,使文化事业对产业的引领能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5、文化产业未形成整体特色效应。文化产业资源未能得到较好的整合,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目前我县文化产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分散经营现象普遍,影响了产业的整体发展和市场的开拓。

第三节 沭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沭阳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文化产业是第三次产业分工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

渗透、相互结合,已成为一种大趋势。文化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文化本身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必将面临新的一轮产业分工,使文化产业从第三产业中剥离出来,成为新兴产业。传媒业、出版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朝阳产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建设文化大县的发展任务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机遇。文化大县目标的实现,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大提高。这必将给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

第三,我县已初步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动力。文化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顺,完成转制的单位不断摸索符合自己行业特征的内部组织架构和组织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主导市场的文化企业。

第四,多元化的融资、投资体制的逐步形成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后劲。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广泛融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将以其灵活的机制、人才、资本、技术优势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后劲。

二、沭阳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一,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文化生产、服务、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产生了新兴文化形态,并使传统文化形态发生了变化。文化艺术形式空前多样,一些旧的艺术形态面临着创新发展、获得新的文化生命的机遇。文化生产方式日益更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管理方式和流通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电子传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外部文化发展形势对我县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随

着信息产业的广泛运用,文化的相互交流越来越频繁、便捷。同时,其他地方在文化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沭阳的文化产业要面对来自外部进入带来的挑战,和面对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给沭阳文化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第一节 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建立起具有沭阳特色、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总体水平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做到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也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十二五末文化产业GDP占比达到5%。

具体目标为 “六个一”: 一是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的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较大行业企业(如画材业)。二是形成一批管理规范、辐射能力强、全国或区域有影响的文化专业市场。三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小型企业。 四是建成一个具有发展特色和创新环境优良的文化产业生产基地或特色产业园(沭阳文化创意产业园)。五是培育一批在同行业具有号召力的管理和技术领军人才。 六是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设施,基本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各类文化设施。

二、发展战略:

沭阳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协调发展战略:坚持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共赢结果;坚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协调,完善文化设施,引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创整体文化工作新局面;坚

持文化产业内各不同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先进技术与管理、市场相适应的局面;坚持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特色。

科学创新战略:坚持科技创新,特别要重视用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我省信息产业的基础,坚持管理创新,通过管理体制创新,用科学的管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差异竞争战略:坚持文化产品差异化,开发多层次、不同区域和消费层次的市场,构建良好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市场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

协同推进战略: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策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健全的法制体系,做到政府与企业互动,国有与民企携手,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品牌带动战略:坚持文化产品品牌战略,在做强产品品牌的同时,特别注重产业链的延长,扩大市场占有率;坚持企业品牌战略,通过企业品牌,延伸产品品牌,做大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发展;坚持文化城市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我县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城市品牌形象,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节 发展重点

一、放大特色,打造沭阳战略性新兴产业

沭阳在画材、工艺品、软件开发等文化创意项目,以及图书、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精神文化、智力创作为主的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等特征,属于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新兴产业,所以,选择工艺设计等创意产业作为沭阳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发展,既

是经济转型的需要,又契合培育新兴产业的要求,更符合我县的实际情况。

突出抓好“四大创意板块”,即工艺品(包括节日礼品、画材、干花等)、图书、网络文化(包括动漫、软件开发)、文化旅游。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打造工艺品创意产业基地。

以安阳工艺为基础和重点,以工艺美术设计为主线,涵盖东方文体、凤凰画材等重点企业,打造工艺品创意产业基地。

安阳工艺是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研发和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于一体的企业,也是目前我国生产节日工艺礼品单体规模最大的企业。该公司于20xx年5月1日注册成立,目前,一、二期工程已建成包括沭城镇、十字、胡集三个工业集中区等子公司在内的厂房22万平方米,三期工程正在筹划中,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吸纳8000—1000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一期工程于20xx年4月试生产,当年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税收进入全县40强。更新理念,对安阳工艺进行科学整合。11年上半年,重点帮助其规划、建设好2200㎡的安阳工艺品研发中心和目前全国最大的5000㎡的节日礼品样板展示厅,并以此为基础,将“江苏安阳工艺品股份有限公司”整合为“安阳创意产业园”,实现由制造业向创意业的蜕变。鼓励和引导镇村与安阳工艺合作,依托安阳的研发力量,兴办与之配套的“三来一加”项目。充分利用我县木材、秸秆、植物枝叶等资源,开发木制工艺礼品、干花工艺礼品、秸秆工艺礼品,以及利用印刷资源,开拓礼品印刷和礼品包装印刷业务,拉长产业链。努力打造以安阳工艺为龙头,以工艺节日礼品、画材、玩具、干花为主要产品的“中国国际节日礼品生产基地”。帮助其做好上市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条件成熟情况下,为其包装上市。

2、规划建设大型图书市场。目前“中国沭阳国际图书城”建

设工作已经付诸实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我县图书出版、印刷、发行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和品牌。

3、进一步建设好软件产业园。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动漫产品,形成自主品牌,扩大沭阳软件产业知名度

4、打造花乡旅游线路。拟整合苏北花卉、古栗林、虞姬文化、寺庙、花木基地,通过增加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含量,打造花乡旅游线路。建设花博园、花博馆、书法院(书法馆)、书法长廊、崇孝苑,并丰富其内涵,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5、建设“文化创意街区”。我县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规划设计,拟在其中规划“创意街区”,使沭阳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有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和窗口,以放大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使一些创意小作坊,逐步发展成创意企业,使“创意街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基地。

二、协调发展四大行业

协调发展文化娱乐、游乐和休闲健身业,文博和书画会展业,艺术培训业,影视业。

1、努力提高娱乐、游乐和健身休闲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健身休闲市场。大力引进高水平的健身表演赛事,推动体育场馆的开放、开发。不断引进、创新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开发多形式的现代健身休闲项目。加快发展群众喜爱、有群众基础健身项目。积极引导休闲健身市场的发展,鼓励开办连锁店和健身俱乐部。发展健身用品制造业。

2、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博会展业的发展水平。重点打造“虞姬文化节”、“沭水兰亭书法艺术节”、“花博会”等若干具有地方特色、标志性意义强烈、有明显竞争力的文化活动品牌,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会展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有较高品味

和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如花博馆)、艺术展览馆(如书画展览)、纪念馆(如吴印咸)及其他会展场馆,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档次和品位,积极争取全国性的节会的举办权,积极兴办高层次的文化论坛,提高沭阳的知名度,加快会展经济发展。将文博会展业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结构、特征相结合,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搞好画材、工艺品、花木、书画、图书等具有沭阳本地优势产业、符合本地发展趋势、契合本地市场需求的会展活动,与周边省市会展业发展形成错位竞争,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博会展业。加大文博产业化运作的项目开发力度。

3、整合培训资源,发展书画、音乐、歌舞等艺术培训业。鼓励艺术教育培训机构面向市场,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文化资源和艺术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范围,开展书画、音乐、歌舞等艺术培训、幼儿素质培训、模特培训、职业培训,扩大艺术培训覆盖面。探索发展培训业多主体、开放型、多样化的艺术培训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艺术培训业,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艺术培训市场需求。

4、大力发展音像影视业。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广播影视、放映业,促进影院改造和建设,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电影发行放映业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在老城区已有三匹马国际影城,还将通过招商引资,在南部新城区和东部新城区分别建设一个3D、4D影视城,以完善新城区的文化设施布点。

三、建设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

1、 进一步建设好沭阳软件产业园。沭阳软件产业园已经建成运行,现在主要是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

2、 建设沭阳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图书产业为龙头,建设“中

国沭阳国际图书城”,集聚出版、印刷、发行等行业,形成全国较大的图书市场。建设文化创意街区,聚集创意类产业,形成集聚放大效应。

3、 壮大画材、工艺品生产企业。扶持画材、工艺品生产企业的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总量,加速产业集聚,鼓励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品位、档次,进一步增加画材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占有市场份额,建设国内最大的画材、工艺品生产基地。

第三章 政策保障与规划实施

第一节 政策保障

一、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

制定和完善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文化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借助资本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主要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对文化的投资。对于新兴的文化产业项目和民族的、大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逐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提升文化产业的品味和档次。金融机构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用于发展基础性和与科技、信息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和放宽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行业或产品。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组建文化发展协调基金和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允许社会和个人兴办文化艺术基金。逐步扩大文化产业直接融资比重。

二、加强文化产业法制建设

在文化市场管理、文化资源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建设。研究制定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产业的措施。加强文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文化侵权和非法出版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文化强省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培育人才市场, 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人才激励机制,实施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制度,创造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培养、吸引、用好高层次文化人才。加快制定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引进文化人才等政策,坚持选拔文化人才进修、观摩、学习深造,努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造就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名人,形成文化名人梯队阵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改革旧有人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文化人才单位所有向人才社会所有转变。发挥文化群团的组织、协调和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人才中介机构。

第二节 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积极调动各方的力量,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快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 加快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化、科学化、市场化。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联动,共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切实做好投融资工作,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1、投资总体规模及方向。

文化产业发展是要有实在的投资来推动的,通过对文化产业若干重点项目的规划实施,将健全我县文化产业的基础工程,同时,也将提升沭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 根据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在“十二五” 期间,我县文化产业及设施的投入,通过政府投资引导,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方法,努力扩大投资总量,将完成总投资20 亿元以上的规模,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重点。根据本规划的发展重点,明确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实施“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投资项目,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增加重点投资项目。

2、投融资政策。

—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我县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政府投入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能。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为融资创造可能。同时创造条件,支持向资本市场融资。

—鼓励社会资本的投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是投资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环境工程实施,另一方面要帮助已进入文化产业的社会资本尽快进入赢利。

—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对于不涉及国家文化安全及国家法律、政策的领域,要鼓励大力利用外资,特别在工艺美术品的生产、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等领域,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主要融资渠道。

—财政拨款。对于基础工程公共文化设施,产业基地的建设及部分传媒、演艺场所等,政府要相应进行投资。

—金融机构贷款。这是最为常见的间接融资方法,也是我县现阶段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资本市场融资。这是我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缺口”,努力在“十二五”期间打开这一缺口,打通资本市场的渠道。

—社会资本投资。这是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用实际的行动,推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化发展,人才先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要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而且更要求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的队伍,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文化产业的需要。文化产业人员的培养机构,主要是依托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要利用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合格的生产工人。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优势,对全社会进行文化消费的正面引导。

四、培育重点产业板块,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按照整合提高的要求,重点培育画材、工艺品、图书、印刷等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板块,;进一步增强重点文化产业板块的特色优势、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将其建设成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载体。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扩大重点行业规模,集群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安阳工艺品研发中心为基础,建设特色创意产业园,放大效应。

五、壮大重点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单元和中坚力量,实现产业集团化、规模化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做强做大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投资文化领域,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非企业文化单位。办好民办非企业文化单位,推动各类民办非企业文化单位与国有文化单位的合作,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

六、发展中介组织,完善和开拓文化市场

现代文化市场包括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我县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除了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促进居民文化消费之外,还应当着力发展文化要素市场,包括文化产权市场、文化资金市场、文化艺术人才和劳务市场、文化中介市场等。其中,文化中介市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已经形成了一种以中介、经纪人为主体的文化市场体制,比如图书出版业的经纪人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普遍,我县在这方面的市场已经有了雏形,应该积极地培育和规范。加快文化产业中的技术、知识产权、人才的流通速度,充分发挥文化市场对文化产业资源的配置作用。

七、挖掘传统优势,加快传统文化产业化进程

充分挖掘我县传统文化的增长潜力,应用现代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加以经营和包装, 整合和激活我县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品,力争推出一批有影响的“沭阳造”文化品牌。首先要挖掘传统演艺资源,推进民间戏曲文化的产业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戏曲演出业,鼓励演出团体“走出去”,开拓市场,创造更大的效益。其次,要挖掘传统艺术品资源,特别是对于极具民族民间特色和文化传统价值的工艺产品,要突出特色、创新设计、打造品牌,使小产品、小作坊实现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

通过五年的努力,初步使沭阳文化产业形成优势,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将沭阳建成人文精神深厚、文化氛围浓烈、文化产业兴旺的县份,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初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