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靖远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20xx年11月27日)

一、基本情况

靖远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有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有耕地117万亩,其中水浇地55万亩。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35:29:36),县级财政收入达到8089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8元。靖远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始置县。黄河流经县境154公里,现境内蕴含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黄河农业、国道经济、丝路重镇、文化大县是典型的县域特征,素有“陇上名邑”、“鱼米之乡”、“灵秀之地”美誉。是甘肃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有19种特色农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是甘肃省有名的羔羊肉生产地和集散地。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70万只,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是我国首例以哺乳类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省内外经营“靖远羊羔肉”的餐厅达700 1

多家,日上市羊羔肉6000多公斤,被评为国家级羔羊肉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枸杞、籽瓜、水稻生产基地。枸杞种植面积7万亩、籽瓜11万亩、水稻4.2万亩,林果总面积达到14.4万亩,枸杞、大枣被评为“甘肃省十大名果”,石门大枣荣获国家地理标记保护品牌。是甘肃省重要的矿产能源基地。煤、铜、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丰富,新发现的坡缕石储量达10亿吨,黄河流经县域154公里,水能、风能资源丰富,乌金峡水电站建成发电,北滩风力发电、靖南峡水电站等项目正在积极争取。是甘肃省的文化教育大县。有2100多年的县级建置历史,有北城滩明长城、法泉寺石窟、寺儿湾石窟、钟鼓楼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人文遗址,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游、宗教文化游、自然风光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一中、二中、三中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已建成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14个,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和“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

二、发展现状

靖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荟萃林立,自然风光秀丽独特,民俗风情多彩多样,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大体呈现出以黄河经济文化旅游带为核心、以哈思山和屈吴山为拓展、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一带两山一线”的特点。法泉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法泉寺和哈思山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田园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宾馆,靖远羊羔肉 2

荣获“白银三宝”,靖远脱水四季豆荣获“白银十大旅游商品(纪念品)”,虎豹口—西征公园红色旅游开发初见成效,“农家乐”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全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秦剧团、影剧院、电影院、电影公司、文化市场执法大队、文学艺术联合会、广播电视台、体育运动学校、法泉寺风景旅游区管委会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有乡镇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175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139个,网吧16家(乡村6家),游戏厅2个,歌舞厅7个(乡村2个),棋牌娱乐室40家(乡村28家),出版物零售网点15家(乡村8家),印刷企业6家,打字复印21家(乡村5家),音响制品经营网点10家(乡村6家)。

县图书馆现有藏书71146册(图书56849册,报刊12671册,古籍1581册),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讲室、报刊资料室、图书室、书库和采编室。

全县境内现有野外文物保护点38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北城滩明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2处。现有馆藏文物1204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209件。

全县共完成960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涉及农户45053户,覆盖人口约16.7万。全部采用直播卫星电视覆盖方式,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7%。有9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加入甘肃飞天院线,巡 3

回在全县175个行政村,年放映各类电影2170多场次,观众40多万人次。

全县有书法家、作家、摄影家、美术家、音乐舞蹈戏剧家、农民书画家、诗词楹联、会州书画院、靖远书画院、黄河奇石等10个文学艺术协会。县城有文化馆业余演出队、爱乐乐团、隍庙秦剧团等民间文艺社团;有篮球、足球、信鸽、象棋、武术、乌兰青少年俱乐部等民间体育团体6个,有体育训练点60余处,乡级体育场18个,村级体育场26个,学校体育场270个多个(仅供学校师生活动),体育辅导员200多人。

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有法泉寺、寺儿湾石窟、城南山、接引寺等12处宗教文化游景区(点),有哈思山、陈沟、雪山寺、屈吴山等5处自然风光游景区(点),有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遗址、吴家川战斗遗址—西征公园、高湾无名烈士陵园、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等5处红色教育游景区(点),有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坝高效农业观光园、平堡特色观光农业旅游区、黄河石林、平桥生态园、北湾河心岛度假村等6处黄河风情游景区(点);有乡村旅游“农家乐”示范点25家,三星级宾馆1家,民族特色餐饮单位18家,社会宾馆16家 ;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旅游交通服务公司3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文化事业及产业的发展,对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

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开辟税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县文化事业发展依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养、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经济社会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相比较,仍然不相适应,不相符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禁锢,文化发展竞争力不强。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仍然囿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建设缺乏研究和探索,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文化事业单位求稳怕乱,循规蹈矩,发展思路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文化人独办文化,想问题办事情局限于小文化的圈子里,单打天下,长期形成封闭的保守的发展模式。

2、经费严重不足,文化事业缺乏财力支撑。作为欠发达地区,靖远县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属于吃饭财政,建设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落实到文化方面的资金更加匮乏。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除保障人员工资外,事业发展投入较少,直接制约着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文化事业单位基本处于“守摊子”状况,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3、硬件设施落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文化产业开发的依托,是衡量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县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面积狭小,设施设备落后,发展速度缓慢,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建设步伐与我县丰 5

富的文化资源不协调。

4、优秀人才缺乏,文化队伍素质急待提高。由于靖远经济落后,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多年来人才流失严重,补充不足。一些关键性专业技术岗位长期空岗,后继乏人。由于缺乏优秀的文化专业人才,许多需要开发研究的文化领域无人问津,文化资源优势仍然是潜在状态,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今后发展的思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我们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政策保障,我们要把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机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作为提升软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切实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文化陇上强县。

围绕一个目标:全力打造陇上文化强县。靖远是闻名陇上的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和全省有名的科技文化教育大县,素以崇文尚学,重教尊师,人文荟萃和文化教育底蕴丰厚而享誉陇原,要通过加快文化基础建设,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转变。

发挥两大优势:一是丰富的资源优势。靖远历史悠久, 6

文化积淀深厚,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有着两千一百多年的县级行政建置历史,境内有北城滩明长城、法泉寺石窟、寺儿湾石窟、钟鼓楼、北城滩古城遗址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85处,黄河流经县境154公里,汇集了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优越的区位优势。靖远县地处兰白核心经济区重点地段,紧靠白银、兰州、银川,距兰州128公里,白银60公里,白宝铁路、刘白高速、国道109线贯穿全境。特别是随着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建设和沿黄快速通道的开通,到城郊休闲观光的游客会越来越多,这些为我们发展以红色教育游、宗教文化游、自然观光游和黄河风情游四大特色休闲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突出三项重点:一是抓好规划编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文化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层次”标准,认真编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思路目标、发展路径、任务重点和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在规划中凝炼和生成项目,千方百计地扶持和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加快体制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紧紧抓住影响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入推进文化 7

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培育更多的合格市场主体。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依靠市场机制吸引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发展要素,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坚决清理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要抓好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改变政府资金投入方式,实现由拿钱“养人”向“养事业、养项目”的转变,积极探索公益文化社会办的新路子。加快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的机制,增强发展合力。要抓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原则,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经营机制。三是营造发展氛围。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组织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开展靖远“十大人物”评选、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等活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假日文化、节庆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民间文化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组织“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公益文化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营造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开展“书香靖远”等一系列有影响、有特 8

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文化利益,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升靖远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文化魅力。

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基础设施工程。按照有利于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的原则,统筹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扩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精心规划和建设革命历史纪念馆、科技馆、靖远多功能剧院、范振绪纪念馆、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等一批体现时代精神、代表靖远形象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使之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加快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采取以奖带投等多种方式,扶持民间剧团和民办文化的发展,形成覆盖全县的比较完善的文化服务网络。二是人才培养工程。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艺术创作和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特殊人才、高端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创新用人机制,面向县内外招聘引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机制,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给予重奖。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多给予关心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文化产业人才大量涌现、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 9

面。三是品牌培育工程。坚持“二为”和“双百”方针,立足本地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实际,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充分利用靖远特色鲜明的多元文化优势,调动全县文艺创作人员和文艺骨干积极性,充分挖掘、精心选取现实题材、历史题材,创作编演有地方特色,能反映靖远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致富、社会和谐的文艺作品,开展作好歌、出好书、 排好戏、创好节目活动,创排一批打得出、叫得响的精品力作,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特别是要精心打造《靖远起义》品牌,推进《靖远起义》在全国获奖或公开演出,提高靖远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争取将钟鼓楼、寺儿湾石窟、法泉寺石窟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县博物馆建设成国际二级博物馆,组织开展法泉寺“浴佛节”文化宗教活动,使其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进一步提升靖远文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要以打造靖远餐饮品牌为着力点,组建成立靖远县餐饮协会,着力发掘和传承以“靖远羊羔肉”、“东湾驴肉”和“靖远卤鸡”为主食的特色美食,积极组织餐饮企业、个体户参加各级、各地举办的美食节、博览会、烹饪比赛等促销和餐饮文化交流活动,结合乌兰西路改造开发,在乌兰西路规划建设特色餐饮片区,集中展现靖远饮食的特点、加工工艺,培育特色饮食文化成为靖远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四是项目争取工程。抢抓国 10

家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围绕引导发展具有靖远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项目库,强化项目推荐和招商,及时掌握国家产业信息,围绕靖远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争取实施靖远水车园、黄河农业示范影视基地、靖远文化广场、南山旅游开发、鱼龙山红色旅游区开发和村级体育场、戏台等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要更加重视文化项目的包装和策划,加快培养一批科技技术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具有明显集聚效应和发展潜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全县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五是产业培育工程。要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以文学艺术创作为主体的文化创作产业;以特色文艺曲目为品牌的文艺演出产业,以包装、设计、制作为主体的设计创意产业;以广播、电视、报纸和广告形象宣传为主的广告传媒产业;以生态山水和厚重历史资源为主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以博物馆、展览馆等为主体的文化设施产业;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主体的文化工艺品产业;以举办大型节会、展览为主体的商贸会展产业等八大文化产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业附加值,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 11

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抓好七项措施:1、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干事创业环境。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提高文化建设科学水平,只有冲破传统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改革推向前进。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就拿不出新办法、新举措,工作就难以打开局面。要突破思想观念的桎梏,认真进行体制改革探索,灵活运用政策,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合理运用市场经济原则,挖掘文化资源优势,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待遇,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使文化人才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最大限度地促进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充分发挥文化战线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作用。2、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方式,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县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围绕“公共”和“服务”两大主题,从全县文化发展实际出发,一是改革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把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 12

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机制创新,加大投入,转换机制,增强合力,改善服务。依次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财拨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对电影公司、电影院、影剧院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三是以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打造文化服务网络。按照“一县三馆一中心一剧场,一乡一站一路径,一村一场一室”的总体思路,完成“十〃五 ”“两馆”建设任务,高标准建设文化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服务站、村级文体广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3、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下首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支撑,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实行产业化管理,明确文化单位市场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以骨干文化单位为龙头,通过股份制改造,努力形成较大的文化产业实体。同时,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力量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各种经营形式进入各类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多元投入的机制,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促进文化、文物、广电、旅游等相关行业的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效益双赢,最终走向共 13

同繁荣。4、成立文化产业协会,促进公平竞争。鼓励规模经营和专业协作,促进文化产业形成自身技术的组织结构。文化产业协会下设文化娱乐、网络文化、音像制作、印刷业、图书报刊、艺术培训等分会,通过行业协会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5、坚持依法行政,切实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建设,通过政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解决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下决心实现三大转变:即“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以管理国有文化单位为主向管理社会文化为主转变;以行政管理为主向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综合管理为主转变。6、挖掘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靖远是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县份,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充分挖掘黄河文化;依托十大自流灌溉区,三大高扬程灌溉区,充分挖掘农耕文化;依托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充分挖掘丝路文化;依托西路军强渡黄河虎豹口革命历史,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依托雪山寺、哈思山、城沟等旅游景点,充分挖掘旅游文化;依托法泉寺及遍布各乡村的庙宇,充分挖掘宗教文化;依托民间婚丧嫁娶、开业庆典、传统节会,充分挖掘民间民俗文化;依托各中小学校,充分挖掘校园文化;依托工矿企业,充分挖掘企业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扬广大。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积聚高素质文化人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14

设要求,对全县18个乡镇文化站进行整顿,由县文广部门统一选配和管理文化专干,文化专干工资由县财政统筹发放,彻底解决乡镇文化站机构编制和专干待遇,大力培养和壮大农村文化队伍。同时,在县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后,制定优惠政策,公开选拔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有专业特长,且有一定组织、辅导、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以强化文化馆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健康繁荣和谐发展。

历史赋予我们良好的机遇,我们同时迎来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以文化强县,使靖远的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