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汇报材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汇 报 材 料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及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从20xx年9月1日起,在全校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对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

近来,我校将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在接到到市、县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安排的通知后,选派了赵鸿老师参加县级的培训,并开展乡级二级学习培训和校本培训。贾正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黔教法发(2011)334号文件精神。并通过学校会议、宣传资料、竞赛问卷等形式,使学校领导、中层干部熟悉、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实施对象、实施途径、实施目标和渗透载体,教师充分认识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实现知晓率达100%。

二、组织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为组长,教科室、安全法规室、总务室、办公室、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领导小组,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计划将本项工作纳入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开展日常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中心校(本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中心校(本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组织培训和实施工作机制》、修订了《各部门绩效量化考核细则》、《***乡中心校(本部)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试行)》、《***中心校教育教学常规要求及管理细则》、《***中心校观课议课标准》,各项制度中,此项工作定性考核有具体内容,定量考核有具体分值,学校采取教研组按月定时普查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学期检查汇总、教科室不定时抽查的方式,对教师日常教学进行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学科教学

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情况,及时通报,及时整改完善,教科室负责人、分管本部校长助理全面掌握教师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情况,使此项工作不断整改、完善、规范,不断向评估标准靠近,并及时规范各种资料归档保存。

三、培训教研

组织了全校教师对《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师培训手册》等的学习培训,当时在职教师*人(工勤人员除外),参训人数*人,参训率达100%,发放教材*套,人均一套教材,教材配置率达100%。截20xx年10月自查时,我校新增教师在原学校均领到教材,参加了培训,现在实有教师的教材配置率、参训率均达100%。我校共有教研组3个,既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综合教研组,每学期各组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研活动都不少于2次,各组通过校本培训、研讨课、示范课、教学设计大赛、知识竞赛等不同专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四、教学体现

我校教师以《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和《教师培训手册》为指南,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做好相关法制知识或案例的准备。学校通过教研组月常规检查、教导处抽查,对教师备、上、批、辅等环节进行检查,学期检查汇总的督促方式,了解到100%的任课教师,100%的学科渗透了法制教育。而且,我校由于一些教材版本不是人教版、如美术学科,一些课程,如实践课等,一些学段,如一二年级的音乐等没有渗透点,鼓励老师们结合教材以及学生、地方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工或创新,在教学中渗透了法制教育。

五、配套工作

在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为主途径的基础上,学校累计投入此项工作经费*元,我们通过主题班队会、国旗下讲话、法制征文比赛、法制专题讲座等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拟定了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制度明确要求每学期法制副校长就法制专题教育讲课不能少于2次,并得到落实。聘请了***派出所警官张华为我校法制副校长,他们的授课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在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中,全体学生家长也受到法制教育。

开展了《中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竞赛,养成教育见实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祖国好 家乡美”、“文明礼仪伴我

行”“民族精神月”、“交通安全伴我行”、“法制教育征文”、“我与低碳生活征文”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生喜闻乐见,扎实有效。 六、工作效果

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和专题教育工作,经过检查教案、师生测试问卷、常规检查、听课等形式,师生确实对相关法制知识有所了解,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结合文明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几年来,学校无违法办学行为,无侵犯师生合法权益行为,无师生参与打、砸、烧、抢等恶性群体性事件和其他刑事犯罪,并得到公安机关的认可。

在各级领导、专家的关怀指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辛苦努力,我校法制教育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法制教育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养成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研教改等工作有机统一,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相互推动。

如何把“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等环节中运用得得心应手,是非常重要的一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有效地把法制教育融入教学中,既不去占用教学更多时间,又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法制知识、受到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去精心设计、安排,才能二者兼顾,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经过全校的实施、探索,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对照《贵州省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考核评估标准Ⅱ(学校)》,我们进行了不断整改完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将继续深化培训学习,使每一位教师对法制知识、对渗透方法掌握得更加熟练。教研组组织教师多听公开课,多上示范课,课后进行讨论、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将此项工作抓好抓实,才能形成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

***中心校

20xx年12月12日 善和认真自查。

 

第二篇:关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思考

关于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思考

[ 2009-9-25 22:35:00 | By: 白雪皑皑 ]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的学习,有少先队法制活动的培育,有学校物质的、精神的、人际的法制教育环境的熏陶,还有沟通家庭、社区的法制力量而形成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条,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则是毋庸置疑的。中小学各科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格的熏陶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从而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唱法制教育的旋律。

一、渗透的必要性

今天的教育是为培养适应2l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准备人才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中小学教育作为基本的、起始的教育途经完全应该适应并挑战于这一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如果学校的各科教学还只局限在传统理念上的教育观,而置现代法制教育于不顾,势必受到历史潮流的抛弃。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正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了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针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前中小学教育中的空白点而提出的一项行动策略。

在中小学法制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其一,具有地位优势。在目前客观存在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

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其二,具有数量优势。学科课程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它在学校教育中的数量也是最多的。在中小学各项教育中学科课程的数量在整个中小学学科课程中占据绝对优势。数量上的优势表明教育的广泛和深入,抓住了学科课程就是抓住了法制渗透的主线。

综上所述,中小学法制教育进行学科渗透不仅在教育方向上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国情的需要,而且在行动策略上也是有充分保障的。

二、 渗透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中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教学实施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列为研究内容。

2、有机性原则。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加以了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也要履行你的义务。这样,同学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3、选择性原则。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观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

4、贴近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

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两张皮式”的。学科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应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

5、情感性原则。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教学语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骆驼和羊》、《小壁虎借尾巴》、《珍珠鸟》等课文时,让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的一面。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这样既提高了阅读兴趣,又使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有趣性原则。 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三、渗透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学完课文《我

家门前的小河》后,学生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不能吃,就连河的颜色有时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分析、通过讨论、通过比较就会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此时再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画《我是小小执法员》时,先把美术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让墙上、黑板上、柜子里挂满或摆满各种有关法制的绘画、工艺、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后墙上方,贴上一些标语,创设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使学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观摩模拟法庭庭审录像,再放有关法律知识的小动画,使学生产生小小执法员公正无私的表,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激发了绘画欲望,从而笔下画出的线条,色块再也不是无情之物,而是表达真挚情感的符号,达到情与画完美结合。

3、在案例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思品课《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自行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自行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

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4、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数学学科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一个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湖北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五年级教学 “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和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在课堂小结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是渗透,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渗透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2、把握“渗透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掌握“渗透度”。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