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健康宣传

脊髓灰质炎健康宣传资料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为特征。

1. 什么原因引起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经消化道感染,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会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2.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顿挫型(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四)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3.那些是易感人群?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小于4月龄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级增高,至5岁后又降低。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4.如何治疗:支持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可防而不可治”是本病一个特征。

5. 如何预防脊髓灰质炎?

(一)自动免疫 按计划普遍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95%以上的接种者可产生长期免疫。一般首次免疫应在婴儿2月时开始,连服3次,间隔4-6周,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

注意:服糖丸后2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能喂奶,以免影响疫苗的效果。极少数小儿服用后可发生疫苗相关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二)被动免疫 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免疫力可维持3~6周。

(三)隔离患者 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

(四)做好日常卫生 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第二篇:脊髓灰质炎宣传材料

2013——2014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宣传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多发于婴幼儿,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脊髓的前角,使运动神经细胞严重受损,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迟缓性麻痹,造成肢体瘫痪。 人类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方式给其他人,但也可通过患者的鼻咽部飞沫传播。 脊髓灰质炎是可以预防而无法治愈的,一旦发病将会造成迟缓性麻痹而致终生残疾。该病在预防疫苗问世之前,曾在全球许多国家爆发或流行,我国是高发地区之一,50年代全国每年报告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病例逾万例,甚至许多病人死亡。19xx年脊髓灰质炎疫苗问世,人类开始征服这一可怕的传染病。我国于60年代研制成功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并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以后,脊髓灰质炎发病明显减少。20xx年10月,中国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但目前一些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髓灰质炎流行,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中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 为了加强脊髓灰质炎免疫的效果,20xx年12月5—6日和20xx年1月5—6日继续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今年的免疫对象是20xx年12月04日至20xx年10月5日出生的儿童,免疫史在5次的不用服用,望广大家长相互转告,及时带自己的孩子到指定接种点服苗。 温馨提示:1、带孩子接种时请家长带好接种证。 2、家长应了解服糖丸疫苗要注意的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