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教育话语

耐人寻味的教育话语

教育话题

08-02 20:36

1、教师是一项技术活,要求专业、理性、智慧。如果以感性的状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累死也做不来好老师。

2、教师批评孩子的时候要理性,不能质询孩子“你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呢?”就像医生不能问病人“你怎么能得这样的病呢?”一样,做无谓的伤害。

3、常说“教育无小事”,实际上教育者所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我们不可能在教育上作出多么大的事情来。

4、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代表着不同群体的要求。家长希望教师传道,社会(政府)希望教师授业,学生多需要的往往只是解惑。这一点老师要清楚。

5、任何老师都不要希望用一种教育手段来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那样教师永远处在被动的地位。

6、我们通常对孩子一无所知,而孩子们对教师却是了如指掌,这就是为什么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学生问题时往往被动的关键。进而“我就不信”成了教师的口头禅,这恰恰证明教师过分的迷信自己了。迷信自己的权威、学识、经验。

7、“我怎么这么倒霉啊,遇见了你!”这是某些老师常说的。如果大夫这样对病人说,会是什么样的效果?

8、班级管理要立法,立法的前提是你愿意、他愿意、他能够。有些制度虽然大家都愿意,但是孩子们却是有心无力的,他不能够,这样的制度往往会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学生不清楚他能不能够,但是教师清楚。

9、立法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比如请假制度,要说明白什么情况下以什么形式向什么人请假。

10、对学生的要求要分底限、基准、高标三个层次。底限是红线,任何人不得触;基准是基本要求,大家基本都能达到;高标示一种期望,是大部分都达不到的。不能用高标来要求整体,那样大家都看不到希望。

11、危机管理:当班集体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能大包大揽。处理的目的是亡羊补牢,不让事态扩大。

12、对孩子的教育,教师往往是以应该为逻辑前提,孩子的逻辑则是无所谓。这样便产生了矛盾,教师觉得你应该这样做,学生则认为无所谓。教师思想合理不合情,孩子的思想则是合情不合理。

13、管理是即时性的,立竿见影,马上生效;教育则是慢性的,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长期的耳提面命。我们不能期望一次的提醒就把孩子的问题改掉,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14、教师批评学生常常是用两个不需要回答、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进行的:你是不是不想学了?你是不是想混下去啊?那你问什么犯错误?这样的问话往往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批评学生是让学生从错误的事件中获得生命成长的经验。偏离了这个根本,一味的教训学生的结果往往是不欢而散。

1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但是教师要明白几个问题:

(1).冲突(矛盾)无处不在,教师要正确面对,这不仅仅是在学校里面,社会亦然;

(2).别人跟我们不一样,因此与自己不同并不代表了不对;

(3).学生、家长、领导与教师不同,因为环境和立场不一样。

16、冲突无非两个走向:

(1).接纳--妥协--合作--和谐。这是其一,也是良好的正确的走向;

(2).冲突--坚持--战斗--战争--解决方式(要么破裂、要么谈判,谈判的结果往往是一个新的轮回)。所以,一个聪明的教师懂得在必要的时候示弱,而非一味的执拗的强硬。

17、家校合作,家长管什么,学校管什么,在中小学中很不明晰。

18、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不够。而有些专业像医生、律师进入的门槛就很高。专业化程度越高,你获得的薪酬就越高。

19、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文化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现在很多教师文化知识不重要了,缺乏的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教师对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20、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能言说的知识,不能从课本上习得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经验的积累,指导本体性知识的传授、条件性知识的应用。

21、教育是一种实践,从实践经验中对多变的教育情境准备有多套应付的方案。

 

第二篇:教育语录4

教育语录4

教育语录4

教育语录4

教育语录4

教育语录4

教育语录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