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设计报告

扫地机器人设计报告

1.调研取证

当前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多种多样,打开京东或者淘宝可以看到各个型号的扫地机器人,通过对各家进行对比获取相关的信息,现有的国外的扫地机器人如伊莱克斯,iRobot,三星,Karcher等等都价格不菲,功能完善,而国产的扫地机器人如科沃斯等价格较低,却又缺少地图的构建等功能,导致效率较低。但是无论哪种扫地机器人,其根本的清扫原理都是相通,说到底,就是一个带有吸尘器的智能小车。其主要创新点在于解脱了人力,通过传感器与内部算法实现了智能的清扫控制。

2.硬件结构设计

由于家里养狗,狗毛到处都是,天天用吸尘器不厌其烦,正好还要做这份报告,于是我购买了一款科沃斯的扫地机器人。由于扫地机器人的大体构造均形同,我将其进行了拆解,并分为如下几部分介绍:

1.供电部分,采用8节串联动力锂电池供电,由于扫地机器人自身尺寸限制(需要钻到床下,柜子下等),同时又采用了大功率风扇用以吸尘,所以对电池的尺寸重量以及放电电流限制较大,对比市场上现有的充电电池,放电电流最大的当属磷酸铁锂,但同等体积下其容量却不到锂电池一般,考虑到成本问题,铅蓄电池成本较低,充电方式也很灵活,但是重量体积又无法与锂电池相比,故最终选用为动力锂电池。

2.机械部分,采用双电机控制两个轮子,轮子放在车身中心,与前方一个万向轮形成支撑作用,可以保证车子可以360度原地旋转,这样无需担心车子钻到某个角落之后出不来。

3.清扫部分,两边各有一组三根清扫刷,固定在两个小电机轴上,通过快速旋转将灰尘送入到机器腹部的吸尘孔中。同时中心部分为一个大功率风扇,前方放置HEPA过滤装置与大灰尘过滤网,可以有效将通过气流中的灰尘收集到中间的沉盒中。

4.传感器部分,这部分是最重要的,考虑到如果没有传感器来识别是否可以前进的话,扫地机器人就没有自己的外界环境感知能力,到处乱撞是不可能将室内清理干净的。扫地机器人分为如下几种传感器:

a.行进路线感知传感器,由于扫地机器人只向前行进进行清扫,所以传感器的排布均放在前180度,我现在手里的这个科沃斯牌子的扫地机器人前方放有六组光电对管,可以探测六个方向的情况,并在机器人撞上之前通知主控部分调整行进路线。但是,仅仅六组光电对管依旧存在盲区,所以采用了轻触开关的方式,在机器人前方有一圈活动挡板,以按钮的方式连接到了轻触开关上,当光电对管未能有效探测到的时候,机器人撞到物体的时候轻触开关会使能通知机器人转向。

b.灰尘感知传感器,在清扫过程中,有些地方比较脏,扫地机器人腹部有一个灰尘感值传感器,遇到这种地方就可以转圈仔细清扫。我所购买的扫地机器人成本较低,并没有这个,控制其转圈清扫需要人为控制,这一部分我会在后面介绍。

c.防止跌落传感器,清扫过程中有些地方如跃层的房子里,台阶等部分无法有效探知,必须有一个防跌落传感器放置在机器人腹部用以探知以防跌落,一般都在腹部放置一个光电开关用以探知下方是否为空。我所购买的扫地机器人太便宜了,估计买这种机器人的家庭也不会住跃层,所以没有这个功能。

d.姿态传感器,用以区分机器人姿态,如被翻过来,上坡等异常情况需要识别。以

翻过来为例,一般扫地机器人开关在正面,翻过来后如不停机清扫刷仍在飞快旋转容易带来危险,所以需要有感知器件,大品牌的一般采用加速度传感器与陀螺仪进行判断,而我买的这个便宜货用的是水银开关,在这个功能上这两种传感器没啥太大的区别,但是,光靠水银开关是无法识别上坡的,所以当扫地机器人上了一个自己上不去的坡的话,高端机器人可以掉头走,而没有这个传感器的就会不断的尝试,用力前进,直到把自己玩没电。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就要看下面那种传感器了。

e.电流传感器。通过对行进电机与清扫电机的感知,可以控制在电流较大的情况下判断当前电机堵转,从而通知扫地机器人停机自检。由于上坡等特殊状态可能导致行进电机堵转,而清扫刷有时候会铰到电线头发之类的也会引发堵转,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停机电机发热就会过大最后烧毁,所以这个传感器也是必须的。

f.通讯传感器。无论是自回充电还是限制行进的“虚拟墙”,都需要通讯进行控制,先谈谈虚拟墙,我买的这个没有虚拟墙,所以我得把厕所厨房门关上以免它不小心闯入,一开始我以为虚拟墙技术一般都是采用光电对管,当对管被遮住的时候发出无线信号通知机器人转向,这种缺点就是必须要有两个设备而且人过去的时候也会触发报警。现在发现很多都是靠无线信号强弱实现的,通过定向天线控制范围与方向,有信号就转向,没信号就行进。同理,自回充电也是如此,通过信号强弱找到充电器进行充电。

5.电路设计,扫地机器人电路很简单,主控板连接传感器部分与电机控制部分,传感器部分上面已经介绍过了,电机控制部分则分别控制了如下电机:行进,清扫等,我买的这个机器人不需要规划行进路线以及绘制地图,所以,采用的都是最普通的直流电机,较好控制。

3.软件算法控制

不考虑到路线规划的话,算法极为简单,只需要采用“右手定则”就可以满屋子转个遍,但是缺点是无法走到中心部分,所以,我观察了下,机器人是采用了一种“之”字型的右手定则行进规律,在保证右手定则的前提下以之字形行走,就可以覆盖屋内的面积了。

4.改进想法

从性能角度,我考虑了如下几点想法

1.行进感知传感器,可以采用超声测距,红外测距,甚至蓝牙4.0室内基站定位等方式对机器人进行定位。

2.路程绘制传感器,可以采用选择激光描绘器(IROBOT),用快速旋转的激光测距仪对室内结构进行绘制与建模。

3.灰尘感知传感器,可以采用灰尘颗粒探测传感器进行探测,甚至可以通过红外漫反射光强度进行探测。

4.行进电机传感器,可以采用步进电机控制行进步进,同时加入旋转编码器调整行进速度。

 

第二篇:机械设计报告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市场调研与论证报告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加快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建设步伐,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在组长彭光乔同志的带领下,从20xx年x月~20xx年x月年起,历时近3个月,重点考察了中联重科、常德纺机、常德烟机等本地区的机电企业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3个经济开发区域100多家机电类企业。现将调研及论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区域内机电行业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是机电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中学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常德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常德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中联重科更是发展迅速,现正在常德市扩大上千亩厂房,每年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常德市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我校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中联重科、常德烟机厂、常德纺机、湖南车桥厂、洞庭机械厂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常德市机电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常德烟机厂企业员工近3000人,常德纺机厂企业员工近5000人,中联重科企业员工超过万人,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三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重型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福建等华南地区,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三家公司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中联重科各种数控设备约有7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5%,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280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约1130多人;常德纺机厂各种数控设备约有140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2%,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80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约120多人;常德烟机厂各种数控设备约有160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14%,与数控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170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约130多人;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两家公司颇为重视,他们在本行业内代表着制造业的精英。其它企业诸如湖南车桥厂、洞庭机械厂、澧州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都属于中小规模的机电产品制造企业,企业员工300-400人,技术人员平均占10%。这些企业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平均可达3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三一重工、大长江集团、人本集团、湖南汽车车桥厂、广州广日集团、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

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常德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2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改革调整后的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企业在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这一措施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适应了本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调整后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具有实用型人才特色。

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性功能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的集成融合,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校位于全省经济较为发达的湘北地区,周边崛起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常德烟机、常德纺机等大中型机械厂,给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

2、我国急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对数控、模具、机加工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很乐观。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在市场中的份额。

3、本区域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我省机电行业的发展速度超前,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我们调研考察的100多个企业,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国机电类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较高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满足企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类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类技术应用性人才。

近些年,学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三、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办学条件

1、实验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验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现有电工,车工、焊工、数控、模具技术,计算机仿真,PLC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工与机床电器技术实训,电子制作,自控原理,传感器技术等实验与实训,并有一个机电构件加工校办工厂。

2、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提高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学校重点建设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

(1)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机电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PLC实训室:可完成PLC控制实训、变频控制实训。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既能进行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机床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基地

学校与17家机电类企业签定了实习协议。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教材建设

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规划和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维修电工?、?机电技术?、?电梯安装基础?、?焊工技术?等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专业课教师现状:

名 称 人 数 占教师总人数比例

专兼职教师总人数 56 67%

专任教师总人数 42 75%

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人数 40 95%

兼职教师总人数 14 25%

高级职称人数 5 12%

中级职称人数 26 61.9%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人数 28 67%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我校开办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保障措施

1、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实训实习为主,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五、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原则、构成与修订

(一)教学计划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2.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做到工学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与生产实践,减少演示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

4.贯彻产学结合思想

要面向市场和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地方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产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可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妥善安排。

5.体现整体优化

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内容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可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点。

6.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教学计划的体系结构与教学模式可多样化。

(二)教学计划的内容构成与安排

1.教学计划的内容: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结构分析。

(3)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4)教学进程表。

(5)必要的说明。

2.教学课型

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专业实践(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一般应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左右。

3、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三年制专业教学活动总学时为2500至2800学时。

(三)教学计划的修订

教学计划的修订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件重要的工作,因此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滚动修改。

1、分管教学的校长亲自负责,组织教学计划修订领导小组,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吸收有经验的教师参加,由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

2、要充分凋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到修订教学计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使教师广泛的参与计划的修订。

3、对专业教学计划修订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及重大的改革措施要与主管部门及时联系,共同协调,以便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结束语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借鉴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策略与途径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对本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与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培养本专业人才,我们从中得到如下启示:

一是人才培养必须寻求政策支持。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本身,必须与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联合起来,这些部门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与信息,政府为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人、财、物的保障,而人才培养后的效益也可通过反哺给政府和部门而从中受益。因此,必须探讨并构建学校与政府、部门联手培养人才的全方位的沟通协作平台和合作机制。

二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要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尽量与职业资格要求相匹配,使学生就读期间就真正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促使其尽快上岗。

三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由传统的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从而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传统教学重视理论文化知识的掌握,忽视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即使重视相关技能培养,但教学手段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会技能发展为会教,使会教发展为教会,通过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夯实学生的技能。

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条件先进,师资水平整体结构素质较高,这一专业特色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只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瞄准人才市场前沿阵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加强办学管理,就一定能够对这一优势进行挖潜,化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出更多的有发展潜质的实用性人才。 20xx年x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