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例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课例

上传: 胡水保     更新时间:20##-5-28 18:05:2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围绕着世界语言—英语展开,谈到了英语的广泛应用、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同
国家应用英语的差异、英语的发展、手势语、英语学习策略等问题。采用同学和老师互动,本
题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息息相关,在设计任务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碰到的困难,让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本节课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如何学习英语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单词和短语:be  weak  in , aloud,  ability , make  mistake, take  a  breath,
channel,  toothpaste

         *语言结构: 学习疑问词加不定式的用法
        2)能力目标
            *能就和英语学习相关的话题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参与讨论。
            *能就英语学习策略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情感目标
          *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并敢于用英语表达。
        *对英语有更深的了解,能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疑问词加不定式的用法。
              难点:谈论英语学习的策略。
四、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__up
    复习section  a部分如何学英语的表达法,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更
多英语学习方法,为本课讨论学习策略做铺垫.
      step 2:  leading  in
      由师生之间对话,导出话题,自然过渡
    t:do  you think  it  is  easy  to  learn  english  well?
     s:no,  we  don’t  think  so .
    t:what  problems  do  you  have?
   s1:i  forget  new  words    easily.
   t:what  about  you?
   s2:i  find  it  difficult  to write  composition .
   t:how  to  increase  my  reading  ability?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step  3:presentation
      1)呈现2中列出的学习英语的困难,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2)找出与所列出的困难相匹配的解决办法,并与自己的学习策略相比较。
    3)讲解重难点
  step 4:listening
   听1a  录音,并回答下列问题:
  (1)how  does  kangkang  remember  new  words?
   (2)how  does  kangkang  improve  his  reading  ability?
  step  5:consolidation(pair  work)
   1.根据1a的内容,写出康康给他朋友的建议。
  2.让学生之间讨论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给出恰当的建议。
  3.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头脑风暴,参与、合作等活动巩固本课的语言知识,
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出铺垫。
    step  6:practice
   运用本课的重点知识完成3.主要操练疑问词加不定式的用法。
  step  7:project (group  work)
    了解同学们在学习英语中所遇到的困难,看看哪些是同学们共同存在的问题,
并讨论语言学习的策略。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例研修

初中英语课例研修总结

(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This is my sister Section A

(一)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在这次研修中主要采用“同课异构”的方法,即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来上,最后进行评课,找出让教学取得更好效果的方法。

(二)“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

1、教学目标:学习this is/that is/these are/those are的用法,学习怎样介绍自己和介绍周围的人。

2、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游戏互动,自主探究学习。通过一系列教辅手段开展教学,创设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爱好和积极性,使其牢固把握知识点,并能理解运用,形成语言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3、教学过程:

Section A

1、 学生事先准备家庭照片或和朋友的合照等

a、 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This is my? These are my?

b、 由学生尝试介绍自己的家人

由此得father. Mother. Sister等与家庭有关问题呈现

2、 游戏:a guess game

收集父亲或母亲的单人照、学生小时候的照片,通过下列对话,猜出人物

S: Is this xxx’s father?

T: No, it isn’t.

S: Is that xxx’s father?

T: Yes, it is. Great!

3、 2人小组活动

由2人小组完成下列对话(使用已备照片)

A: This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B: Is that your mother?

A: No, it isn’t. That’s my sister.

4、 语言拓展:教师准备一组外貌特征显著的任务照片 请学生提问或表达句子:I think this is?

?that is?

5、 巩固性练习。

学生介绍家人的照片,并就此写成一封信,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课后调查发现用这样的方法由于有多媒体的支持,使得关于人物的外貌特征的形容词语更加形象化,用游戏的方法让师生互动,不但课堂学习氛围很好,而且很多同学都能及时使用学到的句子,让很多学生记住了如何用英语介绍和谈论自己身边的人。

6、教学关键及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课文进行讲解并对主要的词句作详细分析。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记住描绘人物外貌等词语及句子结构上面。据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没记住如何用英语去描述一个人的外貌。

三、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 在这次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把课堂学习权利还

给学生,如何将教学活动中的教的时间有效缩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学校领导和全体英语教师都觉得是很难的问题,经过讨论觉得使用同课异构的办法让大家进行一次全体英语教师都参与的小组备课、上课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然后互相取长补短。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且和老师有一个很好的互动过程。

四、研修结果:

(一)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

1、课例分析:在上述的案例当中,老师都是尽量让自己成为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但是在步骤的设计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某些环节的安排上不是特别的合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备课方面要多下功夫,多研究教材,参照教学大纲,定好一课的重点难点,在备课中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发现性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但我们也不能一味追求创新而脱离课本的实际。

(二)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

经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使得本校全体英语老师都达到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愿望,并且在听课评课之后,总结出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的方法。而在这个课例研修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只有互相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改进,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到这册书,教材采用了文体线索和学生心理特点线索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开始强调文体的概念和文体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中,我们往往是采用逐项讲解,逐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但我觉得这样教学效率低下,往往是就文学文,而忽视了文体教学的系统性。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传播知识的文体,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懂”,知识性很鲜明,能力要求明确。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梳理知识点,提出明确的能力训练点,那么说明文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得了解相应的文体知识和文体表达特点,对于说明文,就是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等。

(三)本校实际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生源素质较低,学生的文化熏陶、家庭教育都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带着混日子的心态踏人校门,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就是老师讲的就学学,不能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的内容。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系统性,重在指导,促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所以,我们确立了“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的研究主题。

二 研究过程描述

(一)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明确内容

教学要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下功夫。说明文的学习在教材中编排了两个单元,基本是按说明内容来编排的,一个是事物说明文单元,一个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既要学习课文的相应内容,也要学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形成说明的应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以知识为引导的思想,结合课文学习说明文的知识短文,这在教材第三单元《中国石拱桥》之后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短文,引导学生学习。在这个短文中,介绍了说明文的定义,说

明文的分类,说明的顺序,说明结构等内容。教师可以补充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的内容。也可以分两次把这些内容学习完。这些是说明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当然也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如课文中涉及到的其他的说明方法等。

(二)备课组学习理论内容,研究成功的做法

我们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说明文教学的要求及中考中说明文考查的题型和说明文练习中常见的题型等内容,研究了说明文教学中常见的课型等。认识到说明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应学生心理。要使学生学有所得,感到学得轻松,学得有收获,他们就会有兴趣,有积极性的。及加强了教学的系统性,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三)确定教学的基本过程

首先是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这些说明文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些内容,形成明确的概念。 其次,单独学习知识短文的内容,给学生明确的说明文知识范式,使这些成为学生继续学习说明文的基础。

再次,在以后的说明文学习中运用这些知识点来驾驭课文的学习,增强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步达到自能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检验、加强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不断强化这些内容,发挥他们指导课文学习的作用。

(四)教研组内开展课例研讨

八年级备课组的教师开展课例研讨,一课多上,同伴互助,连环跟进。我上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经过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后,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所高,自主学习机会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驾驭能力明显提高了。

三 关键事件讨论

课堂实录片断一:《中国石拱桥》中说明方法的学习

师:研读第5自然段具体说明赵州桥的语段,概括赵州桥的特点有哪些,看看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特点有四个,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而且像一张弓,便于马车的上下。

生: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

生:3.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坚固。4.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师:桥的特点书中介绍得非常明确,为了清楚、准确的说明事物,常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那么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生:有列数字,如介绍赵州桥的长、宽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生:有引用资料,如引用了唐代张鷟的“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话来赞扬赵州桥的美。

生:我觉得还有分类别,如课文对赵州桥特点的介绍就是分类来说的。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分类别吗?

师:分类别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这四点是依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并没有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所以不应该看做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课堂实录片断二:《苏州园林》中说明方法的学习

在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指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3)课堂展示交流。

媒体显示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打比方:生动地、形象的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地、强调地说明了??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列数字:具体地、准确地说明了??

引用:引用??,形象地说明了??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相关说明方法的具体语句示例:

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

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打比方:

我想,用图画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举例子: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石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称。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引用: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如果有学生提到分类别和列数字应予以肯定、表扬。

分类别;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列数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四、评析与反思

实录一中的教师根据学生刚刚接触说明文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内容来学习说明方法,把内容与方法的学习贯穿在一起。而且由老师先给出说明方法的含义介绍和说明方法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再到课文中去辨别,体会。实录二中的老师渐渐放开,由一段中说明方法的辨识到全文说明方法才辨识,而且要说明这些方法的作用,这样难度在逐步的增大。体现了循序渐进性。

在实录二中老师发挥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先自己找,再小组讨论,也是逐步放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形成能力。

四、评析与反思

回顾我们的研究探索过程,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观摩示范课,吸取他人经验,调查研究学生的情况,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客观性,采用课例研讨,同伴互助与个人反思相结合,多课贯穿一个主题,连环跟进研修,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正因如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情的方法:

1.教学中一定要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这样学生会集中注意,行动的方向明确。

2.教师的指导要具体,系统,针对不同的文体,要加强知识指导的系统性。

3.要在知识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能力。

4.教学中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性,有一定的练习量。不要谈题色变,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训练为前提。

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

我们的理论学习还不够充分,有关阅读教学的理论学习还要加强,我们的研究缺乏专家的引领;我们的课例研讨形式不够丰富;我们的研究缺乏多媒体的介入。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时不知该如何进行学生间的有效指导。 今后研究改进的措施:

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将理论学习与教学设计、课例研讨结合起来。课例研讨形式应多样,可以进行同课异构,跟踪研讨,连环跟进。

具体的教学方法使依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的,没有凭空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凭空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依据不同文体,不同教学内容的知识、能力体系来确定。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八年级时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