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3)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四、学情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常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力较差,这就影响到他们对记人记事的文章中作品所表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的理解,也使他们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缺乏信心。于是,缺少对课文深入学习的热情,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希望能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利用谈话引起学生对故事人物学习的兴趣;出示重要问题和语句,吸引学生对人物品质的学习。

(2)找出写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

(3)依据资料,交流汇报,学习其品质。

六、设计理念

七、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范仲淹的故事。进一步去感悟范仲淹其人其事。(板书:范仲淹的故事)

2、首先,我们来复习生字

(1)ppt出示词语,

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 米粥、

(2)指名认读。

(3)齐读。

3、范仲淹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岳阳楼记》,其中有一句话成为千古名句。

4、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感受范仲淹崇高的思想和远大的抱负

5、小结:范仲淹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与他少年时代刻苦

读书是分不开的。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让学生欣赏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学生对范仲淹产生想去了解的冲动和欲望。唤起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试着用小标题来概括。 (生说师板书)

[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范仲淹哪些言行使你感动?让我们通过范仲淹感人至深言行,借助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去领悟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快速默读课文2——7自然段,想想范仲淹是怎样刻苦读书的?他为什么要刻苦读书? 并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过程:默读——思考——画句子——读句子——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感悟理解:

(一)只身苦学、

1.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1)引导:这句话是对范仲淹的什么描写?(行为),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毅力和勇气,这种学习精神让人敬佩,感动)

(2)谁能将这种感动读出来?

2.范仲淹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废寝忘食地苦读诗书,钻研学问。

[引导学生理解“废寝忘食”,感悟范仲淹刻苦读书的精神。]

(二)划粥割齑、

1、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对于这句话的描述,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划粥割齑

(2)出示句子: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 他的生活艰苦,每天煮一锅米粥。

(3)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悟范仲淹的生活的艰苦程度。

2、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的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夜半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

(1)引导学生从 “从凌晨”到“夜半”,从“和衣而眠”,“五年未解衣就寝”等重点词句中感悟范仲淹的读书刻苦、用功。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读书的。

(三)谢绝佳肴、

1、老兄误解了,??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1)这段话是对范仲淹的 描写。

(2)从这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美味佳肴、粗茶淡饭)

(3)为什么他宁可粗茶淡饭,也不吃美味佳肴呢?

(4)引导学生体会他艰苦奋斗,生活俭朴的高尚品德。

(5)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

(四)闭门不出

1、别的师生都丢下书本跑出去,他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随便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1)把其他人对见皇帝的表现进行对比,体会范仲淹的自信与刻苦。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五)寻找动因

此刻,一个埋头苦读诗书的学子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是什么理由要他如此勤奋苦读呢?

1. 引导学生说出范仲淹之所以这么刻苦学习是因为他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远大的志向,体现了范仲淹一心一意为国为民的人生目标。也道

出了范仲淹十分刻苦读书,是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已任的。]

(1)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爱国爱民,以天下为己任)板书(爱国爱民)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2.师小结:正因为范仲淹从小胸怀天下,志向远大,所以他才发奋苦读,从政以后,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赢得了后人的赞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PPT出示)

(1)让我们怀着对范仲淹的崇敬之情,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ppt出示最后一句话,并帮助学生理解。

三、 课堂总结,拓展

1、 今天,你学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收获呢?

2、 讨论:你在学生或生活中也遇到过哪些类似的困难,你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3、类似范仲淹的人还很多,如大家熟悉的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周恩来曾说:“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过去好了许多倍,可我们个别同学却胸无大志,安于现状,有的偶尔立志,却无长志,今天范仲淹苦读诗书的故事就像一把金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成功的大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们收获很大,赶快立志并为着志向奋斗吧!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合作交流中通过重点的句子对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深入感悟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班交流中来。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参与活动的空间,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体会写法:

1、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1)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2)那么我们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

2、回顾板书,明白写人首先必须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

3、再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甚至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崇高精神的。 今天我们要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4、课后小练笔:

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六、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首先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小标题的形式,对

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故事予以灵活创新地概括。

在学生遇到困惑时,采用适当点拔、让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教师情急之中给出答案。本节课我启发性地让学生针对每则故事用一个词语予以概括,只身苦学;划粥割齑,;谢绝佳肴;闭门不出。我要感谢同学们在本堂课中自主学习情趣的兴奋表现,正是与同学们的努力合作,一个个小标题才会从我们的思考与解读中诞生。

范仲淹的故事,对于生活在现代小康社会的幸福一代实在是比较遥远,难怪学生在读书时,些许带着质疑的语气,而不是敬佩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充分让学生每读一个小故事,指名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迪或是看法?同时我在课堂上相机讲述搜集的关于范仲淹的材料,通过此种方式的交流,学生改变了起初的看法,也终于明白了范仲淹成功的政治家、文学家背后的精神支柱——自强不息,勤奋读书,对于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的意义,学生亦理解得比较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 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

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