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名人名言

叶圣陶杯名人名言

毛志成先生:

1、要想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第一要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包括文学。

2、没有文学的人是干瘪的人,没有文学的校园是干瘪的校园,没有文学的民族是干瘪的民族。

3、要培养“三气”:正气、大气、才气。

(1)正气

真善美,第一位是真。

如果没有善,一切真都是丑,而美都是对美的包装。

(2)大气

尽可能培养大气

(3)才气

缺少才气,对一个人是致命的,要有善性的才气。

曹文轩先生

1、 文章是你的面子,也是你的里子。能够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

2、中国自然科学之所以没有出现大家,是因为他们的文章不行。中国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巨匠的论文往往是一部部一篇篇优美的散文,而我国这么多年的教育,特别是在理科生的培养方面,对文学是充满漠视的。好的自然科学文章,无疑是伟大的划时代的纪念碑。

3、文章肯定有文章之法之道。作家是天生的,我不承认这种说法。

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顾之川先生

道德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的习惯。

常说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但在阅卷中,我们没有看到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要知道,作文无非是用笔说话。

从来没有一个高人把文章写绝

 

第二篇:叶圣陶杯

“叶圣陶杯”全国小学语文教

学论文大赛

题目:有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作 者:王玲玲

工作单位:荒地大后沟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59xxxxxxxx

完成时间:20xx年2月

摘要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认识;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同步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这种大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课程教学的惯性、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相关评价办法的滞后,很多教师对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实施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困惑。从本校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存在着不少误区,或是草草走过场,或是活动大杂烩,或是上成知识传授课,或是改为阅读习作课。“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注重课堂内外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的提出,对于语文教育乃至课程改革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关键词: 综合性 语文教学 学习方式

目录

简介 ………………………………………………………………...…...1

第一章 注意语文综合型教学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2

第二章 避免把语文课变成综合性教学的融合课.................3

2.1在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4

第三章 运用综合性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5

第四章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6

结论……………………………………………………………………...7

注释……………………………………………………………………....8参考文献………………………………………………………………........9

简介

语文综合性活动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这是一项很烦琐的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单元教学时,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等综合性学习价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课堂读写之中,如通过《轻叩诗歌大门》,就让学生多背几首古诗,变成古诗文教学课;通过《漫游汉字王国》,就让学生识记一些识字知识,变成识字教学课。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1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生活教育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坚持“教学做合一”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从2009学年开始,依据“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总结经验,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指向“过程”,关注隐性目标,关注长远目标。写作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构件更需要关注过程。在这一点上,综合性学习与作文有着共同的课程运行需要。我们要把综合

性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与学生写作中积蓄、孕意、倾吐、发表的过程同一起来。既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亲历体验,又要引领学生选择题材、发酵情思、个性表达;使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成为写作的过程,写作过程也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过程。

2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

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人类生活充满无限的不确定和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比如,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第一章 注意语文综合型教学和教师教学风格的一致性

1.草草走过场

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像阅读教学课,没有具体的课文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和显性的评价要求,要组织完成两个星期的十多节课,确实有点困难。所以,很多教师不知道该怎么上好综合性学习单元,有些教师干脆把综合性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联系阅读材料进行一些问题讨论,压缩课时,蜻蜓点水,草草收兵。

2.活动大杂烩

语文综合性学习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的学习方式。有些教师曲解这一宗旨,简单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解为“语文课外活动”或,只重视成果的交流。有时整节课像是“文娱活动课”,活动的设计像是“节目单”,学生是“主持人”和“演员”,老师像是一个旁观者。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变成了活动大杂烩,使语文综合性学习虽有“综合性学习”之“名”,却失去了“语文”这个“姓”。

3.阅读习作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安排了好几篇阅读材料,有些教师担心考试时会考到阅读内容,就实施保守教学,对这些阅读材料,不是当作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参考、辅助资料,而是简单地把一则阅读材料当作以往阅读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来教,使语文综合性单元缺失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互相勾连,如六年级下册的《难忘的小学生活》,每一课阅读材料都是一篇很好的写作例文,有些教师干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了习作大练笔。

4.知识传授课

语文综合性活动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家庭,要寄身于自然,要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这是一项很烦琐的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教师在进行语文综合学习单元教学时,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

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创新等综合性学习价值上,而是只局限于课堂读写之中,如通过《轻叩诗歌大门》,就让学生多背几首古诗,变成古诗文教学课;通过《漫游汉字王国》,就让学生识记一些识字知识,变成识字教学课。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生活教育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坚持“教学做合一”是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必须依据“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教学模式”,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总结经验,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单元教学,必须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3

一、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是幼儿自己能够做到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一)自主选择主题

在三、四年级小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五、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能力,所以,在选题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利。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第一版块“诗海拾贝”中,安排了6首诗歌阅读材料,从第一首的《诗经·采薇》写起,接着依次选取了唐诗《春夜喜雨》、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元曲《天净沙·秋》,最后选取了中国艾青和外国叶赛宁的两首现代诗,这六首诗是诗歌历史的缩影。启动课中,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六首诗进行初略品读,然后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多个学习主题,如:各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古诗与现代诗的异同、中国古诗的历史文化、中国各代的著名诗人等。在明确主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主选择学习主题。

(二)自主选择伙伴

心理学表明:只有学生自己乐于探究,他才会用足够的热情和精力去完成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4所以,当学生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后,就要让学生依据自己的

活动主题、兴趣爱好、条件能力等,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培养合作意识。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王国》时,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汉字的演变”、“汉字的作用”、“汉字的文化”、“汉字的来历”等研究主题,打乱班级常规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组成活动小组。

(三)自主策划活动

这一阶段主要是决定“怎么干”。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学生就要着手制订活动方案。五、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自主策划活动方案。如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中,确定“网络利弊的认识”这一活动主题后,可以让各活动小组研读教材提供的“活动建议”,讨论学习策略,自主制订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活动步骤、活动将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活动交流汇报的形式等,然后形成比较周详的活动方案。

(四)自主探究问题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自主学习贯穿始终,不仅在启动课要体现自主性,在活动过程中,也要体现自主学习、自我调控。如五年级上册《邀游汉字王国》启动课后,就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对汉字进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积累活动材料,感受中国汉字的文化。每一次的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整理分析自主学习的成果。如在进行《邀游汉字王国》这一活动的第一版块时,我们在2课时启动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而后,利用2课时时间进行合作交流,并且打乱平常的座位,让各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互相展示成果,互相启发探究,从其他成员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成果形成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下阶段活动措施。之后,学生再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再利用2课时时间进行合作交流,使“自主——合作——探究”相得益彰。

孩子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个体,教师要彻底解开绳索,打破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束缚,设身处地地走进童心世界,充分相信孩子。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充分展示、发挥自主探索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是支持者、引导者,要卸下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二、让教师帮着想,帮着做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5所以,只有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让教师帮着想,帮着做,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得心应手。

(一)阅读材料与课外资料相结合

综合性学习单元中,每个版块一般都安排四五篇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只从属于综合性学习的需要和安排。因此,我们应该明确阅读材料所承担的任务和不同功能,要有针对性地用好阅读材料,可以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编排的顺序,可以把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放在同一课时里阅读,但不能上成阅读教学课。如五年级下册的《走进信息世界》的第一版块有5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把《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和《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放在同一课时教学,通过略读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信息传递方式;把《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在同一课时教学,了解电子信息的最优功能;最后学习《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明确网络的利与弊,为辩论赛奠定基础。

阅读材料虽是综合性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教学的中央,学习选文只是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的一个部分,还有大量的学习材料来源于课外。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把目光由教材转向生活,创造性地利用课外资料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这一内容时,可发动学生去搜集更多的信息传递方式、网络功能事例等,以更多的课外资料来充实教材内容,使课本与课外资料得到有效整合。总之,在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从教材资源中去寻找合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二)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的结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以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为引子,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值得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探索方法,如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的大门》的11篇阅读材料中,每一篇的后面都有一句提示语,教师就要抓住这些提示语

用好阅读材料,让学生知道要叩开诗歌的大门,可以通过背五言、七言律诗,可以借助工具书读懂、赏析古诗词和曲,可以归类积累背诵诗歌,可以朗读体会诗歌的情和趣,可以模仿写写小诗歌等。

而实际上,这些只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起点,更多、更深的学习还在课外生活中。所以,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引子,引导学生走入图书室、书店、网络、家庭等,去读,去背,去赏析,去积累,去体会,去写诗,把课堂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诗文化的魅力。

(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应该起到一个统观全局的作用,要率先开发课程资源,激发学生活动兴趣,指导学生活动方法。

1.帮着学生选择主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在选择研究主题时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因此,教师就要起好主导作用,要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要引导学生从小范围、浅内容去选题,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

2.帮着学生寻找伙伴

在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过程中,总有一小部分被同学遗忘的学生,他们可能找不到学习伙伴。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更关注那些弱势的学生,要及时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伴合作,帮助这些学生找到合作伙伴。

3.帮着学生策划活动

给学生自主,并不等于放羊。放手给学生自由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盲目性与随意性。所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策划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指导,要给学生提供活动计划样表,告诉其制订计划的方法。在学生制订完活动计划后,教师对所策划的活动计划要组织讨论和分析,要给予适当修正,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

4.帮着学生探究问题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关注,直接或间接监控,要关注每个学生研究了些什么,活动效果如何,有什么困难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调查什么,记录什么,成果如何展示等。三、让师生一起做,一起评

巢宗祺教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与目标定位》中指出,6

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从需要出发,以课题引领,拓宽语文运用的空间;沟通语文与不同领域的联系,增进语言与思维的活动机制;在动态的过程中实现整合,提高实际的应对能力;指向基本目标,争取多方面的收获。从这些价值可见,多元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必然结果,因此,评价就显示出了它的多元性。

(一)摒弃试卷看成果

在传统教学思想中,评价就是一张试卷,因为它是最简便也最有说服力的评价,人人都知道分数第一。但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不可能用一张试卷检测出学生学得的成绩,因为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它的成果也是多元的。所以,语文综合性单元评价要坚持摒弃试卷看成果,可以通过活动汇报课,展示学生精心策划的课本剧、日常记录的日记作文、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精致美观的课件作品等。

(二)削弱知识重情感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应用价值,以学生感兴趣的某一主题为学习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态度、健康的情感和综合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探究、自我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从这个概念可以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并非只注重语文知识的汲取,而是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的意识、精神、能力。所以,在汇报课中,“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可以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主意识、合作态度和探究精神等进行评价。

(三)轻视结果看过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如何并非是一次成果汇报可以看出来的,而且不能凭一节汇报课来定论某位学生的成绩如何。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对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每次活动的态度等进行过程记录。通过过程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获得扎扎实实的进步。

(四)改变师评为生评

一直以来,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且是评价的权威,学生往往被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这样的评价已经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而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的活动形式,会有很多东西是老师看不到的,也是无法评判的。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必须设计学生互评环节,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互评,相互提出改进意见。

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须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在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需要的是什么,体验到的是什么,希望的又是什么,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形成更优秀的语文素养。

第二章 避免把语文课变成综合性教学的融合课 2.1在语文综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认知——综合性学习应该给学生些什么 1、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体现综合性。

2、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过程”,凸现活动性。

3、给学生一个“协作的平台”,彰显合作性。

4、给学生一方“展示的舞台”,激发创造性。

二、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

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我校的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之间,还是与外校的语文教师之间,我们的协作教学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构成丰富的动态的网络状的资源,每个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示范。例如,孙玉丽老师特长朗诵,每当举行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她总是主动承担指导学生朗诵的任务,其效果不同凡响。再如开展手抄报、书法作品竞赛时,我们就聘请校内的美术老师李光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评审和点评。通过举办区教研活动,加强了十所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区的语文教师得到了动态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

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各类竞赛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探险的利大于弊与探险的弊大于

利”辩论赛、“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读诗词名著演讲比赛、运河文化手抄报比赛,市中区“运河之声”作文竞赛等,在活动过程中,在图书室、微机室时常都能看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的情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拉近师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根据不同的兴趣,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搜索查阅整理资料,合作展示学习成果,合作评改作文,合作办黑板报、手抄报,交流各组学习资料等。这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带来了成功的喜悦!难怪有的学生这样说:“学习的成功感不再只是独自一人的笑脸,她是小组中每个成员汗水的结晶,变成了大家成功的喜悦,甜蜜的记忆。”

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充满了温情和乐趣,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音像资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如杨雁老师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时,就引导学生请求家长协助他们搜集整理李白在济宁故事。

2、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补充了“走进名著”、“走近唐诗宋词”、“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等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童话寓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根据该单元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补充设计了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自编的精彩情节和自导滑稽表演令人折服。通过综合性学习,师生

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可见,“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我们还学习了十三中郭丽娜老师的《黄河颂》综合性学习案例,分享了马翠丽老师的《探索月球的奥秘》,反思了十四中刘飞老师的《一节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反思》。总之,通过对这些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丰厚了我们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而且对我们的探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

师生利用学校开通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校园网等网络技术资源,查找下载整合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引导学生收看百家讲坛、同一首歌、电视散文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栏目,指导学生在收看影视节目时,注意搜集优秀广告,以及积极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词,节目串词,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写作和成果展示课中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和节目主持能力,又丰富了收视课的内容,何乐而不为呢? 如我们在进行“走近唐诗宋词”和“走进四大名著”两个综合性学习时,从百家讲坛下载了康震副教授关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的文稿、视频资料,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相关文稿、视频资料,我们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题实验过程进行数码影像图片信息处理,让档案资料建设更科学更规范。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上

网搜集、查找、筛选、摘抄、整理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摘抄积累语文素材的习惯。这样通过多种渠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了师生的语文素养。

4、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面对同样的《走进自然》的综合性学习,孙静和刘宁老师是这样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组织学生到运河两岸“春游”,观察风景,讲述运河文化,诵读刘广新的散文《神奇的古运河》,听取《把熟悉的东西写得深刻点》写作辅导讲座,最后开展作文竞赛。这样,学生听了传说故事,读了散文,学习了写作体验,写了见闻感悟,拍摄了影像资料,留下了难忘的时光。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学生的怎么会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而且让学生获得了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人生观、价值观。

5、对学校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校语文学习资源包括文学社、图书室、校园文化环境等。这些资源的利用有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口头评讲作文、写字比赛、词语接力赛、警句收集等、手抄报、演课本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室、微机室、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随着网络这个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资源的出现,校

内、校外语文学习资源的界线正在逐渐被打破,校内、校外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6、社会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此为资源,让学生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进而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经验——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1、亲情感化式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温情和快乐,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亲情感化式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生活化,把家庭资源引进课堂。其模式程序为五个阶段:师生共同确定活动课题→明确研究任务、要求和活动步骤→学生融入家庭,完成活动任务→展示活动过程→总结、评价。

例如:《献给母亲的歌》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吟唱赞美母亲的诗词、歌曲,回顾家庭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母爱,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确立活动主题——感谢母

亲。

第二阶段,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采用口头感谢、书信感谢、给母亲送礼物、帮母亲做件事等形式向母亲表达感谢之情。并把活动过程和心得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围绕本组承担的活动课题,各人融入家庭展开活动。

第四阶段,汇总各成员的活动情况,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 第五阶段,采用多种形式赞扬母亲(唱歌、画画、办手抄报、写文章??.),这些都是献给母亲的歌。

2、竞赛活动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你教我学”的线性关系,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单纯“学习者”,而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竞赛活动式的综合性学习模式最大优势正在于此。它的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集体研讨,确立活动目标→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自主合作,搜集整理资料→采用竟赛、辩论、讲演、办报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总结、评价。

例如:《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共同选出活动主题——探索月球的奥秘。

第二阶段,学生自由组合分为四组,利用教材提供的三个网址,上网搜索摘抄关于月球的“起源,月貌,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神话传说,诗词,对联,谜语,成语,音乐”等资料,再利用课余时间整理资料,相互交流,并把这些题目制作成课件,每个小组拟出9个竞赛

题目(3个必答题,3个抢答题,3个风险题)。

第三阶段,围绕本组承担的课题任务,各人展开工作。

第四阶段,由学生主持开展“探索月球的奥秘知识竞赛”。鼓励优胜小组。

第五阶段,以“值得回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话题进行写作,畅谈感受

3、角色扮演式

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和表演天赋,形象热闹的完成活动任务。其模式程序分为五个阶段:确立活动主题→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完成演出任 务→展示活动成果→畅谈感受评价总结。

例如:《我也追“星”》

第一阶段,教师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的偶像,引出活动主题——我也追“星”。 第二阶段,学生自由分组组合,每组由组长、撰稿人、表演者、后场服务人员等组成。组长负责全面协调、统筹全程(由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撰稿人负责编写剧本(由书面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表演者负责演绎剧本;后场服务人员负责与演出有关的一切后勤事务。各人承担自己的任务,但当需要帮助时,全组成员应予以支持共同编演出一场剧目表达自己对追“星”的看法。

第三阶段,分工合作开展工作。

第四阶段,展示演出剧目。

第三章 运用综合性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综合性学习需要一个相似匹配的文化伴侣

观照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为: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要使这一新型的学习范式能够活性地嵌入语文课程,就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依归平台,尤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平台、共生空间平台,嵌入语文课程体系的介质平台。作文课程与其具有最大的协和性和相似匹配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平台使用的内存配置和外展需求,推动综合性学习更好地融入语文新课程的整体网络体系,并聚焦关照其过程,物化成全其成果,使其得以有效地固着。

在新课程的平台上,习作可以从与综合性学习的相互卷入中获益。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中丰富的习作镜像资源和习作人文资源,从而优化习作学习环境,构建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习作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习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作文、用作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二、整合子课程创生课程新范式——综合性学习类作文

1、核心概念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再生课程资源。整合综合性学习和作文两个子课程,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活性作文资源,生成以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主要题材的新型作文范式。这种新型作文范式即综合性学习类作文。

2、类型梳理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分为:参观类作文、探究类作文、想象类作文、热点类作文、融渗类作文。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素可将综合性学习作文分为:问题学习作文、活动学习作文、观察学习作文、信息学习作文、研究学习作文、策划学习作文、展示学习作文、反思学习作文。

根据学习方式,还可将综合性学习作文分为:问题—解决类作文、观察—表达类作文、活动—探究类作文。

三、综合性学习类作文的课程生成策略

(一)作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整体设计

新课程提倡合作文化,我们的课程应该是合作课程。在合作文化的氛围中,我们只有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的作文和综合性学习必须彻底打破课程的封闭、孤立的设计,走出在

结构上趋于封闭的教室设计、个人设计,与来自不同教室及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全面合作,将作文课程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成一门课程,从课程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从资源利用到教学评价,加以中观规划、整体设计。这样才能使语文课程的视域更加宽广,在课程的柔性碰撞中,在资源的有效融渗中,扩充课程共振合力,实现呼应的设计,同步的安排。在这个方面初中的语文课程作了较成功的尝试,小学语文课程亦可借鉴。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6“追寻人类起源”就作了整体性设计:第一阶段搜集资料: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关于人类起源的新说法;“北京人”头盖骨下落的资料。第二阶段口语交际:讲述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讨论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交流人类起源之新说。第三阶段写作: (第一题 ——“人类起源概说”、“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神创论’可以休矣”;第二题——搜集资料之后,不应照抄照搬,应该在弄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表述;第三题——未来人的画像,画肖像,描写未来人的智慧和活动,描写未来人在那时的宇宙大环境里的生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只要围绕核心资源设计得当,整合的自然亲和度是很高的。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文性课程资源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并不缺乏优质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的作文资源意识觉醒了,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独特优势资

源,就能创生出作文课程的新的亮丽风景。

1、资源意识要“强”起来。综合学习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更大的亲和力。综合性学习的视域宽,课程触角多。我们要时时处处皆留意,把自己的眼睛当摄像机用盯住好资源不放;像最出色的记者追新闻那样追逐独特的优势资源。在学校要留意校园生活资源,在社区要留意人境资源,在家庭要留意人文资源。多想想综合性学习中的哪些资源可用于作文课程的开发。

2、开发领域要“宽”起来。无论是自然类资源,人文类资源,还是社会类资源,无论是火热的学校生活,还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凡综合性学习中适合作文课程的,都应该将其纳入作文课程资源库。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导入到作文课程之中去,加强作文课程和时代共振,和现实生活链接的力度,使作文课程的动态生成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总之,要充分而科学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综合学习类课程资源,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作文课程体系。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发综合性学习中的作文资源。

第四章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考虑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的特征,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以下有效教学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如下目标要求。

总目标: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和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

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和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援引资料的出处。

纵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特性。 第一,学科性。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例如,以“花卉与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或者让学生在观察花卉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第二,综合性。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第三,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践的方式

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和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从实践的手段来看,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在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方式和手段都是体现在实践的过程之中的。

二、展开探究活动,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明确学习的目标还不够,还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展开探究活动,这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

一项完整的探究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探究主题→制订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这样四个阶段。

(一)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

学生不是因为语文课程的存在而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设计,不是先决定教师该教些什么,学生该学些什么,而是先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因此,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和一学段要“对周围事物有一定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第二学段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第三学段要能“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在第四学段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为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呢?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其探究主题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生活诱发式。

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纷繁复杂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例如:

△煮熟的饺子为什么会浮起来?

△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人为什么能直立行走?

△在宇宙飞船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失重?

△为什么有的树(如松、柏、冬青)在冬天也不落叶? △我们身边的垃圾应该如何处理?

2、课堂拓展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在教《麻雀》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所有的动物在自己的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都会不顾一切地救孩子呢?”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争论不休,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确定了“动物妈妈和孩子”的探究主题。又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一位学生对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在茫

茫宇宙中,难道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宇宙中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这一探究的主题。类似这样的事例很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捕捉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意识,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3、学科联系式。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例如,在教学描写“春天”的课文时,可以沟通语文学科与美术、音乐学科的横向联系,围绕“感受春天”这个主题,让学生吟诵描写春天的诗文,描绘春天的画卷,歌唱赞美春天的歌曲,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又如,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赵州桥》,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常识教材中的《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畅想桥”这个探究主题,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历史与结构特点,明白拱桥、斜拉桥的力学道理,运用泥塑塑造想象中的大桥。通过对“桥”的多角度畅想,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

4、综合实践式。

综合实践式是以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

的综合联系中确立探究的主题。这里的“问题”,一般是指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失衡、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等。综合实践式的主题组织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横向统整式。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背景,选择学科之间的知识连接点作为主题内容,统整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需要先将所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放在同一平台上,然一围绕探究主题将零碎的多学科的知识统整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例如,对“漫话风筝”这个主题的探究就涉及多种学科知识的统整。

第二,纵向递进式。就是围绕主题,抓住主题中的核心内容,向纵深推进和展开,这种方式要求主题综合性强,主题的统整程度高。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例:

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时,除了要教给学生有关如何寻找主题的方法外,还必须考虑主题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究,能否引起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能否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的方案要

探究的主题一旦确定了下来,接着,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对于综合性学习方案的制订,根据各学段学习的认知特点,

一般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扶为主,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主要以“放”为主,扶放结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大致包括:项目名称、研究人员、研究目的、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的研究结果等内容。这种学习方案,一般适用跨学科或联系社会生活的比较大的学习项目。制订学习方案,可以增强研究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种综合性的学习项目,一般一学期安排1-2次为宜,而且一般适用于第二学段以上的学生。

(三)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

学习方案确定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部分。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等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主动性,通过观察调查、数学计算、查阅资料、协商交流,感受生动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合作性。综合性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唯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

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

第三,体验性。体验是探究性活动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以独特的经验,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改造或重组。改造或重组已有知识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

探究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成果和心得感受。交流与分享的成果内容,不仅包括物化的研究报告、改革建议、图片资料等,还包括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内心体验。例如,在探究过程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克服困难后心里感受怎样等等。另外,在交流与分享时,可以在某小组发言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发言内容提问或提出建议,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探究、学习、反思的过程。

结论 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八中张彦老师指导的《我爱我家》,十四中刘飞老师指导的《走进运河文化》,十七中周晓民老师指导的《探索月球奥秘》,十五中孙玉丽老师的《戏曲大舞台》、高雁老师的《感受体育》和曾云老师的《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在全区语文综合性学习研讨会上得到了交流。全区教师的有关教研论文、通讯、教学案例、课件等在《济宁日报》《中学生学习报》《文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中区教育网、济宁教育网等县级以上刊物或媒体上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达30余篇,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体语文教师奋力拼搏的身影。面对荣誉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责任,什么是任重道远。所以,我们走在路上,我们义无反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落脚点都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语文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整个地球成了“地球村”,人类生活充满无限的不确定和

不可预期性,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教育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面向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因而,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方式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次,语文课程改革必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走出“学科中心主义”的怪圈,比如,过分追求语文学科本身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忽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把自己孤立起来;语文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联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理念,使语文教学和改革走进了死胡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

注释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xx年7月颁发?

2.?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

5.浅谈合作学习 郑循强 四川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6.语文体验式学习是生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陈向农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2003-08-25 2 374 ?

参考文献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教育部20xx年7月颁发?

8.?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如何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滕晓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公司三中

【期刊】中国校外教育 2010-04-10 15 ?

11.浅谈合作学习 郑循强 四川石棉县小河坝中学 【期刊】新西部 2010-05-31 22

12.语文体验式学习是生成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陈向农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2003-08-25 2 37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