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简_爱_探讨作者夏洛蒂_勃朗特的爱情观

摘 要:《简·爱》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在作品中以自己的经历为原型,借简·爱

这个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平等、互敬互助、坚贞不渝的爱情观,并通过创作发挥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作品中的简·爱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有相当的个性、外貌、出身、经历等等,我们能从夏洛蒂·勃朗特的情感经历中找到的简·爱情感经历的原型。简·爱这个人物表现的爱情观实际上折射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观和她的爱情理想。

一、 夏洛蒂·勃朗特的情感经历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肺病而先后死去。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而后又留校当教师。1838年,夏洛蒂离开伍勒小姐的学校。第二年,她到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在1839年和1841年这两年里,分别有人向夏洛蒂求婚:一次是她的一个女友的哥哥,另一次是一位年轻的牧师。但是,这两次求婚都被她拒绝了,原因是她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爱她,只是按传统要娶个妻子而已。因家庭教师在当时是受歧视的,夏洛蒂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就在国外求学期间,她爱上了她的老师埃热先生。埃热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还有一种对年轻女子非常有吸引力的气质,即:容易激动,有点粗鲁,但十分率直,爽快。然而埃热先生是个有妇之夫,且埃热先生对她全然无心,所以,她把这种微妙的情感一直压在自己心底。这次情感的挫折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响很大,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和任何人谈过恋爱。直到1852年,当时夏洛蒂已36岁,他父亲的助手尼古拉斯牧师向她求婚。尽管她父亲并不同意,但夏洛蒂认为尼古拉斯是真心爱她的,她自己也喜欢尼古拉斯,于是说服了父亲,于1854年6月和尼古拉斯结婚。婚后的生活相当幸福。

二、 作品中简·爱的情感经历

在作品中,父母双亡的简·爱被舅舅收养,舅舅死后,舅母一家人百般虐待她,随后将她送入孤儿院,在那个“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孤儿院,她备受凌辱摧残。成年后,她通过广告寻职的方式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上了那个名叫阿黛勒瓦朗的10岁女孩的家庭教师。而这个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渐渐走入她的生活,揭开了简·爱情感生活的第一页。罗切斯特虽然很富有但是婚姻却是不幸的。他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心胸庸俗、狭窄的伯莎梅森小姐为妻。她的外表非常美丽,然而她的脾气暴躁无常。更让罗切斯特痛苦的是:结婚四年之后,梅森因家族遗传的原因疯了。绝望的罗切斯特离开了英国,去欧洲大陆寻找自己的幸福。然而,事与愿违,十年后,罗切斯特还是一个人孤独地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在罗切斯特回家的路上,意外从马背上跌倒,刚好碰到外出散步的简·爱,并得到了简·爱的帮助。这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第一次见面。此后,简·爱在那些无聊、庸俗、盛气凌人的贵太太、小姐们面前所表现的自强自尊的品质深深征服了罗切斯特,而他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的知识也同样征服了简·爱。一天晚上主人向她倾诉了对她的深挚爱情并正式向她求婚时,她欣然接受了他的爱。在他们的乡村教堂里悄悄地举行婚礼的时候,一个陌生人当众揭发,说罗切斯特在西印度群岛娶了他的姐姐。而今他姐姐因疯病被罗切斯特关在密室里。当时英国的法律是不允

许罗切斯特与他的得疯病的妻子离婚的。简·爱悲痛万分,面对罗切斯特的苦苦哀求,面对自己内心真挚强烈的爱情,她选择了独自离开。在走投无路、几乎饿死的困境下,圣约翰救了简·爱。他是一个虔诚的牧师,一个宗教献身者。当他经考察确认简有着“温顺、勤奋、无私、忠实、坚定、勇敢,非常文雅温柔,又很有英雄气概”(第二十四章)等优秀品德后,要求简·爱做他的妻子,陪伴他去印度传教。她看透了约翰无视她作为人的价值:“他要我做他的妻子,可是他对我却 毫无丈夫之心。他看重我,不过像士兵看重一样好兵器一样,如此而已。”简·爱决心不做他的妻子、助手和“工具”,她要的是真正的爱情。她拒绝了约翰。当约翰对她以上帝的名义施加压力时,她仿佛听到了罗切斯特的呼喊。于是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这时她发现桑菲尔德庄园已经被疯女人烧为灰烬,疯女人自己也葬身火海,罗切斯特为了救她,双目失明,成了瘸子。简并没有因此而抛弃罗切斯特,而是与他幸福的结合。两年后罗切斯特用他那只复明眼睛无比幸福的看着躺在他怀中的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三、 对夏洛蒂·勃朗特爱情观和爱情理想的探讨

夏洛蒂创造这部作品的时间是1846年,那时她已经三十岁,正处在爱恋老师埃热无果的失恋状态。那时她对爱情是非常渴望的。她借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对自己的爱情加以发挥,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尽管简·爱相貌平平,无金钱,无社会地位,但是,她凭着自己的自尊、自强、自爱以及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意念和率直而自主的个性,把高傲的、贵族出身的罗切斯特征服了,使他疯狂地爱上了她。虽然起初,由于悬殊的社会地位,简·爱对罗切斯特怀着本能的戒备心理敬而远之,可是对纯洁美好爱情的追求,又使她敢于蔑视金钱和门第。这里表达了夏洛蒂·勃朗特向往超越金钱,超越门第,不注重美貌,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赏识基础上的爱情。这也就不难理解夏洛蒂·勃朗特为什么于1839年和1841年连续拒绝了两位求婚人。因为正像简·爱一样,她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仅是痛苦的,同时也是可悲的,真正的爱情只能是相互间心灵的沟通,是真诚的心的相互奉献。作品中当简·爱误以为罗切斯特要娶美貌的贵族小姐,而还要留她在身边的时候,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她向罗切斯特大声宣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一样 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不仅仅是简·爱追求自由平等权利和她追求纯洁美好爱情的大胆宣言,也是夏洛蒂·勃朗特自己爱情观向世人的大声宣告。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疯妻的秘密后,她选择离开。爱情对简·爱来说固然重要,但人格和尊严更重要。“越是形单影只,越是举目无友,越是无所依傍,我越是要尊重自己”简爱要的是有尊严的爱,所以她在降低人格做罗切斯特的情妇和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之间,选择了后者。我们知道,当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爱上有妇之夫埃热先生的时候,她的选择也是离开。夏洛蒂从来没有告知世人,她当时选择离开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从她这部自传体作品中,从这个以她本人为原型的简·爱身上窥探原因:她追求有尊严不失人格的爱。作品的结尾,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罗切斯特的妻子被烧死,罗切斯特的庄园被烧毁,且罗切斯特已双目失明且身有残疾,简·爱却主动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并与他幸福的结合。两年后,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复明,无比幸福的看着怀中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大团圆的结局让作者夏洛蒂的爱情观更加清晰,那就是:真正的爱情是平等的、互敬互爱和坚贞不渝的,有爱情的婚姻是幸福的。作品中,简·爱拒绝约翰的求婚的情节,也进一步表明了作者的这一爱情观。同时,我们通过这个大团圆的结局读到了作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

四、 结束语

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观和爱情理想很美,她也最终在36岁那年,找到了自己向往的爱情并建立了家庭,而且正如她所料,婚后的生活很幸福。

参考文献:

[1]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祝庆英.简·爱[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3]简 通.百部世界文学名著赏析[M].北京出版社,2001.

[ 4 ] 杨静远.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主题[ J ] .文学评论,1980,(5).

[5]杨 静.勃朗特姐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

 

第二篇:论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论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