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个人项目实践报告

项目类别: 经典阅读 题 目: 读《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有感 学 院: 通信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学 期: 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读《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有感

——浅谈当代时评文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对社会认识的加深,读书的选择也相比从前更加多样化,在大学期间,我读了第一本时评文学作品《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本书是作者周濂的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作品集,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起初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它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在读过之后,才发现这个名字其实包含了作者对一个装睡的社会的深深的无奈。“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1

闭眼装睡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举个简单的例子,大跃进时期有很多虚报产量的事情,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连人民日报都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这就像一件“皇帝的新衣”,明显地违背了自然规律,却因为需要大家相信这样一个虚假的美梦,所有人都装睡,直到后来大量农民饿死,灾荒地泛滥,才不得不醒来。现在想来,这样一种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共同维护一个公开的谎言的境地真是可怕。

而装睡过后呢,我们国人正在进入一个“笑而不语”时代。笑而不语一度是中国网民中的热词,机智的中国网民们甚至为它创造出了一个Made in China 的英文单词:Smilence。这一神鬼莫测的表情可以出现在任何场合,例如某专家谈《民主的中国经验》,解析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权利超速”和“民主失败”,一篇叫骂声之中,有“笑而不语”的网友打酱油飘过,又例如当被问及新疆七五事件之后发生了什么,许多维族人笑而不语。笑而不语的网络释义说它表达了一种讽刺,本书作者也猜想“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早就洞彻了社会现实的丑陋、有限人生的无聊以及世俗权力的愚蠢”。于是笑而不语者们有足够的理由感到自豪,因为它们不仅战胜了怒气,赢得了快乐,而且还在相视一笑的默契中体会出智商和情商的双重优越感。

可是在我看来,笑而不语者并没有自豪的理由,一个笑而不语的社会何来进步?明知不合理,心存鄙夷却笑而不语,又摆出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姿态,若干年后,当后人看今天的我们,也会嘲笑我们的笑而不语。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愿语,而另一方面,也许是不敢语。中国宪法保障言论自由,然而中国的言论真的自由吗?稍微牵扯一些人或名字或是事件,稍有不慎就会被“和谐”。虽然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明白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然而对于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不仅限制了人们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和意愿,而且也严重违反了所谓的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原则。中国的言论开放还有一段路要走,希望在若干年后,我们能敢笑敢言。

除了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分析,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一读的观点,这里不再多说,我想要说的是从这本书说开去,谈一谈对于当代时评文学的看法。

时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xx年。19xx年6月12日,狄楚青奉康有为之命到上海创办《时报》。不久,一个以“时评”命名的栏目在《时报》上登台亮相,其“不随流俗”的体裁,“明快冷刻”的风格,让广大读者耳目一新。时评迅速走红,1 摘自百度百科

成为报刊言论领域炙手可热的“名角”。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虽然时评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变迁,但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却持续未断、有目共睹。时评当之无愧地成为媒体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塑造的一把重要利剑。2

而在当代,受BBS文化的推波助澜,时评写作这些年来异军突起,令人印象深刻。时评的优势在于能很好地链接起传统读者和网络读者,对于传统读者来说,时评具有形式美、思辨美和一定的内涵,对于网络读者来说,时评能表达情绪,话语铿锵有力,信息量大,而阅读门槛又不算太高。时评写作的兴起,让我想起了曾经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然而另一方面,时评写作业正在步入一个瓶颈,因为时评的体量太小,简单表态之后,并无多少论证空间,这就很容易走向情绪化、口号化,落入决定论的窠臼。思想的趣味本应在论证过程中,如果只是给一个答案,则太过草率。时评只是给作者创作提供了一个由头,表面是时,重在评论。时评体裁的特殊性,就决定性地为它赋予了一定的责任。要想流传千古,短平快的时评无法担当承担传承文化的重任。然而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读者已经习惯了“暴力”的审美,我们喜欢看到的是肯定的结论,看到那些以“最”、以“必然”开头的句子,忽略了更有价值的剖析部分,当一个作者用真正平和、理性、多元的眼光来看问题,我们就会认为这个时评人“不带劲”。

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中和的方法,既保持时评的情绪按摩作用,又保持其本身的思辨性。从周濂的这本书里能够看到他正在为时评找一条新的出路。话题还是那些话题,形式上更富于创新,从最新、最鲜活的国内外案例、理论、事件入手,与我们当下的背景相结合,所以信息量特别大,在谈道理之外,颇能开人眼界,给读者以世界人的思考方式,有独特的趣味。同时把一些深刻的哲学思想简单化,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这点在我看来非常不容易,因为做学术研究的人,花点力气下点苦工总能做到“深入”,“浅出”却不容易,而作者却身边的一部电影一场话剧起兴,一直聊到最古老的古希腊先哲们。把政治哲学这种艰深晦涩的东西能讲得明白、讲得浅显,并且还讲得好玩。

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更是“时代”的“时”。时评就是“因时而评”、

3“合时而著”的时事短评。并且,伴随社会的发展,时评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希

望能在新时代,看到更加有价值,更加有思想,有可读性,能够乘前世,警当世,启后世的时评作品。 2摘自《 因时而评 ,合时而著——中国时评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摘自《 因时而评 ,合时而著——中国时评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3

参考文献

[1].《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因时而评 合时而著——中国时评的产生与发展历程》陈栋 田国磊著 来源:《新闻前哨》20xx年第1期“传媒历史”专栏

[3].百度百科《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第二篇:装睡的人你叫不醒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正在装睡的人。很小的时候,那个我还需要为作业而烦恼的那个年代,那时候的我只要每天能多睡那么一会就会感到很幸福。那候,老妈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一大清早把我拎起来叫我吃饭看书写作业去。而我的对抗策略就是装睡,不管她怎么叫我,怎么骚扰我,我就是不起来。对我来说,哪怕少看那么几分钟书都是好的。老妈心里也很明白,我是装睡,所以她叫不醒我。因为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正在装睡的人,除非他主动愿意醒来。一开始我也搞不懂,为什么相亲会使得两个原本陌生的人迅速交往。或者说,为什么两个原本还不熟悉的人,就因为确认了关系而变得如此亲密?我一直很困惑,直到我想起了这么一件事情:我们小时候通常都会收到压岁钱,为什么要给我们压岁钱?因为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它会让小孩变成傻瓜。孩子的父母为了压制他,用红纸包钱吓退祟。又因为“祟”与“岁”谐音,也就成为了现在的压岁钱。但是假如你问自己,你信这钱具有镇压的作用吗?我猜大多数人都会说不信,说这是迷信。但是为了收到钱,我们愿意去相信。再假如你问你父母长辈,他们信吗?更妥妥的告诉你,他们更加不信。但是他们为了给钱,他们假装信。现在没有人相信压岁钱的作用,但是它却依然在发挥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原本并不熟悉的人之所以能亲密得如此迅速的原因——意识形态的作用。双方其实并没有真正那么喜欢对方,因为感情不可能那么快。但是为什么感觉就好像认识了很久呢?这个就是意识形态在作怪,你其实并不是真的爱他,或者真的对他好。你只是想对自己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很好!而那个人恰好坐上了这个位子,你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扮演好一个角色,他心目中的好女朋友或者说好男朋友的角色,仅此而已。也许双方心里都清楚,也都不相信对方会一直和自己在一起,但是为了现在,为了此刻。他们愿意去相信。因为此刻他们还需要对方!假如这个时候有个人插进来,他对你说,你们是不可能的!你醒醒吧!你会怎么做?你会告诉他,他有多爱你,你们的未来有多么美好,即使你自己都不信。不管怎么努力,那个人永远都无法让你醒来,因为正如我说的那样,你永远无法让一个正在装睡的人醒来,除非他主动愿意醒来。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子的原因,没有人天生就是坏人,没有人天生就是嬉皮笑脸,玩世不恭。多少人曾经都是那么天真,那么善良,以为光凭借着努力就能触及到梦想。但是这个社会太可怕太冰冷,没有人天

生就不愿意扶起跌倒的老人,只是他们被伤害了,被讹怕了。见识得太多,被伤害得太多。冷漠就变成了一种保护自己的办法。他们也不想的只是害怕再被伤害。所以,当再有人满腔热血的说这个社会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他们不会再去谈论,去反驳。而是只是静静的微笑着~你也不要试图去感化他们,因为你无法叫醒一个正在装睡的人。。这就是SmilingGor的由来。。因为婷婷和蚊子酱真是两个极端,好吧。。其实是为了财富下东西才写的这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