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如 何 评价 一 堂 历 史 课

组织、参与听课评课活动,目的在于考察课堂教学的信度和效度,研讨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怎样去发掘、整理课堂教学价值呢?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入手:

(1)从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的角度,去评判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方面有何独特的价值;

(2)从横向、纵向对比的角度,去分析评判一位教师在对教材知识内容的处理和知识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发掘上,有何独特的价值;

(3)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教学总结等几个部分的各个教学环节上,,去分析评判这些环节的设计实施是否到位、是否简洁有效、是否有机衔接、是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4)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去分析评判是否关注到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否关注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否关注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了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5)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次数、人数、态度,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认识上,去分析评判课堂教学价值实现的深度与广度。

在新课程中,“一堂好课”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清晰。

教师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需要重点讲解和解决的知识点,重点培养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更有针对性,使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学有所获。对教学难点,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透彻讲解。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主要是看 “学生的表现,即学生能否在教师的组织下获得有效的学习”,而衡量学生有效学习的标准是看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历史知识目标是否完整、课题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 驾驭课堂能力强。

一般强调的教师基本功是:对教材熟练,讲课自然;语言准确精炼而有感染力、亲和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出;板书规范,字体端正;驾驭课堂和教学应变能力强。尤其是语言和教态是否有亲和力。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所以音量、语速要合适,语言要生动、清楚,有鼓动性。而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有亲和力的教态,能让学生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三、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电视剧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序幕,我们定会目不离屏;一本好的小说加上一个扣人心弦的序言,我们就会手不释卷;一堂好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揽引到我们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走向40分钟的高潮。

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教师需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新颖、有趣多彩多样的导入语。但导入语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联系,不能牵强附会,还必须是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要灵活多样,切记千篇一律;时间不宜过长。总之,在这短短的两三分钟的导入语中,要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能使学生在瞬息间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道探究新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使能力得到提升,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流畅,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和人文特色。

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教学思路应该清晰、目的性强,教学策略正确,教学内容充实,衔接自然。讲解条理清晰,明白易懂。历史教学一定要体现历史学科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体现“以史为鉴”的特点。能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获得一种享受,获得人生体验。

五、构建和谐、民主、自由的生态课堂,注重教学情感交流。

好的课堂应当是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以知识交流为目标,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使知识交流能够顺利开展,同时又使知识交流得到升华。

讲孔子,让学生充分认识他是一位追求政治理想,精心培育弟子,晚年整理典籍,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精神财富的哲人;讲司马迁,让学生感悟史学家的责任感和为事业忍辱负重的悲壮;讲张骞,启发学生思考什么叫“开拓”精神。在一堂好的历史课上,“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通过体验情感来熏陶情感,通过理解观点而形成新的见解,通过探究切磋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反思而培育历史智慧。好的历史课,应该给学生精神享受和多种收获,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

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或采取启发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或采取回顾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或采取讨论式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或采取练习式引导学生规范和强化自己的学习。同时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时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比如,在讲授《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可采用谈话法、借助老照片、材料了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空间。教师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的生活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向身边熟悉的人(父母、邻居、学校的老师等)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感受的到的变化,学生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七、课堂教学有效、高效。

一节好的历史课,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不但有效,而且还要高效。通过一节课,要真正使学生能学到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学会掌握历史知识,怎样学习历史知识,对学生能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八、潜心设计课堂小结,总结、升华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环节之一。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完整、紧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如果新课导入是为将学生更好地引到教学胜境之中,以求收到最佳效果的话;那么课堂小结,就是要将教学小课堂带入人生大课堂,将最佳效果从课堂之点辐射到课后。 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课堂小结这一重要环节,这样不但不能体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大打折扣。总之,课堂小结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定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好课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舒展头脑,焕发生命活力。真正让人发自内心叫好的课,一定有其独到的、体现教师个性魅力的东西:老师的个性品格、博学多识、老师的智慧熏陶和人生启迪,还有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巧妙设问引导探究的技巧。不仅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而且也在影响和塑造着学生。好的历史课,应该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好课与好教师分不开,只有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对待学生、对待事业的教师,才能教书育人。

 

第二篇:如何评价一堂失败的好课

论“失败的好课”

看“热胀冷缩”一课,我认为这是一堂虽败犹荣的好课:

1、主动参与。我觉得这堂课中老师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的为学习的主体,而且也不难看出在本节课中能师生的互动做的非常好,既有老师的主导,又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课堂吗?教师从事自主建构活动,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2、角色转变。 在本节课中教师虽然已充分备课,并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也有知识经验入手了,可结果换来的却是学生如此表面化的回答。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3、合作学习。 新的教学观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案例中的教师就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地学习氛围如在学生说一说的基础上,比如:小组成员议一议、做一做实验的形式来展开学习液体热胀冷缩这一现象及本质。

4、体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案例中教师问学生“煤油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之后,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思考——煤油有无热胀冷缩。让学生进一步用实验证明学生发现煤油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成功,相信在一定程度对学生而言有推波助澜之力。

但是为什么说是一堂“失败的好课”呢?每一节课总有它的失败之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液体是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案例中的老师,教学目标没有虽然达到了,但是对概念有些模糊,分不清哪些是属于液体。

这节课如果让我来上,我会这样设计,首先我要多备学生,考虑学生生活知识,因为科学来源于生活,谈话时,我会选择一个生活情境:热牛奶时牛奶溢出现象。同时,准备3个瘪了的乒乓球,让学生自己利用生活经验来让它们重新鼓起来,这样,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展开铺垫了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去关注平常的生活现象。然后根据气球的热胀冷缩现象,提出问题“水受热遇冷会不会热胀冷缩?”,让学生发挥想象,之后进行演示加了红颜色的水的热胀冷缩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看看生活中诸如油盐酱醋等还有那些具有这样的性质。最后提出问题:1、夏天自行车打气不要太足。2、路旁架设的电线为什么总是松松的吹悬着,不绷紧。3、瓶装饮料为什么不装满?以此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课堂重过程、轻结论,这样使课堂教学走向开放。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节好课首先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课,应该师生都是学习者,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老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势,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说出答案的架势。首先讲课前必须备课充分,而且备课必须的注意学生的基础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以及考虑它们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不同的课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其次,一堂好课,精彩的同时更要真实。而不能为了讲课而讲课,图热闹,图形式的课时不可取的。一趟好课还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使其真正服务于学生。 虽然一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要有值得反思,而且真实的课,值得师生有更多思考的课才不失为一节好课。总之,课堂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我就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关于《植树问题》的课,那位老师就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当有的学生对两端都植树与只有一端植树或要植的树是一个圈等不同的植法有些不理解时,老师让一组学生上台进行了实际的演绎,从而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化解了学习中的难点,顺势利导的使学生掌握了实际生活中不同的植树问题。这样的课堂,它既是老师们认同的课堂,又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堂;既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又有值得研讨的小星点;既是老师们所向往的,也是孩子们所期盼

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