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真正走近陶先生,是学校开展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学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活动。读得越多,越感觉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且让孩子们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他的思想。在我心中,陶行知先生最令人尊敬的地方是他的大爱之心。所谓大爱,即对国家、民族、社会强烈的热爱之心并由此衍生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给我印象极为深刻鲜明的是他对儿童的了解和爱心。“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假期看了陶行和先生的 “四块糖果”故事,更是感触颇多。

陶行知在担任某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名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去校长室。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候在校长室准备挨训,陶行知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刻就停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先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程。这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认错。这种巧妙的教育艺术如春风般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多么精彩的谈话!多么高超的育人艺术! 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 1

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孩子的表情,我想他一定以为老师会狠狠地批评他,结果都是这样的场面,令他错愕,在陶校长的一步步教育下,最终他是羞愧的,知道自己真的错了。这样的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可想而知,效果将适得其反。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然而,光有爱,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毫不吝啬地将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回想我们已经毕业的班级,正是因为老师爱他们,他们也爱老师,所以才会有那么和谐的班级氛围,才会有良好的班风班规。

相信在每一个班级中,都会有令人忧心的后进生或者问题孩子。教师对他们同样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应该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得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在这里我学习到了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天使般的爱心,给了先生如此细腻而又神圣的教育情怀。向先生学习,我们的确应该倡导“爱的教育”,努力建设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有了“行知思想”,相信在我今后的教育之路上,会留下更多爱的脚印,会教育出更多优秀的孩子

2

 

第二篇:《爱的教育》故事梗概(已用)

大家好,我是三(1)班

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的一本好书是《爱的教育》,这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所写的,内容新颖,情节感人至深.凡是读过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它所激荡的情节无不使人流下动情的泪水。

这本书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描写了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对儿女的一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的神圣的爱无不溢流与纸上,动人心魂。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

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同学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这就是《爱的教育》吸引人之处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学习。我们课下都去读一读《爱的教育》好吗?我们的解说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