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读书心得1

《规范与对称之美——杨振宁传》读书心得

读小柴昌俊的传记给我印象更深的是作者那种持续不断的刻苦努力,而在杨振宁的传记中除了杨振宁的奋斗历程之外,还记述了杨振宁对于科学研究的一种看法,一种品位。这种对于科学的独到理解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杨振宁的这种对于科学上的独到的理解跟他小时候的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杨振宁在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书,而且性趣爱好广泛什么都看,在10岁左右的时候数学上即有过人的才分。19xx年夏天杨振宁在崇德中学念完初一,父亲虽然看到他在数学方面显现出早慧的迹象,但是却没有特别在这方面去揠苗助长,反而是去找了自己在芝加哥大学念书时就认识的清华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雷海宗,要他介绍一个人来给杨振宁补一下古文,于是雷海宗就找了他的学生丁则良来教杨振宁念《孟子》,还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的知识,杨振宁连续念了两个暑假,结果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地背诵出来。

父亲给他安排的这种古文教育不仅对杨振宁的人格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我觉得这对于杨振宁后来科学品位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9xx年杨振宁要写学士毕业论文,去找吴大猷寻求指导,吴大猷给了他一本物理期刊《现代物理评论》,叫他研究其中一篇讨论分子光谱学和群论关系的文章。杨振宁回家把文章给父亲看,杨武之是不念物理的,确很了解群论,于是就给了杨武之自己在芝加哥的老师迪克森所写的一本小书《近代代数理论》。杨振宁非常欣赏这本小书,他说因为它很精简,没有废话,在20页之间就把群论中的“表示理论”非常美妙地完全讲清楚了。杨振宁说他学到了群论的美妙和群论在物理中应用的深入,这对于他后来的工作有决定性的影响。

杨振宁在数学方面受到的这些启蒙,事实上对他一生物理工作中都带清简美妙的数学风格,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他后来曾经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学。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巧和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堪称奇迹中的奇迹的是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我记得我在读高中的时候,我在班级内担任数学科代表,我发现身边的好多同学都不喜欢数学,觉得数学很无聊。班级内真心喜欢数学并为之痴迷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每个人都在为了考大学而努力奋斗,数学只沦为了分数的奴隶。我的确是很喜欢学数学,但也没有想过去在其中寻找美,寻找乐趣。没有对数学深沉的热爱,即使能打出很高的分数,也是不能领会其精髓的。我觉得像杨振宁那样的大物理学家毕竟是少数,我们只要凡事尽力而为就可以了,但杨振宁那种对待一门科学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后来杨振宁在美国读书期间几位物理学大师的治学风格也对杨振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振宁从费米那里学到的是做物理最重要的概念。杨振宁记得费米曾经强调,一个年轻人应该将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不应专一处理深奥的根本问题。他也发现费米总是从实际的现象开始,用最简单的观念描述出来。费米经常举办讨论会。杨振宁一直还保存着19xx年x月到19xx年x月他参加费米晚间讨论会的笔记。在这些题目广泛的讨论中,杨振宁观察到费米的讨论侧重于论题的本质与实用,所采取的方法通常不是分析性的,而是直观和几何的。费米由理论到实验物理,由最简单的问题到最深奥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笔记,这使得杨振宁了解到,那就是物理。他懂得了物理不应该是专家的学科,物理应该从平地垒起,一块砖一块砖砌,一层一层地加高。他懂得了,抽象化应在具体的基础工作之后,而绝非在它之前。杨振宁也发现,费米物理的风格是简单而扎实的,他不会钻牛角尖。费米非常不喜欢形式化的东西,杨振宁还记得费米曾经开玩笑说:“复杂的东西留给主教去搞吧!”费米对于“什么是物理,什么不是物理”有一个很清楚的价值观念。他认为太形式化的东西是不可能成为物理,只是成为物理的可能性常常很小,因为它有闭门造车的危险。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后来杨振宁的物理风格。

我觉得自己在将来做工程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借鉴这种治学风格。工程问题也应该是简洁而干净的,最后是应该简化到普通工人都可以同过简单的学习而能操作的程度。工程问题同样也是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完成,抽象后也就变成了数学规律。我觉得最后同样也是简洁而美丽的。

另一位对杨振宁影响较深的科学家是泰勒。泰勒知道杨振宁是要来做他的研究生。他看到杨振宁就说:“我们先散散步吧。”散步的路上泰勒问杨振宁:“氢原子的基态波函数是什么?”对杨振宁来说,这是一个易如反掌的问题,他很轻松地就回答了。于是泰勒说:“你通过了,我接受你做我的研究生。”杨振宁认为,泰勒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因为很多课程念得很好的人,不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也理解这其中的深意。我在大一的时候交我微积分的是贾念念老师,她的讲课风格给我印象极深。她就曾经提到在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她问了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学长一个基础的概念,那个学长竟然都没答出来,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如果连最基础的概念都不理解,优秀的成绩和论文究竟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泰勒的科学风格和费米很不一样。费米对于物理问题都想得很清楚,不随便说话。但是泰勒不同,泰勒经常有许多新的想法,这些想法大多数不大成熟,有许多是错的,但是泰勒不怕犯错,而且只要你指出他的错误,他就会很快地改过来。他在科学上的主意之多到了一定的程度,有的时候一个研究生第二星期去找他,他已经不记得上个星期给这个研究生的题目是什么了。泰勒是一个非常强调直觉的物理学家,他的想法非常具有启发性,但是上课从来都不准备,总是天马行空谈论对物理的想法。戈登伯格就说,泰勒的物理课是他一生上过的最糟的课。但是泰勒这种直觉地对物理的了解,却给予杨振宁全新的视野。在这以前,杨振宁对物理的认知看法,总认为应该是书上一篇篇、一页页的知识,是先有一个定理,然后有一个证明的演进方式。但是泰勒不大注意证明,他的想法比较直觉,有时候他直觉的想法也不全是对的,而且有一些直觉结果也不能够证明。但是这种办法却有一个好处,就是触角伸得非常之有远,往往在没有看清楚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抓住了它的精神。

在我的理解中,每个值得我学习的榜样都是全面发展的,在这篇读书心得中我学习的中心人物是杨振宁。他不仅有良好的文史修养,又有着卓越的数学以及物理才能。泰勒对杨振宁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觉得这种直觉思维的本质是一种想象力,一位科学家要想在创造领域有所成就,想象力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然而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确实都会有许多新奇的想法,但恐怕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人的想象力都被扼杀掉了。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会使学习变得死板,但只有逻辑思维能力同样会丢掉许多好的想法,从而丧失掉创造力的基础。

书中写道聂华桐在石溪工作室对杨振宁近距离观察20多年对于杨振宁的看法:“这个不寻常人物的心智,是代表了保守和创造之间、物理的直觉和数学的抽象之间,以及超凡分析能力和概念透视力之间的一种平衡。正是这种个性和智力品质的结合和平衡,使杨振宁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也造就出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物。”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使杨振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美的物理风格。对于物理学最精粹的发展结果,杨振宁认为它们以极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杨振宁说学物理的人了解了这些诗一样的方程的意义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又十分复杂的。他曾经引用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引用英国诗人布莱克(W。Blake)的一首诗,来说明这些物理方程极端浓缩和包罗万象的特点: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菩提

握无穷于掌

刹那即永恒

杨振宁说,这些都还不够,不能全面说出学物理的人面对这些物理中精粹方程式之美的感受。他说这似乎还缺少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杨振宁说,这中间缺少的,恐怕正是筹建哥德式教堂的建筑师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终极的美。

平时学的课程需要用到大量的力学知识,力学公式同样也是简洁而优美的。但是自己反思一下,流体力学有那么多人学,我学的时候美有用心去体会。纳威尔—斯托克斯方程多么优美,具有普适性,可以理解为对于流体特性的极其高度的抽象,难道不美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程中同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颗用心体会美的心灵。我觉得学习是为了追求其中的美感,那么学习就会是一种享受,生活也会因而充满乐趣。

 

第二篇:《阿甘正传》读书心得

《阿甘正传》读书心得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这是写在阿甘正传扉页上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 《阿甘正传》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虽然智商只有75,却是忠诚、守信、执着、友善的阿甘!而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的半途而废了。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会因为你处心积虑而更接近终点,却会在你不经意时,给你做出的努力一个最恰当的褒赏。 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

——知道得少,反而有收获,知道得多,反而会迷惑??所以单纯的人容易成功!阿甘善于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化,简单单纯到了只剩下直奔成功。再聪明的人都无法完全认清世间万象,运转再快的头脑,也跟不上世界万物的变化。 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和勇气集中于前方,凭借直觉的指引无助的奔跑,在同龄人的石块下跑过了儿时的嘲笑,在教练的咒骂中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在枪林弹雨里跑过了越南的丛林,在冷战时期跑过了乒乓外教的战场,在众人的追随中跑遍了美国。

在书中,带着美国南方口音、智力有障碍的阿甘凝视着充满野性的珍妮,仿佛和美国小说大师福克纳的名著《喧嚣与骚动》中的傻子班吉是远亲。但二者显然有着根本的区别:班吉只是一个家庭衰亡的象征,是个真正的低能儿;而阿甘这个“傻子”却几乎代表了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所有美德:诚实守信——他答应战友布巴要共同买一艘捕虾船,但战友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做事认真——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勇敢无畏——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重情轻财——他对珍妮的爱,不用多说了。反过来说则是具备这些美德便成了愚蠢,这真是对当今某些社会状况的一个莫大讽刺。 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

控制的,你只需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必计较你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到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他忠诚,所以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守信,他答应了战友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战友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

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恼怒,因为中尉是这样一种人:他视荣誉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平凡的生命,不平凡的人生. 其实,阿甘终归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书中只是想通过这个人物的经历,教导人们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态度,就像阿甘那样,不管下一步要面对什么,他总能平淡地接受,并把自己做到最棒,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自暴自弃,阿甘所做的,其实是最简单,做最好的自己,别停下你的脚步。

王劼君 20xx-12-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