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读书笔记《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今年暑假实习结束后回家,家里没什么事情可做,于是捧起以前高中买的许多名著来读。《悲惨世界》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名著,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三遍了,书中现在依然留存着我原来添加的笔记和备注。《悲惨世界》是一本人间悲剧的合集,每一次的阅读中都会对我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阅读来说,我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体会,思索我现在的人生,这本书人对我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酝酿构思三十余年而创作出来的旷世之作,被称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这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赞颂了真善美,揭露了假恶丑。这部作品是雨果在三十余年的时间里用心血凝结成的,其间充满了精辟的思想、闪光的智慧。书中精致、巧妙、睿智的语句比比皆是,就像散落在沙滩上的颗颗珍珠和美丽的贝壳,拾取一个,你就获得一份快乐。

在第一部里我没看到了人们对苦役犯冉阿让的冷落。一个人犯了一次错难道要他一辈子去偿还吗?佛教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时期的法国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苦役犯永远都是苦役犯,他们是恶劣与耻辱的的化身,他们的存在好似社会的伤疤一样,人们都鄙视他们,他们是这世界最下等的灵魂。冉阿让的出场是悲剧的,整个社会的冷漠与无情是那么的真实,这让读书的我也感到作为文明的欧洲世界竟也是这样的人性冷漠!直到卞福汝主教的出场,世间才变得美好。论人性而言,恐怕世间最高大的人也会匍匐于他的脚下。卞福汝主教关爱生命乐善好施以德报怨平易近人的品性是那么的光辉与灿烂!难以想象在这冷漠无情的人间竟还有这么高尚的灵魂!

卞福汝主教有一次收到当地一位贵绅的讣告,一张讣告上写满了死者的所有爵位荣衔,还列上他所有亲戚的所有贵族尊号。主教嘲笑道:“人的智慧确实了不得,讲虚荣连坟墓也不放过!”先扬后抑,语言冷峭,极具讽刺意味。 封建时代的法国向民众征收门窗税,致使三百多万户农舍连门窗都不敢多开,生活在空气不流通的斗室里。卞福汝主教在大教堂讲道:“唉!上帝把空气给人,法律却让人出钱买空气。我不想指责法律,但我要颂扬上帝。”批判国王滥征税收,渔肉百姓。通过赞颂上帝的大公无私,反衬国王的贪婪无度。 卞福汝主教要到山里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去,看望那些和气厚道的牧民。乡长警告他说,路上有强盗,会为非作歹,图财害命。“乡长先生,”主教说道,“仅仅担心这一点吗?我在这世上,不是守护自己的生命,而是守护灵魂。”比照中外历史,比照当今中国社会,许多人为了求得生存,为了苟延生命,为了物质的欲望,已经不再关注灵魂,甚至于出卖灵魂,换取欲肉的满足。主教还说:“永远也不要害怕盗贼和凶手。那是身外的危险,小危险。还是惧我们自身吧。偏见,就是盗贼;恶习,就是凶手。巨大的危险在我们自身。威胁我们的脑袋或者钱袋的危险,何足挂齿!一心考虑威胁我们灵魂的危险吧!” 一项英国统计表明,在伦敦五件盗窃案中,有四件是由饥饿直接引起的。冉阿让偷了一个面包,被判xx年徒刑,成为苦役犯。刑满释放后,卞福汝主教对他说:“您离开那个痛苦的地方,如果对人怀着仇恨和激愤的念头,那么您是值得可怜的;如果怀着慈善、温良和平和的念头,那么您就胜过我们任何人。”这段话成为冉阿让后半生的指导思想,以后他弃恶从善,用全副身心行善积德,成了一个道德圆满的人。但现实社会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暴易暴的多,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的少。有些宗族、有些村落,怨怨相报几十年上百年干戈不息。理解、宽容、和睦、

友爱,被长期抛置。“慈悲为怀,容忍是金,宗教教义劝人向善,多么了不得呀!

从此以后这世界少了一个冉阿让,多了一个马德兰老爹。没有了肮脏,这里竟是高尚!

芳汀,这个悲惨的女人,好似世间所有的厄运都降临在她的头上。美丽的温柔的姑娘,自被捏花惹草的男子抛弃后,生活开始向她展示一种前所未有的丑恶嘴脸。可恶的德纳弟夫妇,这真是一对人间的魔鬼,这种集狡诈、狠毒、贪婪、嫉妒、卑鄙、肮脏等等让人恶心的字眼于一身的德纳弟夫妇,就像一张魔鬼的巨嘴伸向了弱小与可伶的芳汀。可怜的芳汀,好不容易找了份好工作,却又因人心的嫉妒与好奇被打到一个不守妇道的可耻行列。所谓的不守妇道从何说起,可怜的芳汀仅仅只是向往人生的美好,却被人生的悲惨剥了个精光。柯赛特,还不如叫她“云雀”,这可怜的孩子和她的母亲一样悲惨。命运为何如此不公,道貌岸然的人在享乐,善良的人却遭命运鞭挞!芳汀,这个可怜的女人至死也未见到她可怜的“云雀”。马德兰老爹的承诺也因马德兰老爹的被捕而烟消云散。善良正直的马德兰老爹遭命运的再一次作弄,他完成了他人生光辉形象与内心的救赎却把可怜的芳汀推向了深渊。没有了马德兰老爹,谁去解救“云雀”,芳汀死不瞑目。

马德兰老爹之所以还是马德兰老爹是因为他恪守心中的道德和卞福汝主教的神圣指引。他没有忘记芳汀,他记得“云雀”,生人对死人的承诺从他重获自由的那一刻开始发挥作用,这一刻,高尚的天使都得向他致敬!

有了柯赛特,冉阿让的生命和灵魂有了着落。他要呵护这这个幼小的生命获得重生,不要步她母亲的悲惨的遭遇。他要让这女孩幸福,哪怕是他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尽管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为了心中对芳汀的愧疚和对生命和世间一切美好的热爱,仅此而已!

从此以后,我看到这个心灵高大的老人向着上帝的美好一步一步靠近。他的名字的变化体现着它的遭遇,从最开始的冉阿让到马德兰,再到冉阿让,再成为割风,从割风再变回马德兰,再到割风,最后成为冉阿让!他在世间的代号不断变化,他的命运也跟着不断变化,对抗死板凶恶的沙威,面对丑恶无耻的德纳弟,他的遭遇始终是那么的惊心动魄。从这一切的变化来说,虽然他安然度过,但我可以看到他的灵魂也在一步步升华,等到最后,他就可与上帝同光。他死了,那是因为这个世间已经配不上他这么高尚的灵魂了。我坚信,伟大的灵魂是永不熄灭的,冉阿让正是其中一个!

“如果他愿意向善,他就得成为天使;如果执意为恶,他就得化为魔鬼”。 雨果在该书《脑海中的风暴》一节中写道:“在精神的眼睛看来,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有一种比海洋更弘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弘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正义和邪恶,羡慕和嫉妒,友好和仇恨,崇高和卑鄙,廉洁和贪婪,勤奋和懒惰,刚强和懦弱,忠诚和背叛,等等,都包容在人心之中。雨果说:“社会上的一切善行义举,都是科学、文学、艺术和教育放射的光芒。”这既是对以往人类道德史的总结,又是对现今社会道德建设的规箴。今天我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单靠理论说教,而要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播,科学实践的探索,文学作品的欣赏,艺术活动的熏陶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落实以德治国的方略,就要以科学的理论引导人,以优美的作品感染人,以良好的榜样鼓舞人。 雨果发表议论:“生活、不幸、孤独、遗弃、穷困,无一不是战场,无一不产生英雄;无名英雄,有时比著名的英雄更伟大??。穷困,几乎总是后母,有时还是亲娘;困苦往往

孕育心灵和精神的力量;艰苦是志气的奶母;不幸是哺育高尚之人的好乳汁。”

雨果在第五卷《苦难的妙处》描写马吕斯穷困潦倒的生活时提出来的鲜明观点。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逆境、曲折、困难,但只要我们面对艰难险阻时,有正确的态度,有充分的自信,我们就能度过难关,看到光明。 书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语段,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在弱女子芳汀面前,沙威警长“抬起头,神态极其威严;职权越低,这种神态越凶,表现在猛兽上面是凶猛,表现在小人脸上是凶残。”他又这样描写面目可憎的容德雷特:“拉瓦特尔若能端祥这张脸,就会看出鹫和检察官的混合相:猛禽和讼棍相互丑化、相互补充,讼棍让猛禽丑恶,猛禽使讼棍可怕。”话语中含着讥讽,诙谐中透出揶揄。 雨果描绘一个荒废了半个多世纪的园子,说:“这花园不复为花园,赫然成了一片榛莽之地,可以说,难以穿越如丛林,密密麻麻如城市,瑟瑟抖动如鸟巢,幽邃阴暗如教堂,独立孤寂如坟茔,生趣盎然如众生。”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把弃园的荒芜、寂寥、繁杂、幽暗全反映出来了。雨果写园中鸟雀和树木的亲密无间,更是传神动人:“白天,鸟的翅膀娱悦树叶,夜晚,树叶保护鸟的翅膀。” 雨果描写女人的心理也是极其到位的。他说女人心中一生有两颗种子,一颗是爱俏,一颗是爱情。他说女人很容易就掌握选择帽子、衣裙、皮靴、袖套、合适布料、适当颜色等一整套学问,也正是这套学问将巴黎女人变成极为迷人,极为深奥,又极为危险的尤物,“勾魂女人”这个词就是为巴黎女人造出来的。同时,雨果又警告:“女人玩弄自己的美貌,正如孩子舞刀弄枪,迟早要伤了自己。”

雨果说,要改良这个贫富不均的社会,要改造这个善恶杂处的环境,达到“减少黑暗人的数量,增加光明人的数量”的目的,就要大声呼吁:教育!科学!他认为,“人不只是一个中心的圆圈,而是有两个中心的椭圆形。一个中心是事实,另一个中心是思想。”科学可以让人认识客观事实,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思想。“知识是人生旅途的食粮,思想是第一需要,真理是养料,如同小麦。一个人的理性,如果缺乏科学和智慧的营养,就会消瘦下去。”

雨果很多话都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他说:“一个人既能高人一头,又能矮人半截。大自然中这种不完整层出不穷。谁说得准太阳就不是瞎子呢?”的确,每一个人都是人、神、鬼、兽的混合物,只是各种成份的比例不同罢了。最勇敢的人也有气馁的时候,最聪明的人也有自己的偶像,最温柔的人也会显出粗暴,最善良的人也有替自己打算的时候。身居高位的人,常常是聋子和瞎子,不是他们装聋做瞎,而是环境使然。邹忌讽齐王纳谏早已证实了这一点。合目才是注视灵魂的最好办法,而不是睁大眼睛。安灼拉站在台阶上演讲:“弟兄们,谁死在这里,就是死在未来的光辉中,我们要走进一座充满曙光的坟墓。”雨果说:“拼死一搏,往往绝处逢生。登上死亡之船,或可逃脱翻船的危险;棺材盖能变为一块救命板。”在马吕斯和珂赛特的婚礼上,吉诺曼先生祝酒:“崇拜上帝的最佳方式,就是爱自己的妻子。”

重读《悲惨世界》,得到的不仅是文学的进修和享受,更是思想的洗礼和美餐。浸沉其中,让人伤心痛苦,又让人振奋高兴,为冉阿让,也为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第二篇:个案工作读书笔记

我的重新领悟

——《微光处处》读书笔记

要明白助人自助,助人自助是什么,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助的人是什么人,怎样去帮助他(她),在帮助中怎样做到助案主自助,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适当帮助而不陷入极端,怎样判断案主已经能自助,怎样才能做到令案主和工作者的关系协调。老师说,如果我们都不相信我们的专业理念的话,那就真的做不来社工了,其实我真的之前会去怀疑我们社工的价值理念,因为虽然看到了社会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青少年问题,老年问题等等,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迫切需要帮助,虽然单靠我们这些弱小的力量能改变什么呢,在家乡,几乎整个市都没曾搞过社工机构,还谈什么帮助呢,发展需要时间,更需要支持,像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就会是这样一种情景:“你开办社工机构,他们会完全不信任你,甚至排斥你,因为他们已经受够了政府的摆弄,如果事情不是这样,那你还要一个一个跟他们说明白,什么是社工,社工是干嘛的,对你们有什么帮助,也许他们会想,天下有这等好事!从而难以取得信任”。在不久的将来,社工机构将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我想也许很难再出现像《微光处处》这本具有浓厚人情人本色彩的书了,因为在基层,政府尽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出台什么廉政公正,提高政府人员素质的决定和政策,可是问题不断出现,时时惹来群众一声谩骂。也正是在今天网络传播速度非常快速而方便,更是使人们的舆论力量更加强大,但即使如此,即使如此我还是宁愿相信,正是在如此的情景下,也只有像这样的情景下,才算是一个正在摇篮里的孩子,时时想探出头来望望外面的世界的样子,想成为推动社工事业发展的一份子,有时会觉得自己很不配做这份工作,因为能够做的人必定是要有高素质高情商的人,因为这是社工在我国发展的初期,奠基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奠基做得好,楼才能建得高。像现在的社工,我觉得应该打响十二分精神,可是现在有些社工机构由于人员不足,招聘一些非社工出身的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可是虽然这样能暂时缓解人员紧缺的问题,可是久而久之,问题也慢慢出现了,由于价值理念不同和技巧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一些机构出现偏差发展的情况,即在助人自助中,受自我价值理念的干扰,直接影响案主,并运用非专业或不成熟的技巧去帮助别人,从而导致误导和弯曲,这对机构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所以在此我想提下,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和港澳台这些社工发展成熟的地区,不断学习他们的经验,并在此基础在不断壮大专业的社工力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比较符合社工价值理念的工作质量。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助别人,我们社工更应该这样觉得,这也是我一直坚信的,要壮大我们的事业,也许还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就是希望!因此我还是希望能作为一个微小的力量,像微光一样,点亮一个小小的角落,就已经很足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微小的力量,在每个人,每个小组,每个社区,都会慢慢壮大,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微光处处》这本书为何叫《微光处处》吧。我想读了这本书,我所收获的并不是在书中看到了什么重要方法和技巧,而是让我重新回想到了当时第一次接触社工的感受和与28位一线专业社工的对话中对社工的重新领悟,我想这会让我更进一步加深自己的信念,也许我真的没做出什么帮助,但我至少想像一个社工一样去帮助别人,这也是我打从心里想做出来的事。

正如甘炳光先生所说的:“我相信除了社会工作,没有一个专业在给予你工作、报酬与满足感之外,更会一直帮助你发展你的人生,以及更新你的生命。社会工作是一个重“情”的专业。我在投身这个专业后获得了不少情与义,感受到了不少人生难忘的情怀。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称职的社工,我只知道xx年的社工路令我今生无悔!”每个社工,心中总涌

动着助人的心,在需要时全心奉献,在助人时需要他人的理解,也许我们真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相信,我们坚持的信念,助人自助的信念会是历史永恒不变的真理。爱,也许说不上,这太伟大,我们也做不来,可是我们会去爱护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是我们社工的任务,也是我们社工的本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来自广大民众的肯定和支持,也就只有这样,身为社工的我们,才能在中国摇篮里的小社工萤火虫里茁壮成长,我相信,每个社工都应该相信,社工的彩虹一定会一直铺到我们地球每个角落。

苏超(1010040060)

相关推荐